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2018-05-14苏秀芳
苏秀芳
以往许多教师在备课时,往往首先考虑教师怎样教,而不是首先考虑学生会怎样学。尽管备有学生的内容,但也很少涉及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分析只是来自教材的编排体系,认为应该具有,至于学生是否真正具有却很少考虑,对学生已掌握哪些学习方法也就更少去考虑了。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和解题的策略,才有能力去求取新知识,去探究,才能做学习的主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一、教给读书方法,以读促思
读书方法的指导在语文教学中较为注重,但在数学学习中容易忽视。有的老师虽然让学生读书,但时间安排不足,总是怕误了练习时间,无法完成任务。老师只是忙着把课授完,忙着叫学生按法则、规律去进行巩固练习。一节课下来,留给学生读书的时间不足五分钟。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误认为教数学就是指导解题,学数学也就是解题。这些片面的认识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是很不利的。学生很容易产生一种依赖心理,一旦离开老师的指导,对一些问题就束手无策。因此,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养成读书和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步学会学习。具体方法有:(1)边读边记。即是把重点词、句划出来,记下不理解的地方。(2)边读边说。说主要内容,说知识的形成过程,说结论,同位互说想法。(3)边读边想。想知识的形成过程,想推理过程的凭据是什么?关键词语是哪个?换个词语行不行或换种说法该如何说?等等。如学习“三角形的特征”这节课,当师生通过讨论概括出三角形的特征后,老师让学生翻开书认真读一读,并思考:书本上关于三角形的定义是怎样写的?“围成”是什么意思?它与“组成”或“连成”有何不同?换个词恰切吗?这样既培养了读书的习惯,又起到了以读促思的作用。
二、教给观察方法,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儿童接触事物,探索物体的本质属性是创新意识的萌芽,这种认识是创新的基础。事实证明观察力强的人,就善于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如图形的特点、数量关系的特征、各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作出正确合理的判断,合乎逻辑的推理和准确迅速的运算,我们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观察时,注意把方法教给学生,从而培养观察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1)明确观察目标。(2)按一定的次序观察。(3)鼓励多角度观察,训练思维的灵活性。(4)边观察边思考。(5)边观察边想象。(6)边观察边比较。(7)观察后得出结论。例如教学“圆柱体的认识”时,教师先展示事物,引导学生先观察整体,再从上到下观察,圆柱由哪些面组成,每个面的形状怎样,哪是它的高。观察后交流观察成果,接着老师不同位置地摆弄圆柱,让学生观察、思考:你所见到的圆柱是怎样的?老师又拿出一个上下底面不相等的立体图形与圆柱摆在一起,让学生观察比较。最后引导学生整理观察成果,得出结论:圆柱有三个面,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曲面,它的展开面是一个长方形(也可能是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圆柱的高。”实践证明,通过观察是可以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萌发创新意识的。
三、教给操作方法,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特点,如何把数学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老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多让学生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称一称、剪一剪、拼一拼、操作后多想想、多说说。例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可引导学生探索“怎样把梯形转化成面积公式已知的图形?”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剪切和拼图的方法,即是割补法,老师可以放手让学生用割补法试试,看看有什么发现。交流探索成果后,老师引导学生用另一种拼法,即是倍拼法试试,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拼,看可不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再引导学生探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原来的梯形有什么联系,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上底+下底)×高÷2。这样的操作引导,既培養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渗透了转化思想的教学。
四、教给思考方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是学会如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教学一节课,可通过“设疑-探索-归纳-验证”这四个阶段,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让思考贯穿整个过程。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准确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让学生有方向可思考;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给学生有开阔的思维空间;组织讨论,加强多向交流,以便集思广益;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总结的好习惯。例如教学“分数乘分数”,可先从情景入手,鼓励学生对复杂的“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作大胆的猜想,用自己的方法来展示,并去验证。从解决“几分之一与几分之一相乘”到“两个一般分数相乘”,使学生在“探究算法-操作验证-交流评价-法则统整”等一系列的活动中经历了“分数乘分数”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探究精神和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授人以渔”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施教之功,贵在引导。”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学法的指导和培养,善于运用本学科所具有的思想和方法,指导学生及时整理自己的思路,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观察,学会操作,学会思考,从而学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