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行阴道分娩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2018-05-14刘海霞
刘海霞
【摘要】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行阴道分娩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7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產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35例和研究组35例,分别行剖宫产及阴道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而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及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6%、22.86%,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行阴道分娩母婴结局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产科进行应用推广。
【关键词】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Apgar评分;安全性
瘢痕子宫是指因剖宫产、子宫穿孔修补术、子宫肌瘤剔除术等原因导致子宫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况,当产妇再次妊娠时可能导致子宫破裂而威胁到母婴的生命安全。近年来,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及子宫肌瘤剔除术、剖宫产率的逐年上升等使得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产妇数量也在逐年增长。经历过剖宫产的产妇面临再次分娩常因恐惧而不愿再次剖宫产,希望能通过阴道试产来免受再次开腹的痛苦。本研究以本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7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为研究对象,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行阴道分娩的临床疗效,现进行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7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有剖宫产史,至本次妊娠3年以上,且排除阴道分娩史、妊娠合并症、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骨盆结构异常等情况,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35例和研究组35例,对照组产妇瘢痕处厚度≤3毫米,年龄24~38岁,平均年龄(27.86±2.25)岁;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8.35±2.12)周,剖宫产时间3~7年,平均(4.21±1.06)年;研究组产妇瘢痕处厚度>3毫米,年龄25~37岁,平均年龄(28.52±2.15)岁;孕周36~40周;平均孕周(38.12±2.03)周,剖宫产时间3~6年,平均(4.08±1.21)年。两组产妇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行剖宫产手术进行分娩,产妇进行全面检查后,在各指标正常的情况后对产妇实施剖宫产手术。研究组患者实施阴道分娩,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应严格把握产程,密切观察患者的机体状况,根据产程、宫缩及胎儿胎心情况等密切掌握手术或抢救指征,及时决定是否转为剖宫产分娩。产妇进入第一产程后进行人工破膜,严密观察头盆情况,进入第二产程后预防子宫破裂,适当放宽阴道助产及会阴侧切指征来缩短分娩时间。一旦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先兆性子宫破裂等情况时应立即转剖宫产手术。比较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
1.3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19.0,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分别采用均数±标准差(x±s)及百分数(%)表示,分别行t、X2检验,P<0.05表示存在显著差异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分娩情况比较
研究组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而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及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6%、22.86%,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也有了明显的提升,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前置胎盘、切口粘连、子宫破裂、愈合不良的发生风险,威胁到母婴安全,因此如何再次选择分娩方式目前已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目前的剖宫产术多为子宫横切,一般瘢痕处愈合良好,在一定程度上为阴道分娩创造了有利条件。采用阴道分娩时产道挤压有助于排出新生儿肺内分泌液,降低呼吸窘迫、湿肺等并发症。也有研究表明,阴道分娩后产妇出现发热、创口疼痛、感染及子宫切除的风险也显著低于再次行剖宫产者。本研究结果中,研究组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而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及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6%、22.86%,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行阴道分娩母婴结局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产科进行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