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探讨
2018-05-14黄献锋
黄献锋
内控体系的建立能够有效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确保各项业务活动的开展更加有序。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着许多潜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和发展,影响了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的建立,所以需要相关的人员重视起来加以研究。本文就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通过内控管理能够使单位的资金支出更加合理,有效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但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对财政部门所颁发的内控制度进行调整,这样才能使内控制度在行政单位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通过内控制度能够使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开展更加有序,并且使各项业务的操作流程更加明确,行政单位就可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中所隐藏的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并针对风险的特点和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三)内控制度中包括预算、资金支出及采购等多个环节,同时还涉及到合同问题,因此,这种全面的管理能够有效避免贪污腐败问题,确保国有资产能够始终处于可控制的范围之内,有效减少资产流失问题。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意识淡薄。要想使内控制度的实施更加顺利,行政单位内部的管理人员必须有足够的内控意识,并且能够认识到内控管理在单位各项业务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然而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管理人员对自身的职责没有明确的认识,并且不愿承担过多的责任,因此使得内控实施流于形式,难以落到实处。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执行与监督机制。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是行政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存在的特殊问题,各部门二级及以下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不适用等情况较为突出,这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内容多、要求高、情况复杂等原因密切相关。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涉及内部控制经济活动各环节的有效控制措施及办法长期缺失,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有待完善。尚未投入组建的内部控制体系没有任何的凝聚力,功能作用不明显,不能起到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和控制风险的作用。内部控制的执行与监督也成了应付工作的例行程序,內部控制的建设与实施缺乏有效性。
(三)行政事业单位存在岗位设置不合理的问题。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人员不足,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存在一人身兼多职的现象,这样的现象使得许多独立的岗位并没有彻底的分开,导致本应该相互制约的职务(岗位)并没有达到相互制约的目的,行政事业单位一些人员掌握着职权之外的很大权力,为贪污腐败现象埋下隐患,且考核机制的不完全,导致很多有违法违规的行为的职员成了漏网之鱼,有了占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不良思想和不正当的行为。由于没有关注到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程度,所以不能够有效的利用外部制度的力量进行限制和管理,使得单位内部的管理十分混乱,内部控制的发展被限制。
三、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改进建议
(一)健全体系。要想使内控制度的实施更加顺利,必须使单位各部门人员明确认识到内控的重要性并加强培训力度,在培训过程中必须使单位内部各岗位的人员明确内控实施的各个环节和具体的处理方式,并且在提升人员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强道德素质的培训,进而使单位内所有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够得到提升。
(二)明确内部控制岗位设置。行政事业单位在梳理经济业务活动的过程中应明确各项经济业务的目标、范围和内容。将各项经济业务中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融入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细化业务流程中各个环节的部门和岗位设置,明确其职责、分工和权限范围,对不相容岗位实行有效分离,加强内部授权审批,建立权、责对等的岗位工作责任制。对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人员的选任要从严把关,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与专业技术能力应符合内部控制对相应岗位的任用条件。一定程度上保障内部控制关键岗位的独立性,使之在开展工作时不会行动受限。
(三)完善制度,加强内部控制执行与监督力度。行政事业单位應根据各类别管理制度的综合指引,结合本部门及单位的职能职责制定符合自身业务属性的内部管理制度,使其运行于符合本部门及单位管理需求的内部控制体系上。具体包括:财务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办法、资产管理办法、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相关要求,把各项经济业务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及管理融会贯通至各细则制度中。根据各项业务工作实际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作者单位为项城市城市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