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文旅融合发展研究
2018-05-14赵蕾
赵蕾
[摘要]深圳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其在文化发展中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文化自信彰显着深圳这座国际化都市的独特魅力。哈尔滨市是深圳市的对口合作城市,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实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战略是哈尔滨产业发展的特色之路。哈尔滨市既有基础和优势,又有条件和机遇,文旅融合发展不仅可以整合城市的发展优势、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而且可以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破解产业发展瓶颈。深圳文化发展的经验值得哈尔滨市学习借鉴,建议哈尔滨市抓住与深圳市对接发展的契机,向深圳学习,实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战略,明确文旅融合发展是新的历史方位下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全新课题。用事业和产业共同发展的思维去定位文旅产业, 明确事业和产业协调发展的主线,明确文旅融合发展的战略目标;将文旅融合融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坚定不移地向国际化城市迈进;多措并举地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挖掘文旅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激发市民文化创新活力,统筹协调,在共建共享中实现市民的文化权利,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深圳市;哈尔滨市;文旅融合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18)03-0095-05
201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在《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部分省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中要求:“哈尔滨市与深圳市建立对口合作关系”。哈尔滨市位于我国东北边陲,是我国首批重要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深圳市地处珠江三角洲东岸,与香港隔江相望,是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这一北一南两座知名城市不仅区位优势明显、各具城市特色,而且极具我国时代发展的烙印。文化产业是深圳市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发展成绩举世瞩目,文化自信彰显着深圳这座国际化都市的独特魅力。学习深圳市文化发展的经验,实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战略是哈尔滨产业发展的特色之路。实现文旅融合发展,不仅可以整合哈尔滨市的发展优势、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而且可以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一、深圳市文化发展回顾
深圳市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先行区,而且是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位居我国最具竞争力城市榜首,排2016年全球城市经济竞争力第6位、全球城市可持续竞争力第35位。作为外来移民城市,深圳市在建市之初就特别重视城市文化的积累、挖掘以及培养,准确地将文化发展融入城市发展大局,并明确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主线,开启了无数个国内首创和全国第一,成为我国文化战线的排头兵。
(一)深圳市文化发展的主要历程
回顾深圳市文化发展近40年的历史,大体可将深圳市文化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初创阶段(1979年—1994年)、文化名城建设阶段(1995年—2002年)、文化立市阶段(2003年—2008年)和文化强市(2009年至今)。在初创阶段,深圳市文化建设主要围绕文化设施和开展文化活动两个方面推进,并用创新思维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深圳市图书馆建成开馆即免费向市民开放,成立全国首个文化综合执法机构,出台国内首个文化市场管理地方法规,民营企业投资国内首家旅游景区……在文化名城建设阶段,深圳市通过加大文化设施投入、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出台文化市场管理地方法规等方法,不断奠定深圳市文化发展的基础。1998年,深圳市出台《深圳市文化事业发展(1998—2000)三年规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明确提出:“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现代城市文化”。2003年,深圳提出“文化立市”战略,进一步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化城市和高品位文化城市”。2003年,深圳市被确定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2004年,深圳市召开“‘文化立市工作会议”,自此,文化立市与经济强市、科教兴市、依法治市等几个战略共同构成深圳市发展的总体战略体系。在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深圳市将“文化强市”调整为城市发展的全新战略,文化产业成为深圳市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十二五”末期,深圳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1 100.91亿元,文化自信彰显着深圳这座国际化都市的獨特魅力。“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创新型城市相匹配的文化强市,实现以文化创新引领城市进步,促进有质量的稳步增长和可持续的全面发展”[1]是深圳市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
(二)深圳文化发展的重大举措
自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来,深圳市始终将文化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并紧紧围绕“让深圳走向世界 让世界了解深圳”的文化交流宗旨,推出多项重大举措。一是,通过开展节庆活动提高市民的认知与世界的关注。“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自2004年举办以来,累计成交总额超过1.3万亿元,出口成交额超过1 200亿元,是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深圳文娱活动之丰令人称赞。2017年前三季度,深圳市已举办125场“周末剧场”“美丽星期天”“戏聚星期六”等公益演出;180场文化进社区、京剧粤剧进校园等活动;放映9 000场公益电影;举办6场免费文物鉴定活动,引进4场文物精品展;举办“欢乐闹元宵”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戏曲名剧名家展演、深圳钢琴协奏曲公开赛、外来青工文体节、文博会艺术节等多项活动,等等。二是,通过倡导全民阅读提升市民文化素养及文化自觉。2001年,深圳市发起全民阅读的倡议,并推出“深圳读书月”活动。如今,深圳市已被联合国授予“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2017年,深圳市培训阅读推广人员超过百人,对千名外来务工人员提供阅读指导。2017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这天,深圳市在全市公共图书馆推出218项、380场未成年人专场读书活动。三是,通过举办全民文化活动拓宽市民的参与热情和认同度。《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指出,深圳文化要走“质量型、内涵式”发展之路,品牌创建遵循“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的发展宗旨。仅2017年,深圳市便举办了“广东全民英语口语大赛”“第八届名著新编短剧大赛”“中华文化创作比赛”“童书接力”等多项主题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深圳人拥有了更多的文化自信,深圳市不断通过精品打造释放着文化生产力。
(三)深圳文化发展的鲜明特点
改革创新是深圳文化发展的鲜明特色。特区建立之初,深圳蛇口便提出“时间就是金钱 效益就是生命”的建设口号;搭建“大家乐”自演自唱文化广场为外来务工人员搭建文化演出的舞台。深圳图书馆建成开馆即向市民免费开放;成立全国首个文化综合执法机构;出台国内首个文化市场管理地方法规;民营企业投资国内首家旅游景区;组建深圳报业集团进行市场化探索……在“十五”末期,深圳市开始鼓励创意产业发展,探索改革创新发展之路。自2005年以来,深圳市推出“创意十二月”活动;2011年,发布《深圳文化创意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2016年,发布《深圳市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印发《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2015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 757亿元,比2010年增长142%[2]。截至2016年年底,深圳市已建成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62家,其中有13家为国家级。深圳市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达到每年5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已超过10%;“中国设计大展”、深圳创意设计新锐奖、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等特色活动已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如今,深圳市已成为世界知名的“设计之都”和“创客之城”。据相关资料显示,自2004年深圳市明确“文化立市”战略以来,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连续13年保持平均20%的增长速度。如今,深圳市不断通过文化创意提升着城市软实力,并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文化输出基地。
二、哈尔滨市文旅融合发展的意义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人民生活更加富足,文化需求更加丰富,旅游消费成为刚性需求。哈尔滨市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避暑胜地、冰雪旅游最佳目的地,实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不仅具备自身特色、产业基础,而且具有区位优势、发展潜力。实施文旅融合发展战略对哈尔滨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一)文旅融合发展可以提升哈尔滨市的综合竞争力
城市竞争力是评价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经济指标已不再是评价城市竞争力的唯一标准,文化、环境、科技、卫生等软性指标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从历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不难发现,哈尔滨市的城市综合竞争力不强。虽然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的省会,与俄罗斯相邻,是东北亚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是中国“一带一盟”、“龙江丝路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区位优势明显,但是经济实力有限;虽然中西文化汇集,但是吸引力不大;虽然产业基础较好,但是产业链条过短;虽然冰雪产业发展较快,但是没有形成绝对优势……在城市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哈尔滨市必须迅速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必须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寻找新的突破口提升城市软实力。实施文旅融合发展,是产业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哈尔滨市不仅具有文旅融合发展的现实基础,而且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不仅可以培育城市经济新动能,而且可以提升城市软实力。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哈尔滨市应从城市全局发展和全域发展的高度明确文旅融合发展的战略,在已有文化和旅游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加快文旅融合发展进程。
(二)文旅融合发展可以实现哈尔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2016年,哈尔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1.3∶31.1∶57.6。虽然经过多年产业结构的调整,哈尔滨市三产所占比重明显增加,但是,基数仍然不大、质效仍需提高。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都是我国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五大幸福产业中的两大重要产业,被许多城市确立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或战略性支柱产业。虽然哈尔滨市十分重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但是,多年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占全市GDP的比重却并不大,2015年哈尔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370亿元,占全市GDP的6.34%;2016年,哈尔滨市旅游业总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全市经济的一大亮点,但是,在中国旅游产业全线飘红的大格局中,其对产业结构的优化作用并不突出,成绩仍待提升。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是哈尔滨市經济的两大新引擎,对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实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战略不仅可以激活两大产业的发展活力,而且可以促进彼此间的融会贯通;不仅可以实现产品的有效供给,而且可以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可以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而且可以在提质增效中实现结构优化;不仅可以培育哈尔滨市经济的新增长点,而且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三)文旅融合发展可以破解哈尔滨市产业发展的瓶颈
“旅游的文化内涵提炼不足,文化的旅游价值开发不深”是哈尔滨市发展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几年,哈尔滨市不断探索,在文旅融合发展中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成功推出了“冰雪+旅游”“时尚+旅游”“养生+旅游”“体育+旅游”“生态+旅游”“中医+旅游”“创意+旅游”等多个全新产品。但是,由于缺乏总体规划布局及顶层设计,现有文旅融合产品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品牌效益不强。十九大报告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城市发展和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哈尔滨市必须下大力气研究、挖掘、培育、提升。在新时期、新常态下,哈尔滨市实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战略,不仅可以让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文化之魂,而且可以让文化产业的发展具备旅游之形;不仅可以让文化事业拥有旅游的有效支撑,而且可以促使旅游事业更加丰满;不仅是产业加快发展内在驱动的需要,而且能够彰显文化自信;不仅是哈尔滨市顺势而为的一种选择,而且是破解产业发展瓶颈的有效路径。
三、深圳市文化发展对哈尔滨市文旅融合发展的启示
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3]产业要发展,文化是根基。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依托特色的文化内涵,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则需要依托旅游业更加丰富地展示出来。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不仅可以使两者合二为一、融会贯通、相得益彰,而且是新的历史方位下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全新课题。
(一)明确目标,坚定不移地向国际化城市迈进
深圳文化能够超常规发展,首要的经验就是以国际化城市建设为目标,实施“文化立市”“文化强市”的发展战略,始终把文化发展融入城市整体建设布局中,高规格定位、全方位谋划、跨越式发展。为了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深圳市提出“走质量型、内涵式发展之路”,市委、市政府出台系列文件予以指导、扶持,明确各时期发展任务和工作重点,分解各年度工作指标,并通过媒体分布信息,充分调动市民的支持和参与。历届市政府及领导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高度认同,多年来始终如一,从未中断或改变发展方向和既定目标。
近几年,哈尔滨市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始终保持持续、健康、良好的增长态势,是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引擎。《哈尔滨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将城市定位为“冰雪之城”“音乐之都”“时尚哈尔滨”,并提出“向着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强市阔步迈进”的发展目标。立足新时代、新发展,哈尔滨市应以高规格、大视角、系统性地研究部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定位,尽快将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培育成全市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深度开发“时尚+旅游”“冰雪+旅游”等文旅新业态,加强科技支撑和创新力度,将哈尔滨市打造成“世界冰雪文化旅游之都”。
(二)多措并举,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深圳市是我国首个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从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到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再到综合试点全面推进;从成立“深圳市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立市工作领导小组”,到由市政府主管领导及各职能部门一把手亲自挂帅成立10个推进组,再到出台“1+4”文件;从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到规范政府文化投资行为,再到改革政府对文化事业的资助体制;从院团改革,到组建深圳发行集团,再到举办“文博会”;从成立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到建立投融资平台,再到资助文化创意产业活动……创新文化体制是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保证[4],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深圳市文化发展的主旋律。
体制机制障碍是制约哈尔滨市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哈尔滨市应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抓住与深圳市对接发展的契机,学习借鉴深圳经验,加快体制机制改革步伐,尽快构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哈尔滨市应改变重大节庆政府统包的做法,通过活动招标、节目竞选、委托承办、演出公司市场化运作等方式推进体制改革。要加快企业转制,破解优势旅游资源多头管理的发展瓶颈;要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构建全新的投融资机制和产权交易平台;要完善信息交流方式,搭建官网交流平台和产业监管平台;要健全统计数据和统计指标,为科学决策提供真实、准确、全面的客观数据。
(三)敢于创新,不断激活发展内生动力
文化是一座城市发展的根基,也是最需要改革创新的领域。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深圳市充分认识到文化对城市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准确把握住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必然;文化产业竞争的全球化、国际化趋势;文化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科技化趋势;文化产业发展的综合化、集团化趋势。因此,深圳市在文化发展进程中坚持深圳特色,始终以创新融合激活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始终以文化自信推动城市转型升级,始终在创新中激活发展的内生动力,始终以提质为主线打造内涵发展的全新模式。
哈尔滨市应鼓励文化创新,激发市民文化创新的创造活力,以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为基点,积极探索“文化+旅游+科技”“文化+旅游+体育”“文化+旅游+康养”“文化+旅游+生态”“文化+旅游+体育+科技+养生”等多种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应倡导科技创新,主动邀请腾讯、华强动漫等深圳IT企业参与哈尔滨市文旅融合发展中,激活哈尔滨创意市场,通过大项目吸引行业领军人物的投资,进而吸引、留住、培养专业人才,实现人才供需的基本平衡;应用好深圳文交所“文化四板”的平台,鼓励企业参与市场、多元融资;应在机器人等特色产业发展中挖掘哈尔滨文化,开创“文化+旅游+特色产业”的发展新空间。
(四)统筹协调,在共建共享中实现市民的文化权利
深圳市始终把文化发展与深圳国际化城市的定位、人民生活的切实需要、时代进步发展的变化等现实问题紧密相联,将文化发展与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结合、与文化体制改革相结合、与人民文化权利相结合、与对外开放相结合、与高新技术相结合、与智慧城市相结合……统筹协调渗透于深圳城市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同时,将城市文化发展与培养高素质市民群体进行统筹协调。深圳市将实现市民的文化享受权、参与权和创造权作为文化发展的民生定位,通过统筹协调、共建共享实现市民的文化权利。
哈尔滨市在发展中要清醒地认识到,文旅融合并不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简单叠加,文旅经济将成为我国新的增长动能。因此,要用事业和产业共同发展的思维去定位文旅产业,不断挖掘文旅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要将文旅产业发展融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更好地满足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新需求;应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和中西文化汇聚的特点,寻求深入实質的区域合作和产业合作,在对外开放中突显文化外交和旅游外交的影响力;应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应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实现市民文化权利要求。
四、结论
哈尔滨市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避暑胜地、冰雪旅游最佳目的地,在实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过程中不仅具备自身特色、产业基础,而且具有区位优势、发展潜力。在新时期、新常态下,哈尔滨市实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战略,不仅可以让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文化之魂,而且可以让文化产业的发展具备旅游之形;不仅可以让文化事业拥有旅游的有效支撑,而且可以促使旅游事业更加丰满;不仅是产业加快发展内在驱动的需要,而且能够彰显文化自信;不仅是哈尔滨市顺势而为的一种选择,而且是破解产业发展瓶颈的有效路径。产业要发展,文化是根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不仅可以使两者合二为一、融会贯通、相得益彰,而且是新的历史方位下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全新课题。建议哈尔滨市明确文旅事业和文旅产业协调发展的主线,明确文旅融合发展的战略目标,将文旅融合融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坚定不移地向国际化城市迈进。抓住与深圳市对接发展的契机,学习借鉴深圳经验,多措并举地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从体制机制改革入手,敢于创新,不断激活发展的内生动力,激发市民文化创新活力。激发市民文化创新的创造活力,统筹协调,在共建共享中实现市民的文化权利和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小甘.以文化创新发展推动文化强市建设[R]//深圳文化发展报告(2017).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2.
[2]党文婷,严圣禾,李亚彬,雷晓斐.文化立市基础牢——记蓬勃发展的深圳文化创意产业[N].光明日报,2016-05-12(1).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EB/OL].(2017-10-18)[2017-12-27]. http://cpc.people.com.cn/19th/n1/2017/1027/c414395-29613458.html
[4]彭立勋.文化立市与国际化城市建设[R]//文化立市与国际化城市建设:2004年深圳文化发展蓝皮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0.
〔责任编辑:徐雪野田丹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