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探析
2018-05-14王珺琦
王珺琦
【摘 要】小学语文做为一门基础的课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哲理内涵,在授课的过程中,想要提高教学的效率,简单的知识传递是不够的,教师应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引领学生由浅入深的升华语文品咂中更透彻、清晰的感悟力,让学生逐渐树立自主思考意识与创新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事半功倍。
【关键词】提高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效率 措施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惯于单向化展开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占据绝对的“独裁”地位,学生心中怀有疑惑无处抒发,只能按照教师一板一眼的教学流程进行照搬照套,思维受到极大的束缚,教师应一改往日教学的呆板化,予以学生畅所欲言的表述机会,让语文迸发生机。
一、设计开放问题
语文涵盖的内容较为丰富,因此在课堂互动环节,教师设定的问题不宜过于死板,应结合同类的知识点,抛出开放性较强,有助于学生思维拓展的课堂疑问,且在问题的提出过程中,创设轻松自主的环境,这样学生心灵放松,更加有助于思维的发散,在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部分“闯入租界,解开谜团”时,一位老师提出了下列问题:周恩来闯入租界后看见了谁?生回答“妇女、洋人、警察、围观的人”后,老师继续追问:是怎样的妇女?在做什么?为什么哭泣?洋人表现怎样?警察怎样做?围观的人为什么不敢怎么样?最后小结时又问:课文抓住了人物的那些方面的描写来写具体的?这样的问题,似循循善诱,学生不假思索异口同声回答,这样的课堂看似热闹,实质上流于形式、华而不实,有损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而另一位老师教时,则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周恩来闯入租界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他当时心里感受如何?这样的问题避免了一问一答的“傻瓜”式提问,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看见的有租界的繁华、妇女的悲戚、洋人的得意、警察的奴颜婢膝和围观人群的敢怒不敢言;听见的有租界的喧嚣、妇女的哭诉、警察的训斥,让周恩来真切地感受到“中华不振”的含义,学生体会周恩来的心理感受就能感同身受了。这样的问题能引导学生一遍遍读书,认真思考,把书读厚。是有效的问题。
二、利用科技手段
现代化课堂效率的提高就不得不提到科技的导入,教师应糅合多媒体的优势,赋予语文灵动性,利用直观演示的图文并茂,冲击学生的感官,不由自主的衍生互动契机,多媒体彻底颠覆了传统课堂上滔滔不绝的口头讲述,将语文的内容精炼的提取出来,学生在短时间吸收精髓部分,连带视野的拓宽,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上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如在教学拼音“a、o、e”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出示一段动画:随着轻松活泼的背景音乐响起,一只大公鸡飞到了栅栏上,“喔喔喔”地叫了起来,这时太阳公公也随着公鸡的叫声出来了。这段动画非常形象,学生也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当他们看到公鸡叫的时候,也会自觉地跟着学起来。与此同时,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进一步展示公鸡张大嘴巴吐出“o”这个字母,同时发出“o”这个音,学生也会跟着一起读起来。通过这样的教学,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了童趣,从而促使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持久的学习。由此可见,广大语文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创设虚拟情境
封闭的课堂环境是制约小学生思维发展,语文全面升华素养的因素,小学生的天性好动,在规范严谨的课堂上难以全神贯注的参与语文的各个环节,容易被其他新鲜事物吸引走神,影响语文内容吸收的全面性,教师可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与教材内容,创设出轻松趣味的情境,拉近师生的距离,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可实现言传身教的双重效果。新课改强调,教师应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以学生為本”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造温馨和谐、公平友爱的学习环境,激励学生广泛参与。情境教学法是目前教育界公认的一种科学高效的教学手法,情境教学法可营造动态、科学、活泼、生成性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故将其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十分必要和重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基于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特点分别创设合作探究情境、多媒体情境、生活化情境、问题启发情境、表演情境等多种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如《一次成功的实验》讲的是一位科学家让三个学生做“逃生”游戏,三人最终经受考验,顺利“逃生”的故事。教师可先用多媒体创设视频情境,再现课文内容,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深刻把握课文内容。视频观看后,教师还可以挑选三名学生上台表演课文中的精彩实验,测试学生是否也能像课文中三个孩子那样成功。这样的表演情境极大激发了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得学生在广泛参与下学习激情瞬间满满,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四、加强技巧指导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只关注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课堂目标的完成情况,忽视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技巧的指导,导致小学生的语文成绩出现两极分化,后进生对语文产生厌烦。在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对学习技巧的指导,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丰富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焕发活力。比如,讲小学语文《七律·长征》一课时,可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掌握教学大纲规定的生字,理解诗的意思并体会红军的所向无敌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了解长征这段历史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简单了解律诗的特点。准备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的视频,加深小学生对这段历史的了解。通过以读带讲的方式,运用直观演示法、感情朗读法,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性,让小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思考,让小学生的情感得到提升,逐步培养欣赏和朗诵诗歌的能力。
五、结束语
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因此,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借助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贾日新.浅析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学周刊,2014,(05):162.
[2]司霞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4,(1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