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练习方法的效果需“三要”

2018-05-14李志勇

中国学校体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传球战术效果

李志勇

一、要正确理解练习方法

在《传切配合练习方法》教学中,教师设计了“纵向传跑”练习。方法为:2名练习者相向站立,共1个球,持球者将球传给无球者,做一个假动作切入,切入时采用侧身跑伸手要球,无球者接球后将球传回原来的持球者手中,并注意传球的提前量。在该练习方法中,包含3个关键动作:假动作摆脱;快速侧身跑要球;传球要有提前量。学生如果未正确掌握3个关键要素,则传切战术在实际情境中难以成功。执教教师反复强调“传球要有提前量”和“切入要快速”,旨在引导学生掌握传切配合的“跑位”与“传接球的时机”,但对学生随意切入问题,教师并未采取纠正措施。假如教师能正确理解切入前假动作的重要性,并对学生讲清切入前假动作摆脱的意义,笔者相信教师会采取一定的措施让学生体会,也会在练习中强调,针对部分学生摆脱错误采取手段纠正,进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要给予一定的练习时间

本次活动3节课的部分练习方法存在学生练习时间偏少的问题,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执教教师在课前预设的练习时间少,也可能是教师预设时间合适,但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如,《传切配合练习方法》一课,执教教师设计了“纵向传跑”练习,方法为:2名练习者相向站立,无球者摆脱切入,有球者传球,无球者接有球者传过来的球后运球绕过有球者回到自己的位置,然后练习者与无球者互换位置,循环练习。该练习方法的预设时间是240s,较为合理,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观察视频发现,教师练习前讲解、示范、组织时间为72s,因学生没理解练习方法,教师再次讲解示范花了23s,练习后小结用时45s,学生的练习时间仅有100s,显然学生的练习时间不足,该练习方法难以发挥其作用。

在这些时间中,除去教师的讲解时间外,笔者还发现2处不合理时间。第1处:教师讲解示范的练习方法。教师邀请1名学生与教师侧面站立示范,由于侧面示范不合理,加之没有完整示范1次练习,导致大部分学生未掌握练习方法,进行了20s的无效练习,对此,教师只好暂停练习,又花23s再次讲解示范练习方法,显然,练习时间受到影响,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在示范时,教师可面对全班学生,示范学生背对其他学生,将练习方法完整地进行示范,这样的示范直观、形象,学生马上知道练习方法与要求,节省讲解与示范的时间,增加了练习次数,也能提高练习效果。当然,如能采用多媒体演示练习方法,效果可能更好。第2处:练习后的小结不太适宜。执教教师在该练习后花了45s进行小结,时间有点长。仔细分析执教教师的小结,主要讲了2点内容,表扬男生的摆脱动作比女生的动作好;强调传切要有提前量。假如执教教师这样小结:同学们,在刚才的练习中,老师发现你们有2点做得好,一是切入前做了假动作,但男生比女生做得逼真;二是大部分学生传球都有提前量,希望大家在接下来的练习中继续保持。这样的小结简洁、明确,同时还节省大量时间让学生深入学习,提升练习效果。

三、要合理实施练习方法

(一)正确讲解练习方法的要求

练习要求是练习的指向,是引导学生练习的关键词,但练习要求较多,教师不能面面俱到,教师要根据练习方法的目的有所选择地提示。如,在《传切战术的技术方法》一课中,执教教师采取了“4人传切”练习。练习方法为:4名学生站在正方形的顶点,其中一边的2名学生各持1个球,听到开始口令后,另一边2名学生交叉换位,同时持球学生将球传给无球学生,无球学生接球后按同样的方法传球。该练习的目的是在无人防守下进行快速跑,传球者传球时机合理。为了保证练习方法取得好的效果,教师示范后要求“无球学生在侧身快速跑动时伸手要球,传球学生传球要及时”。这些要求分别给无球和有球学生以明确的指令,明确而具体,因而取得了较好的练习效果。当然,正确讲解练习方法既需要教师深刻理解练习方法的目的,也需要教师掌握讲解的方法,否则就不能充分发挥练习方法的效果。

(二)拓展练习方法

在《传切配合战术的运用方法1》一课中,教师设计了许多运用方法,但在教学时基本上仅呈现了练习方法,即,按照讲解示范练习方法,组织学生练习,没有讲解“练习方法”的作用与注意事项等。这样的教学,学生被动学习,离开了课堂,学生较难运用练习方法。《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指导纲要》提出“方法就是教学内容”,强调教师在教学中“教方法”。所谓“教方法”就是教师不仅呈现方法,而且要将“方法”的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传授给学生。如,“3对3”比赛深受学生喜欢,部分学生在课外时间经常进行“3对3”比赛。教师在课堂中教该方法时,要告诉学生在课外练习时应根据不同的目的改变规则,如为了突出传切战术在比赛中的运用,可将比赛规则制订为:不能运球,只能传球比赛;采用传切战术投篮不进得2分,投中得3分,其他方式投中得1分。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根据比赛目的制订合理的规则,就能充分发挥该练习方法的效果。

(三)适时调整

尽管教师在预设练習方法时已经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但课堂是动态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动态的课堂变化调整练习方法,才能充分发挥练习方法的效果。这里的调整是指调整练习方法的局部,而不是整个练习方法。

1.调整练习情绪。某1个练习方法尽管能受到学生的喜爱,但学生练习一段时间后也会降低练习积极性,为此,教师需要及时增加趣味元素调整学生的练习情绪。如,在《传切战术的技术方法》一课中,执教教师设计了“传球横切”练习,练习了几次后,学生逐渐失去兴趣,此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比赛——“谁先传到20次”,由于比赛激发了学生的“竞争心理”,学生练习时乐此不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然,教师在进行这种比赛时要提醒学生注意技术,防止学生为了比赛忽略技术的学习。

2.调整练习距离。如,在《传切战术的技术方法》一课中,教师设计了“抢点”游戏,从场地布置看,教师让男女生分别站在不同的正方形顶点,这考虑到了男女生的差异,但出现了移动慢和移动快的学生练习不协调,如,教师让移动快的学生多跑,移动慢的学生少跑,这样每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移动距离,每名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无疑充分发挥了该练习的效果。

3.调整练习要求。学生练习时如果教师未要求或要求不严格,学生练习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此时需要教师及时调整要求,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如,在《传切配合练习方法》一课中,执教教师采取了“传切+投篮”组合练习。方法为:2名学生1个球,有球者将球传给无球者后迅速跟进抢篮板球,接球学生接球后投篮。由于教师对抢篮板球没提要求,练习开始后,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出现了等球反弹后再抢球的现象,显然这不符合实战要求(实战强调第1时间抢球)。此时,教师暂停并强调了冲抢篮板球的要求,这样的调整使该练习方法更有实战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抢篮板球的意识。

4.调整规则。《传切配合练习方法》一课,在“传切+投篮”的4对4比赛中,教师制订规则:学生只能通过传接(切),不能运球;传球3次以上可投篮。由于规则的引导,每组学生都主动采取传切战术进行比赛,真正体现了战术在比赛中的运用。但执教教师未能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如,女生在对抗比赛中有扎堆现象,整体扯不开,比赛不够流畅,如果此时再进行调整,以多打少,效果可能会好一些。

5.调整场地

在《传切配合练习方法》一课中,执教教师组织学生进行4对4比赛,将学生分成4大组,分别在同块篮球场的4个区域比赛(图1),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执教教师合理安排场地的思想,但笔者也发现场地两端分别空着2个区域,假如执教教师让两端的2组学生充分利用这2块场地(图2),就能取得好的练习效果,因为练习场地大更有利于学生做出传切战术。

猜你喜欢

传球战术效果
传球游戏
运用“条件限制”提高队员观察能力
战术引导模式在乒乓球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2016年里约奥运会跆拳道比赛女运动员主要战术应用特征分析
灵动耳环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如何对抗毛球!全方位战术考察
美国战术供应公司AR10执法战术步枪
伪装效果
浅谈篮球运动中传球技术的重要性及其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