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2018-05-14于程汤兆学

现代畜牧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病因分析饲养管理临床症状

于程 汤兆学

摘要:奶牛胎衣不下是在饲养过程中多发和常见的一种疾病,夏季发病率较高,能够达到60%左右,而其他季节的发病率相对较低。病牛无法排出的胎衣会在子宫内滞留,并发生腐败分解。使其下一次受孕受到影响,导致利用率降低,会给奶牛带来巨大的危害,还会严重影响经济效益,现介绍该病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奶牛;病因分析;临床症状;局部癥状;全身症状;分阶段治疗;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S858. 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3-0063-01

1 病因分析

牛的胎盘属于结缔组织绒毛膜与上皮绒毛膜构成的混合型,分娩时由于机体内分泌发生改变,会导致胎盘结缔组织不断胶原化,母体腺窝内上皮明显变平,双核巨细胞数量增多,其会发育变成多核细胞,且在胎盘分离前发挥吞噬和吸收作用。产出胎儿前,由于子宫呈现有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压迫子宫阜接近胎儿,且会出现交替充血与缺血。子宫收缩过程中,子宫阜会发生充血,腺窝内张力增大,使绒毛中的血液被挤出;子宫舒张过程中,子宫阜不会出现充血,腺窝内张力变小,绒毛充血程度也会随之减弱,同时绒毛的表面积也会发生变化。产出胎儿和断开脐带后,只有少量血液存在于胎儿胎盘上绒毛内,体积明显缩小,促使绒毛和腺窝间形成较大间隙。另外,由于产后子宫肌出现收缩,会将绒毛内的血液挤出,会进一步促使绒毛的体积变小,从而容易从母体腺窝中分离出来。此外,产后子宫肌发生收缩会导致子宫内压发生变化,供给子宫的血液量要明显少于分娩前,母体子叶逐渐变小,子叶上的腺窝发生膨胀,此时胎儿和胎盘之间的联系消失,并顺利排出胎衣。

奶牛主要是由于血液循环不畅,子宫活动力降低,从而无法正常排出胎衣。例如,奶牛妊娠期饲喂不合理,缺乏营养,机体瘦弱;或者缺乏运动;或者产程持续时间过长,努责过度用力,消耗大量气血;或者胎儿体型过大,含有大量胎水,使子宫长时间受到压迫,都会使其收缩力变小,无法排出胎衣而出现发病。奶牛分娩时护理不当、受寒,导致血滞,容易出现气血不畅,血管收缩,从而无法排出胎衣。另外,奶牛发生子宫损伤、流产、早产等,都会导致子宫收缩力减弱,从而发生胎衣不下。

2 临床症状

局部症状。奶牛发生完全胎衣不下主要表现出阴门外只悬挂小部分胎衣,大部分胎衣在阴道和子宫内滞留,有时甚至整个胎衣都在在阴道和子宫内滞留。奶牛发生部分胎衣不下主要表现出阴门外悬挂有大部分胎衣,小部分与子宫母体胎盘发生黏连,或者大部分胎衣已经脱落,只有小部分在子宫内滞留。胎衣不下一般可持续2-3天,之后胎衣会发生腐败分解,散发恶臭味,此时就会有混杂腐败胎衣碎片的红褐色黏液从阴门排出。

全身症状。发病早期病牛通常不会表现出全身症状,随着病程的进展,胎衣会发生腐败,恶露在子宫内滞留,无法及时排出,容易使细菌大量生长繁殖,分泌毒素,从而导致白体中毒,主要出现由腹痛引起的不适姿势,如努责、弓腰、举尾、后望等。另外,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产奶量减少,体温明显升高,一般可达到39.5—40℃,甚至以上。少数病牛由于用力努责,会导致子宫脱出。随着病程的继续发展,机体会吸收大量细菌分泌的毒素,会引发其他疾病,如乳房炎等,甚至会出现脓毒败血症。

3 防治措施

分阶段治疗。产后当日,主要采取补充体力、促进子宫收缩。病牛可采取皮下或者肌肉注药疗法,如皮下或者肌肉注射40万~80万IU催产素或者垂体后叶素,经过2h再注射1次,或者肌肉注射5—20 mg麦角新碱,或肌肉注射10~20 mL 0.25%比赛可灵;也可采取静脉注药疗法,如静脉注射500 mL 10%葡萄糖、300~500 mL 10%盐水、300 mL10%氯化钙。产后1—2天,主要采取促使母体胎盘与胎儿胎盘分离,避免胎衣发生腐败后被吸收,并防止子宫颈口过早收缩。病牛可采取子宫灌注疗法,如将500~2000 mL40℃10%盐水注入到子宫内,同时添加适量的雌激素(如乙烯雌酚或者三合激素等),或这将500 mL 25%硫酸镁注入到子宫内。以上疗法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交替、联合、重复使用,并配合采取静脉注药疗法以及中药疗法,都可促使胎衣排出。产后3~4天,主要是防止发生子宫内膜炎以及持续全身症状,在采取以上治疗方法没有效果时,可进行手术剥离。剥离胎衣前可将500—2000 mL,温度为40℃的10%盐水注入到子宫内,其中添加有20 mL 0.5%盐酸普鲁卡因(用于避免出现腹痛,促使机体在手术中比较安定),完全剥离后子宫要使用0.3%高锰酸钾水冲洗,确保冲洗液排尽,最后再注入土霉素、宫得康或者宫乳炎毒清等药物,避免发生子宫炎症。

加强饲养管理。确保妊娠奶牛日粮中含有充足的硒、钙、磷、维生素A以及维生素E等,干乳期日粮要确保按适宜比例加入充足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临产前2—3周,要适当增加蛋白质含量,减少钙含量。奶牛要适当增加运动,确保每天运动3~5 h。饲喂清洁的新鲜饲料,并确保品质优良,没有发生腐败、霉变。

猜你喜欢

病因分析饲养管理临床症状
妊娠期母牛的饲养管理
神经内科100例头晕患者影响因素研究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