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收入水平的实证分析
2018-05-14任鑫邱杰
任鑫 邱杰
本文利用四川省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的相关数据,对四川省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研究发现,长期来看收入水平的提升能很大程度地促进居民的消费水平的提高,收入每增加1%,消费增加0.944%。
一、引言
1978年到2016年四川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38增长到28335,增幅为8383.14%;人均消费性支出从314.2元增加到20660元,增幅为652.93%。根据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四川省经济水平自1978年来虽然大幅提升,但是并没有伴随着收入和居民消费的明显增加。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来研究四川省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和收入水平的实际关系。
二、实证分析
(一)变量、数据及模型
我们选择1978-2017年四川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作为因变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自变量。为减小异方差影响,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对数变换。模型假定为:(式1)
其中表示年消费。表示第年收入。为回归方程截距项,表示居民的基本生活消费支出。代表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例。表示随机性误差。
(二)模型估计
基于式1,根据最小二乘法得到模型:(式2)
关于式2,为0.9995,拟合程度较高。和的p值分别为0.0000和0.0000,通过检驗,说明和都是显著的。统计值为80923,大于,说明方程整体显著。DW统计值为1.2598,小于DW下临界值为1.435,不能通过DW检验。若应用模型2,将出现伪回归的问题。
(三)平稳性检验
式2可能存在自相关性,我们对所有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寻求它们之间的协整关系。利用Eviews,计算得出消费性支出和可支配收入在0阶和1阶都是非平稳变量,但在二阶时是平稳变量,即和都是二阶单整变量。
(四)协整检验
对于非平稳变量,当它们都是同阶单整变量时,可以通过协整检验来验证它们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我们选择E-G两步法来进行协整检验。根据式2计算出残差序列,然后对进行平稳性ADF检验。计算发现发现的ADF值小于1%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即是平稳的。于是,我们可以得到和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式2即是对这种长期均衡关系的刻画,协整向量为(1, -0.9440)。因此从长期来看可支配收入每提升1%,消费性支出提升0.9440%,居民收入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很大。
(五)格兰杰因果检验
我们选择格兰杰因果检验来探讨和之间的因果关系。对平稳变量和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不是的格兰杰原因和不是的格兰杰原因这两个原假设同时被拒绝,说明消费性支出和可支配收入互为格兰杰因果原因。收入的增长会导致人们扩大消费;消费增长后,对收入的提高也有促进作用。
(六)ECM模型估计
为了探究消费和收入之间的短期关系,我们建立误差修正模型(ECM)来进行分析。以的一阶差分作为被解释变量,以的一阶差分和模型2的残差序列滞后一期的变量作为解释变量,我们建立的ECM模型如下:
(式3)
等于0.8174,说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和对应的p值分别为0.0000和0.0002,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均通过检验。F统计值能通过F检验,说明模型整体显著。DW值为2.0984说明基本不存在序列自相关。调整系数为-0.6529,小于零,符合反向修复机制。每年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着短期的偏差,但通过-0.6529 的调整力度向长期均衡状态纠正。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四川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存在着协整关系,长期来看人均可支配收入每提升1%,人均消费性支出则相应提升0.9440%,可以看出居民收入的增加对与消费支出的提升所起作用很大。而且四川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互为格兰杰因果原因。通过估计的ECM模型,可以看出每年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着短期的偏差,但通过-0.6529 的调整力度向长期均衡状态纠正。(作者单位为成都理工大学 管理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