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问题教学重在实效

2018-05-14韦启贤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捕捉合作尝试

韦启贤

【内容摘要】: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教学,以学生现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努力营造学生创造思考的条件,通过合理有效的问题方式,把问题解决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创设最佳认知活动的条件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关键词】:创设 捕捉 尝试 实践 合作

有效的数学课堂问题教学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现代教学实践追求的模式,在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增强教学有效性意识,注重把有效教学方法与教学问题的课堂教学相结合,它从创设问题情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等几个方面来组织和实施教学,注重以学生现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学生在教师创设最佳认知活动的条件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自身参与和体验去实现知识的再创造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有效引入新知

成功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新的课程改革比较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我们从苏教版教材中不难看到:购物情境、校园活动情境、劳动场景(丰收的果园)、活动场景、家庭生活场景等,注重把数学问题还原到生活原型中,向学生展示多姿多彩的生活原型,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为主角,向学生展示动物世界等等。如何做到快、新、实的引入新知,我们在教学中最主要的还是要尽可能的创设学生熟知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多思多问,指导学生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这样一些问句来发问、追问,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问习惯,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观感知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并产生一种迫切的解决问题的心理需要。如教学“年、月、日”时,我出示了北京奥运会比赛的场景,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第29届奥运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国家举办的?这里用到几个时间单位?学生看到“2008年8月8日”的信息,他们就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时间单位是“年、月、日”,我想知道一年有几个月?一年有多少天?一个月又有多少天?为什么有些月份的天数不一样?在这里我就是从生活中选择素材,收集信息资源,创设情境引入数学知识、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二、捕捉文本信息,促进自主学习

小学生的学习内容多以课本知识为主,因此让学生自学课本是学会学习、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创设自学氛围,提供自学空间,使学生学会边看边思考,边动脑边动手,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在自学中,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独立解决不了的问题分组讨论共同解决,有些问题实在解决不了,教师适当的给予点拨引导进行解决。如教学“年、月、日”时,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学课本,学生很容易就解决了开始提出的问题,这个时候学生已经基本上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可是还存在一个“为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通过问题设置、活动设计等多种途径把这些东西呈现出来。如在认识平年、闰年的知识点时,学生自学课本理解起来可能有点困难,这时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因为每个小组手上都有不同的年历卡、导学案,小组长组织本组人员根据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对年历卡进行观察、交流、讨论,从而对年、月、日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活动既拓展了教学内容,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

三、在尝试活动中解决问题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应是积极的学习态度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内化新知识,并积极建构的过程,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尝试发现和充分尝试知识生成的主动建构,不是一个被动吸取知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尝试活动的特点是先学后教,我在计算教学中就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尝试活动,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方式进行最有效的学习和展示交流,教师组织评价,你们对这几种计算方法认可吗?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更好?这就促使学生对自己原有的计算方法作进一步的思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评价,反思举例,明确哪种方法更具有普遍性,从中得出常用的计算方法。在效果上,达到由“学会尝试”到“敢于尝试”、“乐于尝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亲身体验,使学生在体验中感知,在感知中生成;在行为上,养成由“要我尝试”到“我要尝试”。培养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成功,在成功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

四、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

数学知识较多是抽象的,小学生理解时比较困难。如果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同时也验证抽象的知识,达到解决数学的问题。因此教学时教师尽量给予学生较多的操作实践的机会,让他们亲身做实验,体验成功和失败,寻找结论,解决问题。例如教学“周长是多少”时,由于本节课是一节教学实践活动课,教学重点不是教学生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而是通过用线围一围、用小棒摆一摆、用小正方形拼一拼,以及量一量、估一估等不同形式的活动,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地选择算法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在“摆一摆”中,让学生从给出的8根小棒中,每次选择几根小棒摆出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不是难事,计算所摆图形的周长也比较容易。但怎样在这一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呢?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比较。首先,比较哪些图形的周长是相同的?这些图形虽然大小不同,或者形状不同,但是由于它们都用了同样的几根小棒,所以它们的周长是相同的。其次,用这些小棒拼出的图形周长是不是确定的。启发学生思考:要摆出长方形或者是正方形,选小棒时要注意些什么?让学生体会到虽然数量相同,但是如果选择的小棒的长短不同,摆出的图形的周长也有可能不同。两个层次的比较更加深化了学生对周长的认识,从而解决什么叫做周长这个抽象概念。

五、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看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已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其中“合作交流”主要体现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上,并且,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我校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习信息交流,改善人际关系,学会与同伴合作交流,充分挖掘集体潜能,也为学生自主参与的学习提供了空间,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解决问题的机会,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场所。例如教学“认识分数”时,为巩固分数的意义强调“平均分”,我设计了一道判断题:把一张圆纸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二分之一。学生的回答正如我预设的那样出现了两种不同答案,我没有做出评判,而是让他们在小组中讨论,达成共识,得出结论。我把他们的结论分成两大组形成对抗,A组代表拿出一张圆纸片对折,撕开拿着其中的一半说:我们把一张圆纸片分成两份,这其中的一份难道不是二分之一吗?B组代表也拿出一张圆纸片撕成大小不等的两份,拿出一小份向大家示意,我们把圆纸片分成两份,这样的一小份难道也是二分之一嗎?通过他们的演示及论证,是不是二分之一我想他们心中也有了答案,这样的教学促进了学生学会在合作中与同伴交流,在交流中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思维,从而提高了实效。

总之,小学课堂问题教学,对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新思路、新策略,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捕捉合作尝试
再试试看
再试试看
如何评价一堂体育课
错误也是一种课程资源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品德教师应善于捕捉意外促成精彩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尝试
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