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文创中心
2018-05-14曾登地
曾登地
成都深刻把握伟大复兴引领城市崛起的时代机遇,提出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建设全国重要的文创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奋力实现新时代“三步走”战略目标。成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创产业发展工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原则,文化事业和文创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2017年,全市文创产业增加值实现785.1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65%,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一、发展成果
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一是出台《关于推动成都市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实施意见》,强化导向管理,全面提质增效,探索建立健全具有成都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体系,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二是深化市属国有文化企业分类改革,出台《成都市市属国有文化单位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规范市属国有文化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三是加快推进文创金融合作,组建文创专业支行和文创投资引导基金,拓宽文体旅融合发展投融资渠道。四是学习借鉴北京、上海等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城市组建国有文化资产监管机构的经验,推动建立国有文化资产监管机构。
产业基础不断夯实。一是形成集聚集群发展。目前成都共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10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23家、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15家,吸引近千家各类文创机构、艺术家工作室入驻。在动漫游戏、移动游戏、演艺娱乐等重点行业领域成绩突出,形成了“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体育”等产业发展新模式,文化消费稳步提升。二是培育了一批骨干文化企业组织。形成了以成都传媒集团、成都文旅集团、成都市广播电视台为骨干的国有文化企业和域上和美、天象互动、蓝顶、浓园、丙火等一批优秀民营文化企业,成立了天府文化研究会、全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杜甫研究国际学术中心、杨升庵研究会、扬雄研究会、都江堰历史文化研究会等文化组织,对天府文化的挖掘、发展和研究不断深入。
文艺精品不断涌现。一是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在舞台艺术精品、重大文艺活动、广播影视和出版生产内容等方面成果丰硕,电影《家园》被中宣部列为十九大推荐作品,川剧《尘埃落定》《布衣张澜》、京剧《落梅吟》、交响音乐剧《寻找杜甫》等多次参加中宣部、文化部组织的展演活动,广播剧《金孔雀》、纪录片《活力南丝路》在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映受到热烈好评,目前正在打造动漫电影《李冰》、舞剧《凤求凰》、话剧《大汉扬雄》、电视剧《桃花红了》、川剧《出师表》等一批彰显天府文化的文艺精品。二是文艺传播平台拓展提升。成功打造了全民阅读·书香成都、金沙讲坛等文化活动品牌,创办了《天府文化》杂志、《草堂》诗刊,《青年作家》已经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文艺阵地,在市级媒体、新媒体平台增设了文艺栏目,推动文艺作品网络化生动化传播发展。
文创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一是先后成功举办中国成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成都创意设计周、成都国际音乐诗歌季、成都国际熊猫灯会等重要文化创意品牌节会活动。2017年相继在中国香港、波兰成功举办“成都建设国家西部文创中心”专场活动,向世界推介天府成都、文创未来,有力提升了成都文创和天府文化知名度和吸引力。二是建成全国第四个、中西部第一个专门国际性艺术品保税交易平台“成都文化艺术品保税仓库”,为西部与国际高品质艺术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窗口。
产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强。近年来,成都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不低于2亿元,支持文化产业项目近千个,并积极组织申报中央、省级文产资金。财政资金投建成都博物馆、城市音乐厅等重大项目,目前全市共建成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馆42个,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参与建设各类博物馆、纪念馆145座,大中型演艺场所20余家,电影院116家,涌现出以方所、钟书阁、言几又、西西弗为代表的一批特色书店。
规划政策不断发力。先后出台《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建设西部文创中心行动计划(2017-2022年)》《成都市促进西部文创中心建设若干政策》《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音乐产业发展的意见》《成都市网络文学与网络作家奖励扶持(暂行)办法》《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统计方案》《成都市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实施意见》《成都市市级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规划和政策措施,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
二、主要问题
市场主体不强。成都文创产业总体实力尚未进入国家第一方阵,缺少国家级、世界级的文创品牌以及百亿级、千亿级的文创企业,上市文创企业个数较少,市场主体的核心竞争力不强。
产业体系有待完善。产业原创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全产业链文创化、全域文创化、全生产要素文创化有待提高,特色文创产业聚群有待形成,文创产业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市場机制不够健全。文创产业资源分散,文化企业融资平台偏少;文化创意人才结构有待优化,缺乏高端化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国有文化企业体制机制改革需加大力度。
三、工作措施
推进机制创新。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意见》精神,建立完善“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四统一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推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股份制改造,梳理整合同行业不同平台的资源要素,缩短层级管理,实施优化重组;加大文创金融合作,拓宽文创企业投融资渠道。
强化政策落实。认真实施《建设西部文创中心行动计划(2017-2022年)》《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加快出台《成都市大力推动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意见》《成都市促进西部文创中心建设若干政策实施细则》,全面统筹文创产业发展;认真执行《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统计方案》,完善成都文创产业统计监测体系;加大市级专项资金对文创产业的的统筹使用,扶持重点文创产业项目。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坚持文创产业化、产业文创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建“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模式及新业态,通过文化植入、创意融入和设计提升,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体育、旅游、工业、农业、商贸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新产业、新业态和产业链,满足全产业链的消费需求并注重向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倾斜,推动全产业链文创化,高标准打造“三城三都”城市品牌,培育一批文创“航空母舰”和“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扶持小微文创企业向专业、精品、特色、创新方向发展,不断壮大市场主体力量。
提升锻造国际化品牌。重点发展传媒影视、创意设计、现代时尚、音乐艺术、文体旅游、信息服务、会展广告、教育咨询等八大产业领域;高品质打造“大熊猫文化”“金沙文化”“青城山—都江堰”三大国际文化品牌,厚化“三国文化”“诗歌文化”“丝路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培育成都原创动漫游戏等新兴品牌;提升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成都创意设计周等重大节会的办会水平;筹办世界文化名城天府论坛、国际音乐产业博览会和全国音乐产业发展峰会,策划实施丝绸之路—成都国际电影节、中国成都原创音乐榜等品牌性活动,打造成都文创节会国际品牌;加快推进天府奥体城、龙泉山森林公园、天府绿道、天府锦城十景、杜甫千诗碑、三国蜀汉城、城市音乐厅、自然博物馆等重大标志性文体旅项目建设。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交易。推动设立成都知识产权法院,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推动设立成都市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促进版权授权体系发展,保护和推广本市文化产业著名商标;促进艺术品研发、展卖,培育壮大艺术品拍卖机构和文化产权创新交易平台,形成一流、高端艺术品展示及拍卖的集聚效应。
扩大对外文化贸易。依托自贸试验区建设,以蓉欧文化创意港、空港新城等为载体,加快文化保税区建设。积极申报“国家对外文化贸易示范基地”,搭建对外文化贸易平台,鼓励文化贸易产品“引进来、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