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探索

2018-05-14季正明

考试与评价 2018年6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数学教学小学

季正明

【摘 要】农村一年级的少数民族小学生汉语词汇积累很少,用国 语进行数学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但一年级的小孩子正处于语言形成的最佳时期,语言接受能力强,而且学会了就想用,也不需要老师的启发,他们很乐意、很自觉地会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用国语来叙述和回答。

【关键词】小学 少数民族 数学教学

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怎样用国语进行数学教学呢?我做了一些探索:

一、在数学课堂教学用语中,进行一年级数学教学

少数民族小学数学教学不是简单的数学+国语,而是数学与国语相辅相成的,即国语与数学教学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我平时经常收集、整理和运用一些能体现小学生年龄、数学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用语,以此作为实施国语教学数学最基本的方式,从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上课开始时:“上课”,“对!”“很好!”“不错!”“你真行!”“你真棒!”有很多小学生担心自己说的国语是错的,自己国语说得不好,怕别人笑话,导致在数学课堂上,不敢开口说国语,不愿说国语,从而影响小学数学的学习。

多听多说是学习语言的基础。让学生在基本的“听做”、“听说”的活动中开始学习。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课余,我让学生说自己的名字、家里的电话号码、喜欢什么?今天是星期几?今天的学习科目有哪些?任课老师是谁等?在课外时间看到什么,碰到什么,让学生用国语表达。不懂的指着实物多练几遍,时间长了,就能听懂国语。

在课堂教学中,用国语介绍一些小学数学概念、法则、符号,并叫学生做好笔记,课后反复朗读记忆并背诵,精心设计以学生“说”为主的教学过程,设计不同层次学生回答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愿意用国语回答,都敢用国语回答问题,都能用国语回答。让学生多样化地“说国语”:可以是同桌同学相互说、小组内的同学相互说、全班同学相互说,也可以在玩中说,感受“说国语”的乐趣,让每个学生回家后把当天的数学学习内容用国语给家里人说,把“说国语”的氛围延伸到家庭,让家长和孩子同时享受到国语数学语言的乐趣。从而培养“国语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利用直观图形、实物进行一年级数学双语教学

小学一年级儿童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以无意注意为主,也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

我在教学中,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如直观的图形、实物等,让他们充分运用感觉器官,直观形象地感知学习材料。然后,由感知到表象,再逐步内化成自己的认识。而在感知学习材料的过程中,渗透国语,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让学生获得一些国语语言的感性知识。这就能激发他们学习国语和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国语的积极态度,使国语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在一年级的数学教材中有大量动物、水果、学习用品有关的数学知识,我让学生观察多媒体的动画演示,用国语数各种动物的数量,他们兴致勃勃的在“1、2、3、4…”的数数声中掌握了数字的国语表述。既复习了各种动物的国语表达,还培养了学生的计数能力,同时还克服了单调乏味的机械训练,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会用国语来思考数学。

学生根据国语对物体形状和作用的描述,他们发挥各自的想像力,纷纷举起了小手,争着用国语反馈了自己猜测的结果。我根据学生回答,及时出示实物加以验证。这一简洁的教学环节,培养了学生用国语思维的良好习惯,还为本课的学习注入了“兴奋剂”,使学生始终以高昂的情绪投入新课的学习。

再如:5+( )=8这道题,由于孩子是第一次接触这种问题,而理解题意对学生来说很重要,为了突破難点,教学时,我先出示了8个三角形,已经画好了5个,还需要画几个?然后再让学生画一画,填一填。并提出问题;你为什么画3个三角形?让学生用国语回答,既帮助学生复习国语词汇,又培养了学生用国语思维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始终以高昂的情绪投入新课的学习,也帮助孩子们突破难点。

三、在动手操作中进行一年级数学双语教学

小学一年级儿童更多的是具体的形象思维,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做中学”,这种学习活动方式,小学生喜欢、乐意,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得活泼,而且能激活大脑的思维,对所学知识理解更深刻。

如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中,我先让学生摆出6朵绿花,9朵红花,然后问他们:“绿花有几朵?红花有几朵?红花比绿花多几朵?”先让他们认识这种题目的形式。然后让学生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摆△,要求△比○多2个,求第二行摆了( )个△。通过学生的操作和老师的指导,学生体会到要摆比○多2个的△,就要先摆和○同样多5个△外,再比○多2个的△,求第二行摆( )个△,就是把这两部分合在一起。然后再教学“桃有14个,梨比桃多9个,梨有多少个?”学生比较轻松地理解和掌握了这一知识,同时这样的操作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习数学成为一种强烈的精神追求,促进智力活动的有序发展。

四、在游戏活动中进行一年级数学双语教学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让学生在玩中学,玩出花样,玩出兴趣,玩出知识,这是合作探究发展思维的有效手段。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生活,收获合作的果实,感受成功的快乐。如教学“左右”一课时,安排汽车过十字路口的游戏,学生在游戏中发现:路口左侧的小组看到汽车向右转;路口右侧的小组看到汽车向左转;而汽车小组看到自己向右转。这是怎么回事呢?经过反复游戏,学生讨论得出结果:由于参照物不同,也就是以谁做标准不同,汽车转变的方向也就不同。学生的思维是多么的深刻呀!又如“猜数游戏”一课,我们设计了“对口令”游戏,让学生伸手指、或拍手、或直接喊出“你出1,我出6”、“你出5和我出2”……强化了7的加减法,列出了7的加减法的全部算式,培养了孩子思维的全面性与敏捷性。给孩子们一个表演的机会,孩子们就会在集体里进行灵活的思维。

总之,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小学数学国语教学中,教师只有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出发,在数学课堂教学用语、游戏活动、动手操作、利用直观图形和实物进行数学国语教学,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双语积极性,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数学教学小学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