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激情与自信让体育课充满笑声
2018-05-14秦治军
秦治军
本节课是异地上课,并采用现场抽题,给30min备课时间,临时确定上课教师人选。浙江团队充分发挥集体研究能力,在短时间内利用简单体育器材——小垫子设计教学,执教教师则充分利用学生喜欢游戏、争强好胜的特点,并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了一节组织简单、教法细致、强调安全的展示课,展现了教师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有效地完成了本课的既定目标。
一、实施的分析
1.准备活动教师用热情带领学生身心升温。课的开始,教师运用幽默的语言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并采用“哼哈二将”的小游戏缓解学生上课的紧张情绪。该游戏实现了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准备活动”。紧接着,教师带领学生绕场地上的垫子进行慢跑热身,然后采用折返跑的方式加大运动强度;练习一段时间后,教师增加了学生跑动的距离,并要求练习中学生之间要有跑动路线的交叉,提高了练习的难度。准备活动有难度、有挑战,学生在紧张而又快乐的练习中完成了热身活动。
2.专项准备“玩出花样”过渡自然。专项练习中,教师选用双脚跳垫子练习,并且给学生留出自主创新空间,学生可以创新花样并比比谁的花样多,而不是硬性规定要跳成什么样、跳几次。学生完成了左右跳、前后跳、垫子开合跳等多种形式的练习。教师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练习。其后,教师让学生尝试跳转180°,并提示学生要离垫子远一些,注意安全。练习中,教师问学生:“落地有声音吗?”学生回答:“没有声音。”教师又问道:“没有声音是怎么做到的?”学生回答:“前脚掌着地,屈膝缓冲。”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的回答点出了立定跳远轻巧落地、屈膝缓冲的动作要点。然后,教师又给学生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挑战360°跳,并提示学生一定要双脚同时跳、同时落地。由此,教师自然地完成了学习立定跳远的所有铺垫。
3.教法循序渐进,积极练习认真思考。教师抓住时机问学生:“本节课的任务是什么?”学生自然地说出:“立定跳远。”这表明前面的铺垫是成功的。教师又问:“怎样才能跳得更远?”学生回答出了重点:“要跳得高一点。”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避开垫子站在一条线后进行练习。这时教师强调了两个重点:一是跳的时候尽量不要发出声音,落地要屈膝缓冲;二是站在线后面,脚尖不要越线。这既强调了立定跳远动作的要点,又强调了遵守规则的要求。
随着学生练习次数的增加,教师增加了练习的难度,把两块垫子摞在一起,让学生从垫子上跳过去,且前面学生练习时,后面学生观察,然后交换练习;同时提出练习要求:脚不踩线,双脚同时起跳,落地要轻巧。随着练习的进行,学生对立定跳远有了一定的体会,教师让学生相互交流彼此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以此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练习后期,有的学生选择了跳4块垫子的高度,教師发现这个难度对有些学生来讲偏高,随即让学生降低难度,并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起跳线完成挑战。
4.上下肢搭配全面发展,让力量练习变得好玩。立定跳远是一节以发展下肢力量和腿部爆发力为主的课,整节课学生完成了大量的练习,腿部的负荷较大,对此,最后阶段教师安排了游戏“俯撑猜拳”,该内容既体现了教材的上下肢搭配,发展了上肢力量,又保持了趣味性。练习中,教师的语言充满了鼓动性。学生先是进行“你拍一我拍一”的互相拍手练习;然后是俯撑猜拳练习,五局三胜,获胜的学生还可以向其他学生挑战,更加刺激了学生的比赛欲望;最后是教师向学生挑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练习激情。
二、改进建议及措施
1.示范、讲解、指导需进一步准确到位。立定跳远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并不是每名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因此,掌握正确的方法十分重要,学生要学会协调用力,尤其是蹬地摆臂动作要协调,对此教师强调得不够。此外,教师在示范时收腹、屈膝动作不明显,有的学生模仿时两腿僵直没有屈膝缓冲落地,这也表明了教师示范的重要性,除了要正确之外还要有重点。如,教师立定跳远落地后要蹲下,以引导学生做到屈膝缓冲。
2.高度、远度需进一步合理安排,突出重点。“高度决定远度”,但不是越高越好,起跳方向是前上方,最终目的是跳远,而不是跳高。练习中,建议摞的垫子不要超过3块,起跳点也不能离垫子太近,教师对此未明确提示。
3.重视单个动作完成质量,扎实练习不求快。立定跳远更注重单个动作的远度,而不是完成动作的速度,所以不应该安排连续3次立定跳远后快跑接力,其破坏了立定跳远的动作结构。建议安排连续3次立定跳远后比远,或小组第1个学生跳1次后,第2个学生在其平行位置接着跳,到第4人时累计4人成绩比远。此外,最后阶段的“俯撑猜拳”比赛可花样更多一些。如,加上前后左右的移动、挑战胜利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