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教学中合理利用教材

2018-05-14刘水清

考试与评价 2018年6期
关键词: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合理运用

刘水清

【摘 要】在新课标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加注重体现教师对新教材的合理利用。要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避免存在着运用教材的随意性现象,不可以随意更换教学素材或脱离教材按个人想法进行教学。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吃透教材,挖掘教材的教学功能。本文通过自己这个学期来执教三年级数学的实践过程,浅谈在新课标教学中如何合理利用教材,从而优化教学过程。

【关键词】合理运用 动手操作 生活经验 认知水平

教师要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更好的读懂教材,吃透教材,从而合理利用好教材。今年是我新接手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三年级),通过半年学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好自己。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把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有了生活的需要才会有数学知识的产生,数学知识的学习如果离开了生活这一丰富背景,便成为空洞抽象的,没有生命活力的无源之水,数学课堂只能是枯燥乏味的。反之,如果有了孩子们生活经验的积累作为背景,有了孩子们积极情感的参与,课堂将会一片生机盎然,知识才会焕发色彩和生命力。数学知识的教学,要让数学回归生活,让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意识。“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很好地说明了生活情境之于知识的力量。学生对1克与1千克到底有多重缺乏感性认识。所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选择学生所熟悉的身边的生活中的事和物作为教学资源,作为学生学习研究操作实践的“源”。在教学前,做好铺垫,让学生去寻找重量是500克和1000克的物品,了解一些经常用到的称量重量的工具,在教学课件让学生回顾生活中熟悉的情境,介绍各种秤和怎样读出重量,使学生感受到重量与我们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消除对这一数学知识的距离感。同时,这节课从教具到学具都取材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用品,让学生把500克装的盐、自己喜欢吃的某一种食品或水果等非常熟悉的生活必需品,以及家庭里较常备的弹簧秤带到课堂上,当学生看到这些物品,亲切感油然而生,从而激发主动学习的愿望。在教材处理上,从整体——部分——整体,先认识千克后认识克,再建立克与千克的联系,这也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了充裕的动手实践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逐步感知体验。感知1千克时,通过分组合作,称一称,先让学生用弹簧秤称出1千克水果,2袋500克的盐等。让学生掂一掂,感受1千克。接着逐步感受100克(一个小苹果)、10克(47粒豆子)、1克(一枚2分硬币)的实际质量。用弹簧秤称一枚2分硬币,指针没反应,初步感受硬币的“轻”,再用天平称出一枚2分硬币约重1克,掂一掂,感受1克的“轻”,联系1千克和1克,得出1千克=1000克。注重把1千克转化成具体的数量:2袋500克的盐,10个100克的苹果,20个50克的鸡蛋,都是重1千克。一枚2分硬币约重1克,10克豆子有47粒。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对1吨有多重的认识也遵循这一原则,例如20000个50克的鸡蛋的重量是1吨等。

二、注重教材中的图文结合,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数学中的数理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运算顺序是教材学习运算的基本模式。只有在理解数理关系的前提下,运算顺序的教学才能水到渠成。《买新书》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法》中第四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之后学习的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教材当中提供了《买新书》这样一个情境,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还要理解连除、乘除混合试题的运算顺序。教材这样编排的目的是在实际需要中理解运算顺序,不是强加给学生。目的是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是从自己身边的生活实际中来,再回到生活实际中用数学去解决问题的学习和探索的过程。这一教学内容既有连除、乘除混合运算,又有数量关系。我在教学设计时,确定把重点放在的理解数理上,因为只有学生有了清晰明确的数理和思路,才会真正地理解算理,理解数量关系是理解运算顺序的基础和前提。而同时,数量关系的理解对学生来说又是个难点,学生对解题的两种思路理解起来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降低难点,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的: 全课的设计以很受儿童欢迎的卡通人物的一天为主线,让喜羊羊带领同学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

探知部分:喜羊羊是羊村里阅览室的管理员,今天阅览室里买来了一批新的课外书,喜羊羊的工作就是把新书摆放好,我们去看看吧!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200本新书,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喜羊羊想要把新书均匀地摆放到书架里,根据这些信息,谁来提出数学问题?(一是平均每个书架放多少本?二是2个书架共几层?(口头列式,可一步解决)平均每层放多少本?这个问题还能一步解决吗?(不能)要把书放进每层里,谁来说说你想怎么放?让学生尝试说出两种不同的放书方案:A把200本书平均分到两个书架,每个书架100本,再把100本书平均分到4层里;B每个书架4层,两个书架工8层,再把书平均分到8层里。配合课件演示两种方法的过程和思路,然后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种方案,列式表达出摆放书的过程,既列算式求出平均每层放多少本。有时间有能力的可以把两种方案都用算式表达出来。接着展示,指名有代表性的学生到黑板板演、展示。鼓励学生对算式的意义进行提问,质疑解惑,并自己指名同学回答。这样,学生问学生答,生与生之间形成互动,一反传统的老师问学生答的沉闷模式,问答主动,学生积极投入,说出了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解題思路,同时再次结合课件演示比较两种方法的思路,点明一题多解,殊途同归。至此,学生能透彻理解两种思路,并学会用数学的算式表示两种思路,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种思路的综合式,小结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的道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综上所述,是我今年接手三年级数学教学的工作经验。学生能更好地学好数学知识,自己也能更大限度的从课堂40分钟中要质量。

猜你喜欢

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合理运用
浅析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游戏的合理应用
涉众型寻滋案中视听资料的运用
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科学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滋润策略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
新时期提高中职生德育认知水平研究
浅谈奥尔夫音乐理论思想在中国的发展
初中生物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