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乡土建筑对乡村旅游的影响初探
2018-05-14易红仔郑丽娟杨远东伍明华
易红仔 郑丽娟 杨远东 伍明华
摘 要 通过对江西省乡土建筑实地调查,根据不同标准对江西省乡土建筑进行分类,分析了江西省典型乡土建筑的特点,指出乡土建筑对乡村旅游的重要作用,提出要注重乡村文化的塑造,将自然中的山、水、小品、植被应用到乡土建筑的景观营造中,充分发挥乡土建筑的主景优势,推动“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江西生态乡村旅游的发展。
关键词 乡土建筑;文化;特点;乡村旅游;江西省
中图分类号:F590.75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9.014
随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成为旅游业的主要趋势[1]。“绿色出行”“养生休闲”“民族文化”等已成为旅游者的热点词语,城市中的旅游景点节假日都是人山人海,原始景观大部分被修复或者整改,破坏了其自然生态型造景。乡村自然景观、乡村文化与都市快节奏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成为旅游行业的热点之一。近年来,江西省大力发展生态乡村旅游,形成了以山、湖、城、村为主体的“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旅游品牌。
乡村旅游中乡土建筑对旅游事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乡土建筑的外形和构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地的乡村文化,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功能等都体现了乡土建筑的差异性[2]。不同文化的人群对乡土建筑的审美观点有所不同,所以不同区域的乡村旅游量大不相同[3]。根据不同标准对江西省乡土建筑进行分类,并探讨江西省乡土建筑对乡村旅游的积极作用与影响。
1 江西省乡土建筑的分类
1.1 按照地域分类
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江西省乡土建筑分为赣南乡土建筑、赣中乡土建筑、赣北乡土建筑。
1.1.1 赣南乡土建筑
赣南乡土建筑主要为赣州地带的乡土建筑。赣州有着“江南宋城”“客家摇篮”“红色故都”等美誉。外墙结构多数以青砖结构为主,墙身部分采用三合土与卵石夯筑而成。内部结构用木材雕刻的花纹图案装饰,增强民俗文化,提高对历史文物的保护。
1.1.2 赣中乡土建筑
赣中乡土建筑主要为集中在吉安、抚州地带的乡土建筑。外墙多采用砖木结构,墙与木构架起伏组合,墙头形式多用瓦片堆砌成不同形式的装饰物,形式较为简单。装饰物主要集中在墙中或入口,采用石雕、木雕,建筑前采用青石板、红石板或鹅卵石铺设。村落的古树、村前古井、池塘与古村融为一体,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
1.1.3 赣北乡土建筑
赣北乡土建筑主要为集中在南昌、景德镇、萍乡、九江、新余、鹰潭、宜春、上饶等地的乡土建筑。上饶市婺源县粉墙黛瓦、简朴清雅的徽派民用建筑,给人清新耳目、田园幽静的惬意体验。墙头形式变化多样,蜿蜒起伏。建筑外墙砖石色彩单一。乡土建筑采用多层组合变化,木材和墙砖、石板交替使用。外墙大面积的白色、屋顶的深灰色与周围的环境形成富有节奏感的深浅关系。
1.2 按照建筑材料分类
江西省乡土建筑按照不同的建筑材料进行分类,主要分为砖、石材、木材及泥土4种材质。质感多数取决于材料的质地,质感的不一造成了建筑风格的不同。
1.2.1 砖
江西省以红砖和青砖为主,青砖具有很好的耐风化和耐水性。红色富有活力,在赣北乡土建筑中一些寺庙建筑、革命纪念地使用红砖堆砌,景德镇瑶里部分居民建筑,鄱阳永福寺塔为密檐楼阁式红砖塔身,八面设有拱卷门,柱枋上设斗拱,造型古雅威武。广昌驿前古镇、宜春温汤古镇、永修吴城古镇等采用青砖筑墙身,加以碑文石刻、图案精雕、石柱、石墩等不同手法,彰显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赣州水口塔是楼阁式砖塔的优秀代表之一。
1.2.2 石材
石材给人以厚重感。三清山古建筑群在三清山北山(属德兴市境内),以三清宫为核心,包括石殿、摩崖石刻及造像、石塔、石牌坊、石构古墓、石构古井等多种建筑类型,均就地取材,以三清山的花岗岩建造。这种以石构为主的道教建筑,放眼全国,实不多见。进贤县艾溪陈家古建筑群中整体架构于石材墙基之上,并用红色石材镶边,上部分采用砖结构,颜色和结构统一又显活力,打破了砖石结构的厚重感。
1.2.3 木材
纯木材打造的建筑古韵味十足,质朴清雅,具有浓厚的沧桑和文化气息。江西省高安市畲山贾家村中厅采用纯木材打造,墙与木构屋架组合,墙头形成翘角[4]。吉安市青原区美陂古村使用木材为主材,打造书院文化、祠堂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和明清雕刻艺术为一体,被誉为“庐陵文化第一村”。
1.2.4 泥土
红壤土是江西省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地带性土壤,为江西省最重要的土壤资源,较少分布一些黄壤土和石灰土。这些土质适合于夯实成墙。铜鼓县排埠镇邱家大屋采用红壤土为主材料,加上黏土、石灰、细砂等三合土精心夯筑,夯实成建筑主墙体,上部分采用青瓦垒叠的坡屋顶的形式,为赣中地区常用民居建筑做法之一。吉水燕坊古村中的“青阳绚彩”用整条的红麻石撑起门框,下半部分是泥石混杂堆砌的院墙,斑驳脱落,裸露着时光的沧桑与积淀,上半部显然是近年修缮的青砖青瓦。定南县围屋大门塑造成虎头形状,结构形式是三合土、河卵石构筑的。位于寻乌县的毛泽东旧居是使用河石石灰砌成的二层楼。
1.3 按照使用功能分类
以乡土建筑的使用功能为分类依据,江西省乡土建筑可以分为居民住宅建筑、寺庙建筑、交通建筑及服务建筑四大类。
1.3.1 居民住宅建筑
江西是红色革命根据地,也是客家文化的摇篮,其中赣南为客家文化的主要聚集地。在江西省的居民住宅建筑中,有一種特殊的建筑形式——围屋。围屋是具有鲜明防卫特征的坚固民居,一般是两三层,也有多至四层者,为悬挑外廊结构。围子外墙多是河石、麻石、青石、青砖构筑的坚固墙体,厚度甚有达两米者。受徽州文化影响的婺源民居的徽派居民建筑也是江西居民住宅一大特色。
1.3.2 寺庙建筑
宗祠、寺庙是这一类型的主要建筑群。江西省是宗祠保护最好的地方,江西一村一姓,一村一祠,但有些在历史的岁月中被破坏。全南县乌桕坝李氏宗祠青砖灰瓦,雕梁画栋,祠堂两侧墙上雕有伸出屋檐的龙头[4],具有浓烈的家族亲情融融的气息。新建县西山万寿宫是江西著名的道教胜地,红墙琉璃瓦,雕梁飞檐,金碧辉煌,气势宏伟。
1.3.3 交通建筑
交通类建筑作为连接乡镇、城市的重要纽带,促进了现代城乡经济的发展。乡村交通建筑可为居民遮风挡雨,同时也丰富了乡村景观。在乡土建筑中,最多的就是桥梁类建筑。有横跨江面的石拱桥、与房舍融为一体的石拱桥、典型的阁式瓦桥、弧形如玉带的玉带桥、具有“分水金钢墙”之称的澄波桥等。
1.3.4 服务建筑
古代书院集人才培养、学术创新、文化传播等功能于一体,以私人办学为主,教学活动和学术研究相结合,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服务教育组织。例如: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吉安的白鹭洲书院、铅山的鹅湖书院、南昌的豫章书院、乐平的古戏台等。
2 江西省乡土建筑的特点及在乡村旅游中的作用
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实地调查了江西省一些乡土建筑景观的情况,对所拍摄的大量图片进行筛选、分类并分析,主要有住宅、寺庙、祠堂、书院、戏台、桥、小商铺等。不同乡土建筑群落的布局、材料、色泽、装饰性、山墙形式、屋顶形式、地域文化特色、艺术性等特征影响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喜好。通过对江西省典型的乡土建筑的特点进行分析(见表1),江西省乡村建筑主要有受徽州文化影响的赣北婺源居民建筑、客家文化深厚的赣南居民建筑、红色文化深入的赣中居民建筑。
乡土建筑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体,包含着我国古建筑深邃的文化底蕴,能使游客在游览观光时感受到乡村的传统文化,领略先人精湛的建造工艺和建造手法[3]。乡村建筑中的街、巷、道形成景观元素的线性空间,穿梭其中感受特殊的地域乡土文化,提升对传统民族文化精神的意识。乡土材料的应用更能强化地域特色,不同的雕刻图案、装饰手法既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也是乡村文化习俗的传承,对于旅游业说具有巨大的利用和开发价值[3]。
3 注重乡土建筑的景观营造,推动江西乡村旅游的发展
乡村旅游的特色主要由乡村建筑的生态性原生材料的色泽与质感、装饰特色、高低错落、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文化与非文化元素的融入等不同要素决定,不同要素的表现营造的景观各不相同。自然中的山、水、小品、植被如何更好地利用到乡土建筑的景观营造中,需要充分发挥乡土建筑的主景优势。注重历史文化景观保护,延续乡土建筑的文化内涵[5]。
中国最美乡村婺源,村落根据地形跨山而建,小桥连通村中各街小巷,青石路,街口亭,春天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将景观中各个元素充分融合,勾勒出一幅“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田园画卷。俗称千年古村群的安义县罗田、水南、京台3个古村,是古代赣文化和赣商文化的完美结合。
京台村石牌坊、古村古井石槽、古戏台、砖石大门、四十八天井古屋,罗田村该村古街、麻石板道、古车辙,水南村的黄氏宗祠、水南民俗馆、雕龙画凤的古戏台,散发着浓郁书香气息的书院,一系列的景观群是都市人追溯历史、感受自然乡村风貌、体验农家生活的好去处。
具有红色旅游资源的革命根据地瑞金市和莲花县的三年游击战争旧址将爱国教育与红色旅游紧密结合,形成特色的爱国教育基地。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及谈判大楼等红色旅游景点将与当地的民俗文化和乡村建筑景点相融合,形成别具一格的红色旅游纪念路线。永新三湾改编旧址、万载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旧址群、于都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旧址、修水秋收起义策源地纪念馆、景德镇瑶里新四军改编旧址等革命遗址以红色为基调,组合不同的人物、具有革命意义的小品,让都市人依山傍水,翠绿缭绕的大自然风光,体验红色革命知识性度假休闲观念。
为了打造未来绿色的新旅游理念,需将传统文化的历史感与现代景观营造的创意性融糅。可以提炼当地乡村的文化符号,创造各种线性和片状空间,利用艺术小品,提炼文化内涵,应用乡土树种,乡土建筑的“乡土味”得到延续,形成具有特色的江西乡村旅游。
参考文献:
[1] 金卫根,孙丽萍,吴瑞娟.略论江西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J].福建林业科技,2005,32(2):150-152.
[2] 李国香.江西传统民居及其区系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1.
[3] 徐丽萍.福建省乡村旅游景观中乡土建筑景观营造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9.
[4] 施瑛.简析江西传统民居的外墻艺术[J].农业考古,2009(3):200-202.
[5] 楼庆西.中国古村落:困境与生机——乡土建筑的价值及其保护[J].中国文化遗产,2007(2):18-20.
(责任编辑: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