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个案研究与干预
2018-05-14韦光丽
韦光丽
摘要:攻击性行为是儿童身上常见的一种问题行为,对于被攻击者和攻击者的身心健康都会产生严重的伤害,也很可能导致攻击者日后的行为失调或暴力犯罪。攻击性行为表现是:当儿童遭遇挫折时显得焦躁不安,采取打人、咬人、抓人、踢人、冲撞别人、抢夺别人东西、扔东西等方式,引起同伴或成人与其对立和斗争[1]。
关键词:攻击性行为 个案干预
一、 引言
攻击性行为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行为的一种比较普遍的问题行为,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性发展有着不良的影响;是学前儿童身上常见的一种问题行为,对于被攻击者和攻击者的身心健康都会产生严重的伤害,也很可能导致攻击者日后的行为失调或暴力犯罪[2]。学前融合教育是指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前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与普通儿童共同接受保育和教育的教育形式,其理念强调平等的受教育权,不仅是幼儿的立足点的平等,其核心是为了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支持性的服务。在对特殊儿童进行随班就读的教育中仅仅靠幼儿园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各方共同的努力,以形成集体的合力。这个合力包括了教师与教师的合力、教师与幼儿的合力、幼儿与幼儿的合力、幼儿园与家庭的合力[3]。
二、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拟采用行为分析法、观察记录法、访谈法。从2012年9月至2013年12月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通过日常观察记录、行为分析中看出夏嵘缺乏用语言与同伴交往,通过为其提供的合作性游戏可以改善他的语言沟通及与同伴建立友好的关系。行为分析及观察记录法多用于在幼儿园里是集体生活、学习、游戏中,此外,我们老师还通过与其父母访谈更深一步地了解夏嵘在家里的实际情况,为研究做出更好的干预方法。
三、本案研究对象情况
1、.本案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案研究为一名7岁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患者,男,夏嵘,出生于2007年3月,健康状况:良好。爸爸文化低,是打零工的,从小对夏嵘的要求很低,并很宠爱他,几乎满足夏嵘的所有需求。妈妈是专科文化,自从生下夏嵘之后就一直忙着工作,所以妈妈对他也是比较溺爱,用物质来弥补自己对孩子的爱。父母在孩子3岁半的时候发现孩子交往能力、行为问题的出现异常,与普通幼儿有很大的区别之。由于这样的现象,夏嵘每年都换幼儿园,父母很是渺茫,不知道从何下手帮助自己的孩子能像普通幼儿一样快乐成长。
2、 2.进入班级前的主要情况描述
2012年9月,夏嵘在父母和我们园长的陪同下来到了我们班级里。给我们老师的第一影响是夏嵘的眼神不敢与对方对视,我们跟他打招呼,其不理睬,也不搭理班上的小朋友,紧抓住自己的书包在教室里自言自语转了两圈。当父母将要离开班上的时候,夏嵘显得非常的不安心,甩开我的手冲到了父母身边拉住妈妈的手不放。在我们老师和他父母的劝哄下,夏嵘才愿意留下来,但内心还是很不安,眼神生怕与我们撞上,一直不愿意坐下来。
四、干预的目的与内容
本研究是针对一名7岁学前儿童轻度自闭倾向的攻击性行为与干预进行个案研究。学前融合教育是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前儿童进入普通幼儿园,与普通儿童共同接受保育和教育。因此,为了使其能适应集体生活,能与普通幼儿一起学习、交流、合作,甚至能顺利地进入小学。本研究希望通过对研究对象认知情况的分析以及情绪和行为习惯的了解,结合其生活习惯,同伴交往,基于各种干预刺激对其行为的影响。
(一)干预前的评估
我们老师为其制定了一个攻击性行为观察表,对其在生活、学习、游戏三方面进行一个星期的行为观察评估。
此表显示,夏嵘在集体生活、学习、游戏这三大方面攻击性行为的表现情况。夏嵘每当来到新的集体,都显得比较恐惧和不适应,感到危险很多非常紧张,这就导致其攻击行为增多。
(二)干预内容及过程
1、.让孩子体会集体的温暖,以友好的情感融化内心的不安。
我们教师最先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帮助夏嵘了解周围环境,熟悉老师和同学们,并提高其自理能力和独立处理引起挫折的外在障礙的能力。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和自由气氛,给夏嵘提供充分展示活动的机会,让他积极参与到集体生活中去,享受集体温暖,体会集体游戏的乐趣。
2、.利用消退法抑止攻击行为,让其知道不良的行为自己要受到惩罚与限制的
消退是指在一确定情境中行为者产生了以前被强化的反应,父母在家也要利用消退法抑止攻击行为,让其知道不良的行为自己要受到惩罚与限制的,如:没收夏嵘喜爱的玩等。一开始,夏嵘非常抗拒我们老师这样的做法,要么乱砸东西、咬自己的衣服、哭闹不止来引起身边的人关注他,向他屈服。从小父母就没有时间多陪夏嵘,一向都是要什么有什么来满足、弥补夏嵘,因此,其父母一开始很心疼夏嵘,看着他的反应坚持不了到最后就心软屈服了。经我们老师的多次沟通,父母才狠下心,抑止攻击行为,让其知道不良的行为自己要受到惩罚与限制的。
3、.利用惩罚法进行事后处理,从而减少其攻击行为
当夏嵘发脾气较长时间,并产生有可能伤害他人的攻击行为时,就会被强制带到隔离室独坐,直到不良行为消失。隔离是指当个体表现出某种不良行为时,及时撤销他正在享用的正强化物以阻止或消弱此种不良行为的再现或把个体转移到正强化物较少的情境中去,每每都是直至其平静下来,跟其讲道理并跟其说好约定,能做到约定的话,老师同样也有表扬的。
4、.使用代币制度来增加夏嵘的良好行为
代币制是指在某中情境中出现了一个行为,会得到一定数量的代币,使用代币来换取其他强化物的行为改变技术的方法。例如,将夏嵘的攻击行为作为目标行为,他喜欢饼干糕点,而且饼干糕点不在其忌食的范围之内,确定代币为1颗星星,并拟定了代币交换系统。如上课认真听讲的行为价值为1颗星星等,如打同学的行为会失去3颗星星等。最终将星星能换取后援强化物。经过前期几个各方法的使用,父母也很同意我们老师的意见,在家也是像在幼儿园里一样要求夏嵘,有奖励、有惩罚。渐渐的,夏嵘也不会无理取闹要求父母买东西给自己了,父母也不会再为其无理取闹要买这买那而感到烦恼了。
(三)家园合作
融合教育的目的是增进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交往的机会,使特殊儿童尽快回归主流社会。同时需要家长的配合,幼儿园与家庭共同制定个别化的教育目标,这样才能找到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更好融合的方法和策略[4]。通过近一年的时间里,在我们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其家长也尽量抽出了大量的时间陪夏嵘,除了在幼儿园时间外还主动打电话跟我们老师询问和交谈夏嵘的种种情况,夏嵘慢慢有了很大的进步,不良行为也渐渐减少了,现状只是存在着处理事情还不够成熟,遇到困难或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多半是出现哭闹的现象。与此同时,夏嵘也就比较依赖父亲,通过让父亲来帮他达到目的。此研究结果显示,亲子关系与攻击性行为有着明显的负效益[5]。
五、研究结果
影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的内外因素有很多,主要有生物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这两大方面。幼儿模仿性强,是非能力差容易模仿其周围的人或影视镜头里人物的攻击性行为[6]。本研究對象的身体健康良好,攻击性行为的出现是家庭教育的原因,即社会因素所致;经过家长的积极配合我们老师一起制定并实行一致的教育目标,与普通幼儿一起合作、学习、交流;对我们老师和班上的小伙伴也有了深深的情感,这让我们老师感到很欣慰。
六、启示
行为干预技术是建立在心理学行为主义有关学习过程的理论和实验证据基础上的不良行为矫正技术,其目的就是要消除或者显著地减少某些经常出现的不受欢迎的行为[7]。通过此研究,夏嵘的行为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当他极度想要得到心爱的玩具或好吃的零食觉得不到的时候,情绪就会波动很大且偶尔伴有攻击性行为,时常一个人在自由活动或午休的时候静静地发呆,这也是我们老师一直没有摸透的地方。幼儿园教育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今后我们老师会更关注夏嵘的心理活动及情绪的表现,有意识、有计划地把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的学习、玩耍和管理中去;从家庭教养方式入手,增加情绪表达的训练,帮助夏嵘学会合理的表达自己的消极情绪。但幼儿园不是培智学校,缺少专业的特教教师、儿童心理学专家,也因此在普通幼儿园里很难得到特殊儿童家长对学前融合教育的满意度,在幼儿园里要做好融合教育也是我们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当然,这是一个长远的问题,目前普通幼儿园老师最关键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做好一切家长工作,借助普通儿童家长对特殊儿童家长们的支援和帮助,使普通儿童与特殊儿童、普通儿童家长与特殊儿童家长之间没有歧视和排斥。
参考文献:
【1】张旭.儿童攻击性行为研究综述.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2】 姚雅萍,朱宗顺.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功能性评估及干预. 幼儿教育. 2010年第4期
【3】李莹, 阎芳.随班就读让特殊儿童“零距离”接触教育.第七届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4】李丽娥.高功能自闭症融合教育的个案研究.价值工程
【5】陈立民,张霞.青少年亲子关系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研究.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1.9
【6】孙雁.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和矫正措施. 河北大学教育战线
【7】许有云,杜卫.儿童问题行为及其干预技术.宿州学院学报 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