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准三对“关系”,优化课堂练习
2018-05-14陆梅仙
陆梅仙
【摘 要】课堂练习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的有效手段。如果老师的课堂练习设计盲目、随意,就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教师要把准课堂练习的三对关系,优化课堂练习,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练习 优化 有效
随着课程标准的实施,有效教学的理念已经渗透到我们教学的各个方面,而如何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打造高效课堂是我们教师面临的问题。我认为我们教师应该把准课堂练习中“质”与“量”、“深”与“浅”、“保留”与“开发”这三对关系,优化课堂练习,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愿意做练习,迫切想做练习,从而为高效的数学教学奠定基础。
一、把准“质”与“量”的关系,体现课堂练习的针对性
莎士比亚说:“精练是智慧的灵魂。”我们课堂练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练习的引领下,打开思维的阀门,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的体系。因此,为了能够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大脑,让他们能轻松愉悦地学习,不被题海所淹没,教师就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出简约的课堂练习。对于有效的数学教学来说,课堂练习不在于教师出了多少道练习题,关键是教师出的练习题是否有质量,是否让练习题的价值最大化、最优化。只有课堂练习的指向性明确了,才能让学生练有所得。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设计了以下的练习:
(1)如图,公园里有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花圃,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
(2)求出边长为5米的这条边所对应的高。
(3)如果公园管理处要给这块平行四边形的花圃重新铺上草坪,每平方米需要6元,铺这块地一共需要多少元?
(4)如果要在这个花圃里种月季花,每4平方米种一株,一共可以种多少株?
(5)对比反思:(1)和(2)、(3)和(4)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的一组相对应的底和高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能根据已知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图所示,学生通过审题和思考,很快可以求出第(1)问。对于第(2)(3)(4)问,都需要根据第(1)问求出的面积,再通过题目中给的另一个条件来求。最后第(5)问通过反思对比,让学生辨别、分析、比较,找出异同点,加深认识,使知识达到内化的程度。
由此可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有针对性、递进性、综合性的题目,尽量做到一题多用,一题多变,教师也不用满足于这节课自己出了多少数量的练习题,而是要认真考虑自己出的练习题是否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只有把准课堂练习的“质”与“量”的关系,体现针对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把准“深”与“浅”的关系,体现课堂练习的层次性
在设计练习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还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与生活实际。不仅要有基础练习,还要设计综合型的、拓展型的题目。这样,后进生能巩固基础,中等生能不断提高,优等生综合能力更强,所有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出练习的最佳效果。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我设计了以下的练习:
练习1:能围成三角形的打“√”
(1) 3、3、5( ) (2)3、4、3( ) (3) 2、2、6( )
(4) 3、4、5( )
练习2:如果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5厘米和7厘米,那么第三条边的长度可能是几厘米?请你选一选,在( )里打“√”
12厘米( ) 5厘米( ) 7厘米( ) 20厘米( )
練习3: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8厘米和5厘米,第三条边必须比( )厘米大,比( )厘米小。
通过这几个类型不同、难度逐层递进的练习,学生加深了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掌握了三角形三边关系,增强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数学教学而言,“深”与“浅”是相对的,没有绝对深与绝对浅的硬性要求。教师要灵活掌握深与浅的关系,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让学生既能“吃得了”,又能“吃得饱”。
三、把准“保留”与“开发”的关系,体现课堂练习的变通性
小学生学习数学,往往会产生思维定势,学习了一类题目,其他类似的题目都用同样的方法去做。因此,设计练习时要考虑在保留原题的基础上的拓展引申性功能,我们可以以一类知识为突破口,把与其有联系的相关知识也纳入进来,开发设计出目的明确,层次分明的系统练习。
比如,在学习了“分数混合运算”后,我开发了以下的题目:
原题:两根同样长的钢管,第一根用去米,第二根用去,哪一根用去的长一些?
学生思考、交流后得出要分三种情况讨论:
(1)如果钢管长度大于1米,第二根用去的长些;
(2)如果钢管长度等于1米,两根用去的长度相同;
(3)如果钢管长度小于1米,第一根用去的长些。
在上面的题目中,老师有意识地把原题中的两根钢管开发改成一根钢管,由于问题的情景相同、题目类似,学生就很容易受到上一题的迁移误认为答案相同。此时,老师适时地引导点拨,为学生的思考指点迷津。在学生解答出第二个问题后,老师并没有停止脚步,又把题目巧妙一变,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由原来的两根钢管到一根钢管的转变,再由一根钢管的两种情形的讨论,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的题与题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这里老师对习题的开发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而对练习题目进行开发,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某一类知识的全面深入理解,从而达到发展思维,深化知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