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开展策略

2018-05-14魏娜妞

考试与评价 2018年3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魏娜妞

【摘 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开展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增强他们的语文素养,充实他们的语文知识积累,但这一切目标的达成都是需要以有效教学为基础的。语文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更为科学的教学手段,将各类新型教学方法相结合,灵活运用,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一轮又一轮的深化实施,教学要求不断提高,阅读教学需要进一步提升有效性,将其作用充分发挥,才能达成新课改提出的要求,同时满足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但现阶段我国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从总体来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对此,本文提出了几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希望能够为推动阅读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微薄力量。

一、创设趣味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要知道,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如教师采用了各类优秀的教学手段,将阅读教学表现的异彩纷呈,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那么有效教学也是无从谈起的。但小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还不了解,他们学习兴趣的形成需要依靠教师的激发。当然,在传统的“一言堂”式教学模式中,学生只负责听讲和背诵,教学的参与度不高,学习兴趣是难以形成的,必须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才能让学生萌发出主动学习的意识。情境教学法便是一种能够很好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例:某位老师教学《九寨沟》一文时,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向学生边展示九寨沟那茂密的森林、神奇的湖泊、壮观的瀑布等美丽迷人的景色,同时播放歌曲《神奇的九寨》。在充满激情、悠扬动听的旋律声中,结合具体课文内容,教师进行了生动的讲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如此设计,不仅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无需教师冗长的语言描述,学生便仿佛身临九寨沟那美丽神奇的胜景之中,为其迷人的景色所倾倒。

二、精心教学设计,深化阅读理解

想要体现阅读教学的“有效”,学生需要从教学中真正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受到情感和价值观的熏陶,这要求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将文本中的内涵深入挖掘,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教学设计是一门设计科学,设计的本质在于决策、问题求解和创造。现行语文教材的编排能够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和认知规律,把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具体化、序列化,整体统一于每篇课文之中。精心教学设计,首先要做的是确定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其次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这其中需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新课标的具体要求,二是学生的学习水平,特别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认知和学习能力。例:《草原》一文,初读后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高度概括的“美”字。因此,我在具体教学时,以“美”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将所提问题归纳为描写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两个部分,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两个研读专题:(1)课文是怎样描写蒙古草原的“自然美”的?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特别好?读到这些语句时,你想到了什么?(2)“人情美”表现在什么地方?你是怎样理解的?最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如此教学设计,使得课堂走出了教师烦琐分析、学生被动应答的误区,使学生在积极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再如,某教师在教学《麋鹿》一课时,在学生理解字词之后,让学生在细读课文之中,结合书本内容将书上的插图进行简要勾勒与着色。如“雄麋鹿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雌的没有角,蹄子宽大”、“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等等。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麋鹿的特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想象、描述,不仅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其主动探求有关麋鹿方面知识的欲望。

三、加强探索,深化情感体验

文章是作者传情达意的工具,通过语言文字,表达作者对自然、人情的不同感受,这就是对生命的不同感受。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命跃动,感受到生命价值的升华,就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多感受,感受文中人物的悲欢命运,行为节操,文中描述的风土人情,秀美风光,感受语言文字的气韵、神采、品格。通過感受,促进理解。例如,《穷人》一文,在激烈的对比中,荡起学生思想与情感的涟漪。室内与室外做着对比;人物内心的前后变化做着对比。让我们感到渔夫和桑娜都在经历着惊涛骇浪,也都战胜了惊涛骇浪,驾驭着各自的小舟平安而归,相信他们也会驾驭着未来之舟平安抵达彼岸。又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长文,而长文短教的关键,就是找准切入点,让学生了解鲁迅是一位怎样的伯父,一位怎样的先生,这是我们在复习这篇文章中最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人物的动作与神态恰恰最准确地体现了人物的内心,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体会“严肃”表情的背后先生的内心世界。

四、自悟,感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阅读并不是教学最终的目的,而是要通过阅读,让学生获得相应能力的提高。如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了教师主要的教学任务,阅读教学同样应将这一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促进学生的发展。过去,为了考试,老师必须给学生一个标准的答案,这样的阅读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善于引导、设计,并且提供宽松的环境,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如小学课本中有《将相和》这篇文章,老师可以让学生表演课堂短剧,表演出王宫内大臣对此事的意见,并且要求学生进行展示,让他们以自己的真实想法为代表,替大臣们发表意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结语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地钻研知识,观察学生,加强创新,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制定出符合知识目标、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韩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开展策略探析[J].新课程小学,2016,(5):419.

[2]潘树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开展策略探析[J].中外交流,2016,(33):243.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