基于ERP的企业预算管理转型升级探讨
2018-05-14官益超
官益超
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财务管理的有效工具,其作为现代企业必不可少的管理模式,对于提升企业战略管理水平、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为管理者实施有效管控、绩效考核等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融资环境、市场环境等发生快速变化,部份企业开始对预算管理进行探索与实践,引进、吸收同行业先进的预算管理理念、管理办法、管理流程,构建完备的预算管控体系,落实公司预算管控要求,精细预算管理,促进企业提升整体管控能力。
传统的预算编制存在无法达成讯息集成的目标,未能充分施展预算管理的事前管理效力,预算过程管控的讯息追踪与反馈效率较低,事后分析所采集数据所消耗大量时间及讯息不完整等均会造成最终的分析结果产生误差的状况,把全面预算治理与ERP系统实行高效融合是解决传统预算弊端的有效途径。怎么样达成全面预算治理与ERP系统实行高效融合的目标,精细预算管控粒度及预算治理顺利转型,提高现代企业整体战略管控能力,已作为管理者研讨的主要课题之一。
一、ERP系统的定义、特征及其对预算管理的挑战
ERP系统简称企业资源管理系统,是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供应链管理平台,可将企业采购、销售、生产等供应链资源与和讯息实行融合,通过数据集成消除内部信息孤岛。
ERP系统具有自动化、系统化、透明化、精细化、趋优化的特点,相对于手工来说,自动化是依托信息系统技术来支持的;相对于部门间的沟通障碍来说,系统化管理是基于供应链构建而成的;相对于部门之间信息孤岛来说,是在资源适当共享的基础上建立了透明化;相对于早期粗放经营模式的系统开发运用来说,系统成熟阶段的产物是精细化;企业建立在资源配置需求的基础并运用ERP系统管理的最终目标之一是实现趋优化。
ERP系统具有的自动化、系统化、透明化、精细化、趋优化等特点将会以倒逼逻辑的方式挑战企业预算管理并促进其加快转型,势必给企业预算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一是逆向促动企业提高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不作为现象在ERP系统的运用过程中将会凸显于系统的业绩评估以及拥有共享权的管理层视线中,亦使得各责任部门人员将面临着纠偏的压力,进而提升其重视预算管理的意识。二是逆向促动企业提升规范化管理意识。在ERP预算管理系统构建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标准成本体系与流程管理架构,能够促进企业加强规范管理产品成本的意识。三是逆向促动企业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制造业生产及管理流程复杂、物料品种繁多且进出频繁,通常选用精细化程度较高的ERP系统,将推进企业改进及提升管理盲区的精细化水平。四是逆向促动企业提升协作能力。ERP系统融入较高水平的预算管理理念,通过流程系统化管理、适当的数据共享等可推进各部门的参与管理并提升部门间在管理环节的协作水平。五是倒逼企业提升综合管理水平。企业将管理制度嵌入ERP系统并以整体优化为导向,摒弃微观指标,强调追求综合管理指标优化趋向。
二、预算管理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
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是以财务资源规划与控制为中心,现代企业的预算管理是以战略管理为中心,企业应当推动ERP系统与预算管理高效融合并从多维度促进创新预算管理模式及保障落实其战略核心目标。
(一)向全员化转型
企业应当逐级分解预算目标并落实到责任部门与各岗位工作人员(微观控制单位)。通过各部门参与预算过程,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同时,企业组织应加强全员预算管理的宣贯,增加各岗位职责说明,强化岗位技能培训,树立并提升员工的成本、效益意识,形成全员参与、推动预算管理的氛围和态势。
(二)向自动化转型
机械制造加工企业比较依赖工人的技术水平,部份环节的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行为模式及管理理念亦较为局限。企业应在组织实施ERP系统过程中,将经营供需链中的涵盖环节最大化地嵌入系统,压缩手工操作的流程及环节,尽量避免手工操作的方式,推动企业向自动化、信息化顺利转型,保障各部门负责人能够通过系统有效运行沟通机制,推进部门间应用相关权限所获取的信息与企业适当共享的信息形成综合运用的能力,以适应ERP系统的需要。
(三)向全面化转型
同步推进企业实施ERP系统与全面预算管理以加强提升战略管理水平,所谓全面涵盖了三个维度。首先是全流程,包括预算编制、执行、分析等流程,并将预算管理流程嵌入ERP系統,二者保持管理框架一致,防止出现厚此薄彼的现象发生。其次是全领域,即预算管理涉及采购、生产、销售、财务、仓库等领域。最后是全员,本质上就是全领域决定了全员参与预算管理的模式。全流程、全领域、全员三个维度之间是以供应链为中心并形成预算目标的复杂网状管理结构。
(四)向精细化转型
预算管理的微观预算控制单位是建立于精细化管控层面,一般ERP系统中的预算流程管理架构是与微观预算控制单位保持一致。精细化还涵盖以下二个维度,首先是领域精细化,是将精细化在全面逻辑上的层层落实,即在宏观层面的基础上将预算单位落实到各领域,防止出现预算管理盲区。其次是态度精细化,这方面的精细化主要是体现在微观实务管理层面,即要求各微观预算控制单位要严格落实精细化管理并遵循公司管理需求达成预算目标。
(五)向战略化转型
企业运用ERP系统可提升级预算数据处理时效、实时动态管控、事后剖析等效果,并且通过系统化管理促使全员参与预算治理,将预算管理核心负责人员从基础事务中脱离出来并向宏观战略性管理方向转型。基于此,预算管理核心负责人员在实施预算管理的同时,应结合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并,从时间维度拓宽全面预算管理范畴并推动打造企业长久的核心竞争力。
三、预算管理转型升级的配套机制
鉴于公司运用ERP系统的挑战、ERP系统管理需要及保证企业预算管理顺利达成上述转型升级目标,企业应当思考设立多维度的配套机制。
(一)预算管理体系的完善。首先编制预算岗位需求的设置,确保各预算管理流程或管理模块有对应的经办人或责任人。其次是要求岗位人员有足够的胜任能力,能够完成各自负责的本职工作,总体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保证预算管理各环节顺畅运行于ERP系统操作之前。
(二)预算管理流程的健全。企业应依据成熟的ERP系统预算管理框架健全预算管理流程,在推进及应用ERP系统时同步改善预算管理流程,以便促进二者高效融合并实现协同管理。
(三)形成全员推动预算管理的长效机制。一直以来,采购、销售、生产等部门多数认为是由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管理相关事项,鉴于全面预算管理及ERP系统的需要,上述部门对参与其所对应的预算管理环节颇有抵触。解决上述问题的举措可从以下二方面着手,首先是企业管理制度构建部门沟通机制及岗位职责。其次是制定岗位考核机制,推进预算管理理念宣贯、各岗位技能培训等,利用ERP系统的共享管理提升各部门间的沟通效率,推动全员参与预算管理。
(四)构建预算闭环管理模式。在落实配套机制、实现基于公司战略的预算编制后,预算成为战略导向的过程控制。企业还需通过跟踪执行分析、实时滚动预测及绩效考核评价等措施形成预算目标的闭环管理,确保企业战略核心目标的落实。(作者单位为福建武夷旅游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