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策略研究
2018-05-14苗万华
苗万华
摘 要
文章对思想政治课中运用情境教学的策略进行了研究,通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锻炼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使政治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选择最佳而有效地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体包括创设“参与式”的教学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设“体验式”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设“时政式”的教学情境,丰富课堂教学;创设“趣味式”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热情;创设“问题式”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理论作为指导,实践为依托,通过具体而有效的教学案例进行总结与反思,找出了情境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策略,更好的解决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的问题。
关键词:思想政治;情境教学法;应用
一.、创设“参与式”的教学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已经成为当今课程改革的课题之一,而且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学生已经养成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学习缺乏主动性。要使思想政治课生动鲜活起来,教师要创设“参与式”的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让学生产生“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思想转变。比如教师在讲国家、政党、公民、我国的民主和法制等,很多都是抽象的概念,學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觉得枯燥生涩难懂,知识理解有困难,学生就会厌学,学习效果会很不理想。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些能够让学生参与其中的情境,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会得到提高,并且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印象会更加深刻。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还可以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编排小品、课本剧等方式,让学生以小组学习的方式,合作学习,然后上台交流,或者亲自到讲台上去讲解一些知识,使“教”与“学”的双方发生了变化,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这个过程就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一番斟酌,引导帮助学生积极“参与”,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创设“体验式”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或是“知识的移植”,客观上造成了一种沉闷、压抑的而非合作化的环境。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感受和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者,不同学科的学习规律也有所不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理论性很强,但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果能够创设丰富而切合实际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和成长,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大有裨益。例如,教学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节时,而且每年的“两会”时间左右,都正好是学习本课知识的时间,因为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教学中我尽量从感性材料入手,这期间的图片、影像等相关资料较多,可以利用这些最新的资料结合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邀请人大代表走进班级课堂,模拟召开人民代表大会,让学生扮演记者或者提问者进行提问,人大代表现场解答学生的疑问,让学生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审议和通过各项决议,进行民主选举。再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解决教材当中的问题,让学生学会学习。运用情境教学法,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有良好的课堂气氛,通过自己的主动参与,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的结合起来,学生在亲身体验的情境中,既记住了所学的知识,又达到了两全其美的效果。
三.创设“时政式”的教学情境,丰富课堂教学
思想政治课本身的特点就是具有时政性,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本身关注时政热点,要把教学过程同当代发生的事物,同当今世界,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改革开放紧密联系起来,为解决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认识服务。教师要贯彻这一教学规律,要广泛的收集当代的社会信息,利用新闻媒体、报刊杂志中的信息,用收集来的当今最新鲜的社会信息充实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体验社会生活,把学到的理论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使教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选择典型的例子作为讲课的范例,同时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最好是时政性的新鲜事例,使学生用生活中的观察到的信息去补充教师教师的例证。这样就使学生了解我们时代发展的社会进程,把学习和现代生活及社会主义建设结合起来,这对学生的世界观的形成也是有引导作用的,当然教师不仅要自身创设“时政性”的教学情境,还要引导学生一起关注时政,并且要能过引导让学生多看新闻类栏目、关注时政要闻和专题,如“每年的两会专题、台湾问题、利比亚问题,学会评说时政,而且要有辨证思维,客观评价。既然是时政热点,所以总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作为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公民素养,养成关注社会、关注实际的良好行为习惯。通过创设“时政式”的教学情境,把教学内容和时政热点结合起来,以此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例如:教学“集体主义价值观”时,我在2003年引用的是在“非典”来临期间,很多医护天使的感人事迹:在2005年用的是禽流感期间医药界人士为民服务的事迹,08年我采用了年初南方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5.12”大地震时全国人民共同救灾,各界人士捐款捐物、义务献血、空降救援等一系列感人场景,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应该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为社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又例如教学《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一课时,预先布置学生广泛查阅收集时政资料,根据当年我国与其他国家交往的实例创设情境,09年在讲授这一课时,我运用了“中法关系”作为讲授这一课的主线,给学生展示了中法几年来尤其是最新的交往实例,并正反两个方面给学生呈现出来。正面交往实例:法国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04年,中法确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03年到05年,中法开创互办“文化年”;07年,萨科奇访华,两国企业在环保、核能、民用航空、通讯等领域签署了多个合作协议;09年4月1日晚,出席G20伦敦峰会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晤法国总统萨科齐,希望双方共同开创中法关系的新局面。反面交往实例:08年3月,西藏拉萨发生打砸抢烧事件,法国总统萨科齐声称,中国政府与达赖谈得好,他就考虑去北京参加奥运会开幕式;4月,巴黎市议会通过决议,授予达赖“巴黎荣誉市民”称号;08年4月,奥运圣火在巴黎进行传递,残疾人“金晶”遭到“藏独”分子袭击;08年12月,萨科齐执意以欧盟轮值主席国元首身份在波兰会见达赖;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抗议.推迟了第11界中欧峰会;中国内地部分群众号召抵制法货,特别是法资企业家乐福超。通过创设时政性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中国与法国的交往过程中,各自都是基于什么样的出发点?学生通过探究就可以得出结论,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讲授这一课时,每一年所采用的课堂资源都可以是不同的,应该是最新最近的材料。通过创设“时政式”的教学情境,用最新鲜的事例、最生动的场景,渲染课堂气氛,深化了课堂主题,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创设“趣味式”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热情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学习兴趣浓厚,就会积极努力的学习,学生的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就可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没有兴趣的去学习,不但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还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我在教学《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一课时,因本课知识性很强,哲学概念抽象难懂,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我创设了“趣味式”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情境导入的过程中,我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有趣的创意广告的视频,让学生分析通过视频我们能看到什么,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踊跃回答,因为是创意广告,本身就很有创造性,学生在回答中也是创意十足。对此,我都予以了有效的评价肯定,并且导入新课“同学们的回答都非常有创意,这也符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主题,就是要树立创新意识,而树立创新意识也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在讲到辨证否定观的方法论之一时,我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趣味性的情境:“生物界一直认为,蜜蜂没有发声器官,只能靠扇动翅膀,使空气振动来发出声音,但是,一名叫聂利的12岁的小学生却用实验证明蜜蜂有自己的发声器官。 聂利同学在书中学习到了蜜蜂是没有发声器官的,偶然中她发现蜜蜂不挥动翅膀时仍然发声,于是她对教材、科普读物、老师的讲解产生了怀疑,她把蜜蜂的翅膀剪掉后发现蜜蜂还在发声,经过反复实验,在放大镜下她看到了蜜蜂翅膀根部的两个小黑点,而当她把小黑点用大头针捅破后,蜜蜂就没有声音了,她把这一发现写成论文,认为蜜蜂的发声器官就是这两个小黑点,这一成果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荣获两项大奖。”引发学生思考,聂利小同学是否完全抛弃了书本知识?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书本知识呢?聂利同学发现蜜蜂发声器官的过程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哲学启示?通过学生的探究,与学生一起总结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 不唯书,只唯实;既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 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讲到辩证否定观的第二个方法论时,我同样是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并且乐在其中。我在讲课之前做了调查,学生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有很多,其中有一个节目是《天天向上》,这也是一档非常年轻、时尚、健康的电视节目,我抓住了这一教学资源,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展示一组天天向上近期的节目画面,并且用文字做了介绍,“湖南卫视打造大型礼仪公德脱口秀节目《天天向上》,用各种形式来传播中国千年礼仪之邦的礼仪文化。把娱乐与公益、传统文化相结合,开创了一种新的电视节目模式。节目开播一年来,收视率屡创新高。”设置问题情境:“《天天向上》的现在的成功是否意味着此节目会永远存在下去?如果你是《天天向上》的编导,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让节目保持更长久的生命力?”同学们本身对这一电视节目就非常熟悉,看了熟悉的画面更是非常兴奋,有很多话要说,在探讨这一节目如何发展得更好的时候,同学们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既锻炼了能力,又解决了实际问题,最重要的是能把感兴趣的问题和课堂知识联系在一起,最后很容易就提升出这节课的一个结论,就是要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要突破成规陈说, 要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要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就采取了小品表演情境形式进行新课导入,我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编排小品,让学生在小品表演的过程中,了解各种消费观念并能判断正误,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远胜于教师一字一句的讲授、解释。在学习“树立正确人生观”内容时,我以一曲“祝你平安”引入主题,歌词中:“你的所得还那样少吗?你的付出还那样多吗?人生的路就有许多愁与苦,请你不必太在意,洒脱一点过得好。”让学生通过歌曲情境,体味歌词的意义,探究出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待贡献与索取的关系,如何树立正确人生观的课程主题。总之,思想政治课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课程。要上好这门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创设出丰富而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由被动变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且可以增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既感化了学生,又激活学生的灵感,让学生学会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中主动获取营养,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五.创设“问题式”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善于提出问题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设计有价值、有梯度、有层次的问题,以问题为线索展开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引导和组织学生主动探究、讨论、开展合作学习,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又使他们能够共享探究的成果,同时也培养了团队精神。思想政治课教师应根据教材中的知识,有目的的创设问题情境。提问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问,可以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强化学习效果;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和沟通,让师生在情感沟通的过程中产生共鸣;还可以反馈教学信息,恰当调节教学进程等等。所以。,教师要注重提问的艺术,要懂得创设问题情境,以提高教学效率。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有一些基本的要求,比如教师要做到目的明确,语言简练,要求教师提问要围绕教学目的进行,对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时候提问、提问什么样的学生、学生有可能的回答,要根据教学目的仔细考虑,精心设计,对每一个问题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也要明确具体,切忌随意盲目的提问。同时,提问时机也要进行选择,最大限度的发挥提问的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还要面向全体同学,使每位同学都有机会思考并从问题的解答中受益,针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在回答中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教师要随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灵活处理课前设计好的问题。创设的问题情境的具体方式方法有很多,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设计一些问题,通过复习旧知识而引入新知识的提问方式,可以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些成语典故、名人轶事、现实材料等为基础,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论证,例如在讲矛盾的概念时,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教师就可以讲相辅相成、物极必反等成语故事,然后提问学生:这些典故中包含什么样的哲学道理?一般来说,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是一个有序的整体,因而课堂提问也可以根据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逐层展开,后一个问题在前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与问题之间像攀登阶梯一样有层次性,由低级向高级,这样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也符合学生思考的逻辑和规律。教师还可以提出若干问题引导学生作答,然后从学生的回答中进行分析和总结。例如在教学《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一课时,为学生创设了一些教学情境,情境一:少数民族代表与汉族同胞一起履行着人民代表的神圣职责。问题情境:1.为什么要让少数民族拥有选举自己代表的权利?2.以上情景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什么原则?情境二:汶川地震事件,众志成城,抗震救灾。问题情境:1.各族人民为什么要这样做? 2.以上情景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什么原则?情境三: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新西部。问题情境:1.为什么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2.以上情景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什么原则?通过这样一些情境创设,问题情境与教学情境相互呼应,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探索活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对学生做适当的引导,对学生要多鼓励,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为此,教师的态度要亲切,要对学生的回答有一个形成性的评价。新课程标准强调人文素养的关怀,就是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綜合素质。因此,我们的课堂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用问题作为教学的纽带,不仅是为了完成政治课这一学科的教学任务,而且让学生学会质疑、答辩,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好平台,从而为真正达到“教是为了将来不教”这个崇高目标服务;让探究成为学习方式,能更好的引发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116.
[2]毛万金.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J] .甘肃教育,2007(09):1-5.
[3]李咏梅.论政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科学之友,2007(02):4-6.
[4]李吉林,田本娜,张定璋.李吉林情境教学—情境教育[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5]徐新平.浅谈政治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载[J].甘肃教育,2007(02):6-10.
[6]丁福军.让政治课堂充满探究的魅力[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7(05):33-40.
[7]张光富.思想品德课道德情境设计的主要类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7(07):3-8.
[8]李国华.以“两境”融通促课程创生[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7,(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