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内涵、标志及意义
2018-05-14张利涛刘进龙崔耀鹏
张利涛 刘进龙 崔耀鹏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夺取新的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实现飞跃、由富变强、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团结奋斗、共创美好生活、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勠力同心、展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也是和平发展、互利共赢、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发生过几次重要的变化。自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以来,首次在党的重要会议上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新的表述。虽然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要矛盾和国际地位的诸多方面依然存在着“变”与“不变”。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不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主要标志,是新时代中国在发展中解决复杂问题的主要基点,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基础和依据,同时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中国方案。
[关键词]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6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18)03-0011-06
“新时代”这一概念在十九大报告中共计出现了35次,在小标题中也出现了3次,可见这一概念的重要分量。究竟什么是“新时代”,新时代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值得进一步厘清。可以肯定的是,“新时代”这一概念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1]尽管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表述上、内容上都发生了重要变化,但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不够的矛盾没有变,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利益的关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没有变。正确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与“不变”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正确分析和解决国内主要问题的前提和依据。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基本内涵
“新时代”一词不仅是出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概念,而且是中国共产党对当前我国发展历史方位新的准确判断,是今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共产党制定内外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然而,究竟什么是新时代,新时代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新时代“新”在何处,则需要进一步分析和解读。
1.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夺取新的伟大胜利的时代。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必然王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新的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真正站了起来,民族独立为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的发展成就,使中国人民富了起來,国家的富强为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提供了物质保障;中国共产党抵御风险和应对挑战的能力不断增强,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不断提高,坚强的领导核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保证。虽然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道路过程中出现过一些曲折,但是在中国共产党敢于直面错误,并及时纠正错误,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最终探索出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辉煌的历史昭示着光明的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一定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握世界大势,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夺取更大的胜利。
2.新时代是实现飞跃、由富变强、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如果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那么,改革开放则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这是全体中国人民普遍认同的一个真理。无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还是改革开放,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站起来”了,并逐渐“富起来”了。尽管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社会主义在中国却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展现出令世人惊叹的活力与潜力。中国开辟了一条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为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个样板。我们早已改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穷二白”的面貌,“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中赢得越来越好的口碑,并逐步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质造”和“中国智造”的飞跃;“中国速度”令全世界惊叹,“中国方案”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在坚持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坚持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板。近年来,中国的军队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仅有足够的实力来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在维护国际社会和平稳定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国际社会越来越愿意听到“中国声音”。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使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掌握着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在国际事务处理和国际争端中,中国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因此,“新时代”是中国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3.新时代是团结奋斗、共创美好生活、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消灭私有制,消除阶级差别,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确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生产力获得极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标志。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持续快速的发展,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2016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 82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2]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贫富差距也在进一步扩大。东中部地区的区域发展差距,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收入差距的悬殊,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因此,必须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精准扶贫”不仅是为了实现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而且是要帮助那些尚未实现脱贫的群众顺利脱贫,并且要精准到每一个贫困户。这项庞大的工程,不仅提高了中国低收入人口的生活水平,而且为解决世界贫困人口问题贡献了中国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就是逐步消除贫困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4.新时代是勠力同心、展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中华民族发展历经磨难,但是不屈不挠的中华儿女却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1840年以后的中国,成为被西方列强侵略、瓜分和蹂躏的对象,中国人民经历了百年的血泪史。但是,中华民族并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奋争史。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可以信任和依赖的领导核心,经过无数次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才真正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征程的起点。毋庸置疑,由于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照搬苏联经验等原因,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充满了艰辛,甚至出现过重大失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发展成就令世界震撼,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人从未像今天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那么有尊严,中华民族从未像今天这样扬眉吐气,中华民族从未如此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因此,“新时代”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阶段。
5.新时代是和平发展、互利共赢、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近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惊醒了清政府“天朝上国”的美梦。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眼中重要的商品倾销市场,逐渐沦为可以被肆意瓜分的“肥肉”,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丧权辱国的条约。我们痛恨晚清政府的无能,同时也对国家实力的衰弱感到无奈。近代中国在与西方国家交往的過程中,毫无国际地位可言,即使成为“一战”的战胜国,仍然无法摆脱领土被瓜分的命运。“弱国无外交”,何谈领土完整和主权尊严?即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早在1949年就成立了,但是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没有得到及时的承认,直到1971年联合国才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逐渐增强,成为国际社会多极化中的一个重要中心。全世界的华人都能深刻地体会到,中国的“朋友圈”在日益扩大,中国声音和中国方案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从未像今天这样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踏上新的历史起点,中国越来越需要世界,世界也越来越需要中国。”[3]中国发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响应和重视,即使与中国意识形态分歧较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也纷纷加入中国倡导建立的“亚投行”,“一带一路”成为引领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社会中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新型国际关系,得到越来越多的世界掌声。因此,“新时代”是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
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
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国家事业的发展呈现新特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历史性变革和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三者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依据[4]。无论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还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历史性变革,都是导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新变化的原因。换而言之,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依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位一体”战略布局,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度。尽管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现出了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经过“三反”“五反”运动和1952年底结束的土地改革,彻底消灭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大陆基本上被消灭,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政治基础。党在1956年召开的八大上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做出科学判断,即“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5]。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会议一致认为,在“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6]从而使党和国家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提供了思想保障。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做出新的重大研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6]。历史充分证明,只有坚持从我国社会的实际出发、正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才能准确把握国内、国际局势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沿着正确的发展道路不断前进。
2.新时代我国基本国情的“变”与“不变”。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表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必然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表现出许多新的特征,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国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7]“两个没有变”依然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是党和国家制定方针、政策的总依据。对此,必须要清醒地认识以下几点: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的。尽管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成就令全世界瞩目,但是我国目前的发展水平并没有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仍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多次犯了“左”倾冒进的错误,在新时代依然要警惕和防范“左”倾错误。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发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是依然无法充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国在公共服务供给、社会精细化管理等方面仍存在着不足,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仍有较大的差距。任何满足于现状,对已经取得的成就沾沾自喜、不思进取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第三,综合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际地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是我国基本国情的重要方面。虽然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但是我国依然是发展中大国,而不是现代化强国。实现由“大国”到“强国”的转变,仍需要不断努力。
3.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不变”。自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以来,在党的重要会议上首次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新的表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不仅仅是文字表述上的差异,在内涵上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述,主要体现了矛盾主体的“变”与“不变”、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变”与“不变”等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体表述的内涵更加丰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不仅是物质财富的丰富,更需要精神生活的满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更是直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揭露了当前我国社会生产力方面最大的短板。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实质仍然是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关于社会矛盾的实质与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是一样的,并没有发生改变。但是在对需求的满足程度上,实现了由“温饱型”向“享受型”的转变。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准确把握,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前提。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和国家才能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制定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
4.新时代我国国际地位的“变”与“不变”。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但是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对国情的准确分析和把握是科学制定方针政策的前提和基础。”[8]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向世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汉语国际传播带动中国传统文化国际传播,舉办“汉语节”“文化节”“中国年”等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活动;中国实施汉语桥工程,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孔子课堂”等,教授汉语汉字,使更多的人了解逐步崛起的中国,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世界各国学习汉语的热情高涨,大批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研究汉字、感受汉文化,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逐步增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更带动了沿线国家的发展;“金砖五国”厦门会晤,为第二个“金色十年”共同奋斗;以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亚信峰会等,证明了中国始终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与世界各国共商大计、共谋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我们要始终意识到,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改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我国的发展是在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基础之上的发展,仍需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
三、正确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既肯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指出了面临的问题。中国成就是矛盾变化发展的主要方面,在发展中所产生的问题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二者共同构成形势判断与分析的重要前提与条件。深入分析研究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不变”,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于国内各个方面的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中国经过近40年的快速发展,实现了由量变到质量的转化,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两个方面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很多具体的表现形式,不仅仅表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GDP的增长速度稳居全世界第一,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而且表现在中国的人口素质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对精神生活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人民需要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规则、需要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需要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更民主地享有公民权利,这一切都可以概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精神文化需要得到了比较充分的满足,但是在公平正义、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需求,还不能很好地得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则准确反映了目前中国人民的真正需求,不仅仅是物质文化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而且更多的是关于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毋庸置疑,中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落后的社会生产”的表述也不符合中国实际,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则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把握和精准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2.新时代中国在发展中解决复杂问题的主要基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述,一方面肯定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的发展是不平衡不充分的,这使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无法被充分满足,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只能运用发展的方式和办法,并在发展过程中化解所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不平衡、不充分是我国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最深层次的矛盾,也是破解我国发展难题的关键点和着力点。正是在准确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提出新的发展战略,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9]的战略部署。正确认识和科学分析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抓住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解决新时代中国发展过程中面临复杂问题的主要立足点。
3.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不是说我国的物质财富已经极大丰富、不需要再发展了,而是要在美好生活的供给上下功夫,更好地回应人民群众的社会关切,兑现“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可否认,中国共产党内部出现了一些危害人民利益的腐败分子,给党的事业造成了十分消极的影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共产党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进行了坚决的反腐败斗争,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自信。中国共产党敢于承认自身存在的不足,并持续不断地推进伟大的自我革命,以自我革命的方式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使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坚定维护者。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就是贯彻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生动实践。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述,回应了人民的社会关切,兑现了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4.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基础和依据。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指导伟大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提供了现实基础,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就不可能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就不会产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与能否科学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任务密切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首先表现为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抓住社会主要矛盾,才能不断提高党和政府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党应对“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能力与水平,才能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具有很强的问题导向,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党的指导思想的变化与发展都密切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已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现实基础,而党对其做出的科学判断,则是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重大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为制定新时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5.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中国方案。近代中国,历经磨难,直到1949年才完全摆脱了受奴役、受压迫的处境。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中国特色社會主义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方案”。“对中国而言,‘中国方案首先是一个致力于实现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自我再造、自我更新方案。”[10]它是一条完全独立自主的现代化之路,既不受制和依附于任何强国,又不完全照搬、照抄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是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自主探索的、符合中国社会实际的、体现全体中国人民智慧的现代化之路。曾经与中国有过类似悲惨命运的亚、非、拉国家则没有像中国这么幸运走上了一条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他们依然无法摆脱世界强国的干涉,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中国方案”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概括,对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世界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小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进入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中国在国际社会拥有更多的话语权、逐渐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时代,是中国从社会主义大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同时,新时代也必然是每一位中国人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具有诸多方面的依据,但是最主要的表现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尽管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在表述上发了新的变化,但是在“基本国情”“矛盾主体”“社会关切”和“国际地位”等方面都存在着“变”与“不变”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解决新时代发展过程中面临复杂问题的立足点,是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基础和依据。中国共产党准确地把握了我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社会主要矛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破解了一个个发展难题,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为世界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李海青.全面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本质内涵[EB/OL]. http://ex.ssn.cn/zx/yw/201710/t20171022_3676263.shtml,中国社会科学网,2017-10-22.
[2]国家统计局.2016年中国居民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居民消费水平分析[EB/OL]. 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703/499378.html,中国产业信息,2017-03-01.
[3]胡鞍钢,李萍.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中国方案[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1-8.
[4]韩庆祥,陈曙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理论阐释[J].中国社会科学,2018,(1):5-16.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524.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N].人民日报,2017-10-28(001).
[7]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2.
[8]张利涛,吴秋梅.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最”字的使用语境及其政治哲学意蕴[J].克拉玛依学刊,2018,(1):10-15.
[9]新华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17-10-19(02).
[10]刘晨光.试论“中国方案”的核心要义[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21-33.
〔责任编辑:崔家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