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技能主题的细化与分析
2018-05-14孙喜和郑丹丹陈昌福
孙喜和 郑丹丹 陈昌福
编者按:本期话题研讨是续《案例研析》栏目关于“如何合理制订单元计划”系列的第11次专题研讨,以“水平四《耐久跑》单元设计”为主题,针对耐久跑(水平四)单元(7课时)内容展开话题研讨。本次研讨特邀浙江师范大学孙喜和博士带领一线教师共同探讨耐久跑单元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合理性等内容。本期选择浙江师范大学孙喜和博士针对研讨主题及案例,阐述了细化与分析单元技能主题的具体内容,以单个技术为例,阐述了各阶段由易到难的教学内容,以引起体育教师思考如何构建以某一技术内容为主线的单元计划;一线教师分别以“速度控制”为内容,谈如何以某个项目为主体,将技术难度、教学内容等在制订单元计划予以考虑;一线教师也提出了对案例设计者给出的案例的疑惑等内容。以期为一线教师在设计耐久跑乃至其他运动项目的单元计划提供思考与借鉴。后续《案例研析》栏目将继续就本系列专题进行深入研讨,请各位教师继续关注,并积极参与(参与话题研讨网址:http://bbs.jsports.cn/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75&page=1)。
本期《案例研析》话题研讨提出了“理解与体验不同强度与距离下的耐久跑速度控制的方法”的单元技能目标,细细地品味这样的单元目标规定时,“速度控制”的说法就有探讨的意义和必要了,其主要变化应该说是运动技术、技能教学的精细化发展的需要。
这样的变化趋势从美国的国家课程标准的修订变化中可以看到。1995年,美国首次颁布了《面向未来:国家体育课程标准》(《Moving into the future: National Standards for Physical Education》,以下简称《国家课标》),其中列举投掷动作范例的内容部分被称为基本的判断标准(Sample Benchmarks);2004年又颁布《面向未来:国家体育课程标准(第二版)》(《Moving into the future:National Standards for Physical Education(2nd edition)》,以下简称《国家课标(第2版)》),其中列举投掷动作范例的内容部分被称为基本的表现结果(Sample Performance Outcomes);2013年则重新颁布了《中小学国家体育课程标准与各年级水平学习结果》(《National Standards & Grade Level Outcomes for K-12 Physical Education》,以下简称《中小学国家课标》),其中投掷动作教学内容部分叫做年级水平学习结果。这其中最本质的变化是从1995年《国家课标》提出的“判断标准”到2004年《国家课标(第2版)》提出的“表现结果”的变化,再到2013年《中小学国家课标》提出的“学习结果”的递进和升华,反映出对运动学习的要求从“标准”认识到学习者“学习效果”的追求的变化。本期《案例研析》提出的“速度控制”可以说是技能教学细化的一个表现,是相当于《国家课标(第2版)》中表述的“表现结果”的一种变化。
一、单元技能主体[1]的细化
2013年以前的美国国家标准如果说宏观性比较强的话,则2013年《中小学国家课标》明确了“动作技能”和“运动技能”的细化标准。其中动作技能包括:操作技能(manipulative skills)、位移技能(locomotor skills)和非位移技能(nonlocomotor or stability skills)3大类27个技能方向。以基本运动技能(基本活动能力)分析美国的课程标准时会发现技能细化的关键和可能性。基本运动技能划分见表1。
这样的分类和规定尽管不能将所有的动作都准确地定位,但已经是目前最好的归类方法了,这还只能说是属于标题式分类(相当于1级、2级分类指标)。如果再看操作技能各种分解使用的话,会发现它并不是被简单地理解为1个项目或者1种动作,而是被理解为1类动作的应用基础。投掷动作在篮球、橄榄球、垒球、网球和足球等项目中出现(表2)。
表2中的投掷动作,在不同的项目中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分为单手上手投掷型(网球、篮球、足球)、下手投掷型(橄榄球、垒球)和双手投掷型(足球、实心球)3种投掷类型。另外,即使是同一类型的投掷动作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单手上手投掷型动作的网球发球和篮球的投篮等又不尽相同,如何探寻到教学的内在规定性则是最重要的要素,也是细化动作技能和理解动作水平的关键。
二、单个动作的细化
以单手上手投掷垒球的动作为例解析和分析教学展开的关键点。以投掷垒球的3个典型动作结构示意(图1)。
在教学时,如果不将动作细化,就会将投垒球作为1个单元教学。面对既需要上肢动作,又需要腰腹背的联动,还需要腿部动作变化的复杂动作,显然不是1个单元几次课教学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另外,从投掷类动作的意义上来说,从通过这一动作的教学扩展到一类动作的教学理解的话,就更不是1个单元几次课能够解决的问题了。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題呢?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继续拆解和细化动作本身。
投垒球动作的关键构成要素分为以下几点:1.面向目标准备投掷;2.手臂向后伸出,肘关节与肩同高或略高于肩,肘关节引导;3.当投掷臂向前移动时,跨出异侧的脚;4.投掷时,背部和脊柱旋转用力;5.投掷后手臂超越整个身体。
另外,考虑到学生能够达成的标准时,每个关键要素的进一步指标规定和灵活性、拓展性的运用和思考,也需要明确的主题和强化的关键点(表3)。
经过细化过程,就可以针对性地展开阶段性的教学,对于一类动作的把握,才可能事半功倍。
三、小结
本期《案例研析》提出的“速度控制”是耐久跑单元中非常关键的一个要素,但是,没有能够对“速度控制”进行很好地定义和再分析,所以,还是给人一个宏观的感觉,如果能够像美国国家课程标准那样,将“速度控制”这样的要素再解读和细化的话,就会看到更大的教学发展空间。
本文提示的上手投掷动作的细化,也只是属于个人理解的水平,有待探讨的问题还很多,但是,还是愿意抛砖引玉,期待引起一线教师的关注和探讨。
参考文献:
[1]George Graham,Shirley Ann Holt/Hale\ Melissa Parker.Children Moving A Reflective Approach to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Ninth Edition)[M].McGraw-hill.2013.
[2]SHAPE America.National Standards & Grade-Level Outcomes for K-12 physical education[M].Reston,VA:Author,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