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参与 共同治理 共促发展
2018-05-14中共新津县金华镇党委
中共新津县金华镇党委
共建共享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大会召开以来,新津县金华镇按照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的要求,以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为目标,结合实际,加快构建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共促发展的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体系,有效推进社区发展治理工作。
一、抓实配套,场镇形象起变化
以社区发展治理“五大行动”为抓手,强化配套功能,满足园区职工及场镇居民需求,改变场镇形象。
一是完成未来园、南区生态运动场、采矿记忆公园、稚园路、望津台等基础设施配套项目,让场镇居民及产业园区职工真切感受场镇风貌、环境、生活配套等基础设施带来的变化。
二是整合资源,聚集力量,倾力打造天府新区南区党群服务中心。已完成规划设计、车站迁址、建筑招标、广场植绿等工作。
三是按照“共建、共治、共享”工作理念,对接驻区企事业单位参与社区建设,邀请社区居民、金华学校和中心幼儿园教师、家长及学生共同制定了公园管理公约,举办天府新区南区产业园男子篮球联谊赛,完成硝矿记忆公园文化提升工作。
二、倾力治理,社区居民有感受
围绕“一环线、一街区、一家人、多组织、多配套”工作思路,在岳店社区谱写“亲如一家”生活乐章。
一是加大综合设施配套建设和社区营造工作力度,启动社区周边环线项目规划,完成商业街区打造、智慧社区建设、服务大厅建设、小区绿化提升、群宴场所建设等项目。
二是建成“一家人服务驿站”,自2018年1月正式运行以来,服务群众800余人次,协调处理家人不和、购房权属、离婚财产分割等矛盾纠纷30多起,成为群众表达诉求的“言事口”、化解矛盾的 “调和剂”。
三是创设社区党员报到处、社区党员加油站、社区党员微党课、党史教育宣传廊等载体,发挥社区党员在社区发展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建引领行动项目化、常态化、长效化。
四是引进社会组织1家,孵化社会组织1家,成立自组织15个,常态化开展“我为大家守一夜、大家为我守一年”、梦心园雏鹰行动、微绿地认管等社区营造工作。
五是经社区群众提议、议事会讨论,研究制定了《在家的权利10条》《为家的义务10条》和社区生活“十不乱”等社规民约,启动安居乐业、微菜园认种等自治项目,促进德治、法治、自治、共治“四治”并重。
三、发动群众,自建小区增靓度
针对红岩小区、清凉小区存在建筑风貌老化、设施配套不足、零星闲置地块缺管等问题,强化多种举措,加大美化亮化力度。
一是实施社区风貌整治、文化墙建设、群宴场所建设等项目,完善社区配套,纠正乱堆、乱停、乱涂、乱挂等现象,实现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二是探索建立“五微”模式,开办微党课,让教育“实”起来;培育微组织,让活力“动”起来;治理微腐败,让执纪“严”起来;打造微菜園,让环境“美”起来;强化微服务,让关爱“热”起来。
三是坚持“社区主体、干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以幸福微菜园打造为支点撬动社区治理。通过召开社区群众坝坝会、外出参观可食地景、党员群众并肩治理、签订认种承诺书等方式,完成6亩闲置地块微菜园打造,划分28个蔬菜地块,设置群众认领园和党员示范园,由党员群众自行认领栽种,使生态观景菜园建设与社区环境融为一体。
四是结合“绿漫津城、我爱我家”活动开展,红岩社区群众自发推选出8位巷道长成立“扮靓我家”微组织,组织群众购置300株盆栽植物,放置社区群众门前,形成一道花红绿簇的风景线。
四、发展产业,群众致富有门路
结合回龙村、白果村拆迁失地群众较少,居住较为分散,区位优势突出,产业基础较好等特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一是借力“强基兴村”,高起点谋划、高效率推进,确定了“三次产业融合的果岭公园”定位,全面完成强基兴村专项资金项目17个、资金853万元。
二是完成回龙村环线建设、10组沟渠整治、9组林盘污水治理等工程。
三是依托蜀泰丰等龙头企业,在回龙实施柑橘产业升级、党员柑橘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回龙环线特色农家乐打造等项目,发展杂柑产业和特色乡村旅游,促进创业就业,增加群众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