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妙用提问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2018-05-14陈丽

考试与评价 2018年3期
关键词:有效提问研究策略

陈丽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创新发展,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利用先进教学方法,个性化引导策略,为学生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促使其阶段性成长任务的优质完成,这是语文教师值得深思的首要问题。小学生的学习经验不足,知识储备不甚丰富,遇到复杂问题常常表现的十分迷茫,需要依靠教师的及时解惑才能走出思维局限,因此教师有必要、有责任巧妙提问来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增加课堂的教学实效,让学生可以在提问中思考、思考中进步、进步中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提问 策略 研究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小学基础教育时期,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情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善于尊重学生的自然成长规律,组织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活跃学生的抽象思维,调动学生的自学热情,同时利用有效的提问策略诱导学生主动投身于知识的海洋,学生深入挖掘自身的无限潜能,理清知识的探究思路,可以在未来社会的人才竞争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从而更好的体现小学素质教育的核心价值。笔者凭借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策略的妙用方法进行了简要总结。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参与一切课堂活动的动力源泉,教师任何教学方案的优化设计,都要以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为必要前提。学生拥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有助于语文课堂教学格局的全新构建。小学生天性活泼,对外界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他们喜欢跟随教师的正确引导,探索未知的神奇世界[1]。然而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制约影响,部分教师仍旧采用灌输式指导方法,要求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学习基础知识,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学习兴趣逐渐丧失,学习积极性普遍下降。上述的弊端现状不利于小学生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通过巧妙地设问,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对班级中的学生有一个较为充分的了解,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将问题的设置既不偏离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也可以迎合小学生的兴趣点,从而让小学生觉得小学语文课堂充满乐趣,激发小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真正爱上小学语文。如《鲁滨孙漂流记》是一部长篇小说,本课内容由梗概和精彩片段组成。叙述17世纪有个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航海中遇险,孤身一人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为了战胜死亡,他依靠破船上剩下的一点生产和生活资料,同大自然展开了顽强的斗争。在完成了基本内容的教学后,语文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阅读原著的兴趣与好奇心。“同学们,你猜想在梗概中还有哪些部分也会很精彩?你还想了解什么?”有的学生好奇鲁滨孙如何训化星期五,有的学生好奇鲁滨孙如何种粮食收割粮食,有了这些问题做铺垫,小学生便会很有兴趣的去阅读《鲁宾孙漂流记》的原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

二、紧抓矛盾巧设问题主旨

解决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或者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擒贼先擒王的计谋应用其中。语文课程教学其实就是一个个生活案例或者生活故事的教学,教师给学生分配角色,通过设置问题,引导牵引,含蓄提示等方式将学生置于文章之中,通过创造性的设置问题、变换提问方式、转换提问角色等,将文章的内部线索、内在矛盾以及文章信息和现实生活的差距体现出来。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带着目标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内容。得出文章主旨还可以通过学生向老师提问的方法获得,学生有疑问,老师给予背景解答,通过再次思考而真正理解作者意图,从而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本事。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活跃时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紧抓矛盾,巧设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大致轮廓,自主寻得文章主旨,以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例如,在教《草原》这一课时,在上课之前,学生须要声情并茂地朗读这篇课文。在读过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明白文章意思,提出看不懂的地方。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同学们边看边听诵,用生动的图像将学生置于草原的美景之中,激发学生兴趣,提出疑问。教师首先启发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分别勾勒出一幅以草原为主题的图画,并提出疑问,为什么作者在文中要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展现草原的风貌。通过“问、想、答”的互动过程,帮助学生有效地把握文章主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发现与解决内在矛盾,体会文本内涵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强化学生对自然景观作品的理解。

三、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提出问题时应该对文章进行科学的分析,并需要利用自身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执行力。例如,在对《乌鸦喝水》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乌鸦应该怎样喝到水”,并让学生对其进行相关的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同时如果乌鸦用其方式该怎样喝到水为问题,进行相关的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方式的完善。

四、培养小学生丰富情感

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学习过程当中,对一篇课文的感情基调的把握将会直接影响到对该篇文章的理解与把握,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小学生情感的引导,帮助小学生正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如《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这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文章。讲述的是国王用一种独特的方法选继承人:谁能用种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谁就是他的继承人。规定的日子到了,手捧空花盆的雄日成为继承人。这是为什么呢?故事悬念迭生,引人入胜。在讲解完课文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不同角色的学生回答,国王为什么会选择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其他孩子的心理是什么样的呢?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情感。

五、总结

正所谓“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责任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在于对学生道德情操、文学素养、生活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日常积累,敦促学生进行生活思考尤为重要,而课堂是很好的锻炼场所,课堂提问又是一个直接的方式,它可以引起学生兴趣,留有悬念、制造惊喜、传播知识。

参考文献

[1]王麗荣.走出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6(04):32-34.

[2]韩心.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6(05):16-18.

猜你喜欢

有效提问研究策略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关于初中物理课堂的提问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