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 点燃激情
2018-05-14陈红丽
陈红丽
【摘 要】新形势下的课堂模式给我们解决了内容多、时间少的问题。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在课堂改革中,教师应从角色、观念上转变,更要做好课前、课中等方面工作的改变,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这就是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构建方式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一位教学工作者面临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改变传统的老师讲解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让自己的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小学语文是基础中的基础,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一位语文小学教师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新的教学理念要接受,要有创新精神,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放手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到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建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一、转变教师自身角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没有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宰,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扮演好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创设相应的教学条件,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例如,在教学《翠鸟》一课时,其中第三自然段描写了翠鸟行动的敏捷与快速,这一段对于小学生来说难以理解。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翠鸟的敏捷?”学生回答:“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等词语,但是大部分学生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一关键性句子。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翠鸟钓鱼的真实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真正看到翠鸟的敏捷与快速。这时教师顺势提问:“苇杆摇晃和水波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翠鸟到哪里去了呢?”这种问题有助于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开启学生的学习大门。
二、课堂教学状态活跃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这就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学和练,学习目标由学生确定,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提出,内容让学生总结,方法让学生归纳。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者,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到孙膑的智慧,我设计了一个“小小讨论会”,让学生四人一小组自由组合,并且每组推荐一名记录员和主持人,围绕“田忌要想胜过齐威王,除了课文中孙膑提到的办法外,还有其它出场顺序吗?”这一问题展开讨论。由于这一问题难度较大,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才能探究出来,顿时,课堂上像炸开了锅,班级内50多名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去,有的同学甚至用纸片当作马,组内的成员分别扮演田忌和齐威王,按照三局两胜的规则赛起马来,活动长达十几分钟,每个小组都把可能赛马的情况演练了一番,结果学生探究到:田忌对战齐威王,只有按孙膑的出场顺序上马才能胜,除此之外,别无它法。活动结束了,学生对孙膑的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这种让学生在小组中获取的知识无疑比通过教师讲解获得的印象更深刻,从而为高效课堂提供有效的手段。
三、多种方式丰富教学
高效课堂教学的意义在于让学生能够学到知识,产生学习兴趣,并且学会学习方法,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各種手段不断丰富教学方式,从挖掘学生的探究欲望入手。
让学生积极参与,形成高效互动教学课堂氛围。学生参与互动的课堂氛围比教师单方面讲解传授更有效果,而且更能够引促进学生注意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学生的思考习惯是建立人本高效课堂的核心因素。有效而合理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可以开发小学生的探究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在一些有争议的地方给学生设置一些回答的机会,在一些吸引人的环节让学生扮演参与,或者分组讨论,从而让学生通过踊跃参与提升探究性,为实现人本高效课堂教学服务。
实现多媒体教学,在丰富多彩中建立高效课堂。除了让学生多参与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使用多媒体这一类教学工具。通过多媒体教学让语文教学变得有声音、有画面、有故事情节、动感立体,从而让抽象的语文知识变得具体深动。多媒体的使用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不知不觉有探究的习惯。
四、评价时间灵活有效
评价还是一种潜能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为了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发言总是及时的给予评价。在多数情况下,这种即时评价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但教师权威性的评价,常常是”盖棺论定”、”一锤定音”,容易挫伤学生深入探究的积极性,助长其学习上的依赖性。而延时评价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研讨的问题,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参与学生的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
因此,延时评价是一种宽厚和关爱,是一种信任和期待,是一种点拨和启发。它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又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保证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成就感,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分析综合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
语文课堂的内涵博大精深,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尽可能创设美的情景,开放文本教材,拓宽学习渠道,打破语文教学时空和教学内容的封闭,解放学生的手脚,让学生的思维和个性不再受到禁锢,使语文教学充满趣味,富有魅力。这样的教学必定会充分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享受语文”,也必定是高效的,轻松的。
参考文献
[1]邓正会.浅谈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有效性的几点思考,《教育科学:引文版》 ,2015 (15);
[2]马勋贺.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浅谈. 《东西南北:教育》 ,201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