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生动力

2018-05-14李海青赵玉洁

先锋 2018年4期
关键词:日益增长利益主体

李海青 赵玉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认识到,从党的十八大以前到十八大以后,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有一个过程。与之相应,人民各方面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也有一个过程,并不是进入新时代以后各种需要才逐步展现,而是进入新时代之后这种趋势更为明显。回顾1978年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的改革历程可以发现,正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内在动力,持续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人的需要是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因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主张和强调的根本性考察和研究方法,是从现实的人出发,也就意味着要从现实的人的需要出发。需要,反映的是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匮乏或不足,需要的满足,则是人存在与发展的基本条件。人们正是为了满足自己各方面生存与生活需要而进行各种活动,从事各种行为。也就是说,需要使人有所追求,是人的一切行为活动的原始根据,是主体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的内在源泉。作为潜在动因的主体需要通过有所指向、有所追求的客观实践活动,使外部世界得到改造,外部环境得到改变,社会得到发展,主体需要与客体对象的矛盾得以解决,客体对象以其价值满足主体需要。这样一个基于社会成员自身需要去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要想有效展开或推进,落实在现实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就要求国家对于社会成员的合理利益需要予以认可,对于社会成员追求或实现合理需要的资格或权利予以明确与保障。

进而言之,人的利益需要并不是单一的,旧的需要的满足往往意味着新的需要的产生与追求。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通过这样一个“需要—实践—满足—新的需要”的持续性矛盾解决过程,人的实践活动更具广度和深度,人的需要则变得日益丰富和全面。这种丰富和全面,既体现在需要的横向多样上,又体现在需要的纵向层次上。可以说,人的需要的丰富性、递进性,诉求的发展性、全面性,决定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必将愈益分化,整个社会结构必将愈益多样化,发展布局必将愈益完善化。以上哲学层面的分析对于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推动总体布局的逐步拓展与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辟根源于民众现实的利益诉求,其发展完善同样也以民众的利益追求与需要实现为动力。

就前者而言,以纯粹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不仅无法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严重压抑了社会成员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造成了普遍的贫穷与大众温饱问题的难以解决。1982年9月,邓小平同志就“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谈到,“国家这么大,这么穷,不努力发展生产,日子怎么过?”“我们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难,怎么能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否则,社会主义怎么能战胜资本主义?”“不努力搞生产,经济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优越性如何体现?”“我们干革命几十年,搞社会主义三十多年,截至一九七八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只有四五十元,农村的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这叫什么社会主义优越性?”由此可见,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已经深深认识到传统的体制与做法必须改变,改革势在必行。而这样一个改革,意味着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深刻“革命”,意味着必须探索一条从中国自身实际出发、能够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有效满足社会成员物质需求的社会主义新路。正是因为当年的改革满足了人民最为迫切的现实利益诉求,解决了温饱问题,才赢得了广泛拥护和支持。

就后者而言,不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辟基于对民众现实利益的高度关切,中国特色社會主义的发展也以人民对日益增长的各方面需要的追求为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强烈的经济利益诉求及其不断实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伴随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推进,政治、社会、文化与生态领域的利益诉求也逐渐凸显。在复杂而宏阔的中国改革图景中,这些领域的需要与诉求有先有后、有急有缓、有轻有重,既表明了整体改革中的问题之处与症结所在,也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布局的逐步拓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正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凸显的人民各领域利益诉求的基础上逐步确立与探索形成的。进而言之,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意义上,广大民众多方面、多层次需要的不断产生及其制度化确认、公平化实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拓展、理论不断创新、制度不断健全的根本性动力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其提出与形成,最终都是为了满足改革进程中人民在各领域不断凸显的利益诉求。人民的利益诉求具有广泛性、平等性、动态性特别是递进性,就此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也将获得持久的内生动力。

猜你喜欢

日益增长利益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巴斯夫改进凹凸棒土添加剂供应 满足各主要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适应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多的优秀诗歌作品
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利益链与新垄断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