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机制研究

2018-05-14苏娜邵天缘

参花(下) 2018年7期
关键词:健康人格培养对策大学生

苏娜 邵天缘

摘要:大学生群体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一直以来都是大学教育中最核心的部分,当代大学生只有在具备健康的人格这一先决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完善自身,才能符合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新要求。因此,本文将以大学生的人格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探讨导致部分大学生人格问题的主要因素,从而提出行之有效的办法与对策,探索出正确的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 人格现状 健康人格 培养对策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关注度也逐渐增加,正如教育的使命在于不断提高人的人格素质,人格教育是教育的本质。[1]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品质,是一项基础性的工程,也是道德建设的重大任务。因此,各大高校应多关注与重视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教育工作,积极构建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正确的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机制,唯有这样才能让大学生有能力应对今后未知的困境与挑战,才能让他们顺利地成长、成才。

一、大学生的人格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人格即人的规定性,它是人的性格、气质、道德品质、潜在能力、尊严等方面的总和,反映了一个人在心性、才情、人品等方面的综合指数。也可以说人格是决定人的外在行为的内在特质。[2]健康的人格对于一个人能否融入社会、适应社会都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拥有健康的人格也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根据大量的调研表明: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现状总体向好,多数大学生都能表现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脚踏实地的精神风貌,在实现理想目标的过程中能够明确要靠自我的不懈奋斗来完成,而不是抱着自暴自弃、怨天尤人的消极态度去做事,可见大学生具备较强独立性及长期拼搏的勇气与动力。

然而从客观上来看,大学生的人格在具备积极因素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如部分大学生认识不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自己在社会生活与校园生活中的义务,玩世不恭,游戏人生。还有部分学生在道德意识上呈淡化倾向,对自我的约束力较弱,过分关注与强调自我,社会责任感不强,理想追求不够明确。此外,不少大学生还存在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遇到困难容易产生消极颓废心态的问題,主要表现在担任学生干部、入党及学习成绩等问题上。

针对大学生的人格现状,优化他们的人格品质,完善其人格的培养机制,无疑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课题,同时,从上述特征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人格存在的问题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讲不仅是亟待解决、不容忽视的,更是一份摆在各大高校面前的长期而又艰巨的教育工作。

二、大学生人格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

正如其他事物的发展过程一样,人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格显示出个人的能力、思想、情绪和行为的独特模式。这种模式是社会化的产物,同时又影响着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3]据人格研究表明,人格的发展受环境影响较大,大学生人格问题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三方面因素。

(一)社会环境的因素

自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象已然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近日,据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820万人,同2017年795万的毕业生人数相比增加了2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然而可供毕业生就业的岗位却不能满足逐年递增的毕业生的需要,外加待遇优厚、工资稳定的就业岗位有限,导致就业竞争愈演愈烈,随之而来的就是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情况频频出现,而这样的竞争环境将间接地促使人际关系的淡漠,也不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此外,由于国内外种种复杂的原因,导致部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呈现出消极和混乱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给普通高校德育造成了较大冲击,这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部分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二)学校教育的因素

学校的教育对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方法更是学校教育最应该重视的问题,正所谓“方法决定结果”,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自然会得到不同的教育结果。[4]然而不少高校的教育方法却没能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而灵活调整,这也是导致部分大学生人格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如部分高校只将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对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则认为可有可无,在未进行教学实践的情况下,单凭理论分析就误认为开展对学生健康人格的教育是在浪费时间。还有部分高校对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教育方法单一,缺少因材施教的教育认知,笼统地将灵活多元的人格培养方法从简从易,不考虑学生间心理特征的差异性,在教育方法上缺乏实效性与创新性。

(三)自身认知的因素

众所周知,高考是全国学子通向大学前的必经考试,每逢高考都是万众瞩目,待成绩公布后,又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由于不少学生的分数不够进入公办高校的缘故,最终只能选择就读于民办高校。在入学时进入民办高校的学生心中会夹杂着很多矛盾的心态,如高考失利的落寞,对未来发展的迷茫等。很多学生因为没能调整好心理状态,而造成很难适应新阶段大学生活的情况,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此外,有不少大学生虽然考进了公办高校,但对自己的定位不明确,认为考上大学就可以放松了,大学没有高中时期班主任及科任老师的管束,不用努力学习了。这种错误的认知导致他们存有“混文凭”的想法,在生活、学习上变得比较懒散,平时不用功学习,对老师留的作业敷衍了事,到了考试时又焦头烂额,在考试过程中常有作弊的情况发生。而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由于学生对自身认知不足所造成的,可见学生自身的认知对其健康人格的形成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对策

健康人格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培养,同时,人格的培养应深入及连通到教育的每个环节。

(一)贯彻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行为管理

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一个人精神风貌与道德修养最为直接的体现。个人只有把知识和崇高的国格、高尚的品格、优秀的性格、健康的人格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5]因此,各大高校要能够深入了解学生,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与引导工作,还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开设大学生就业规划等相关课程,让学生对未来的就业状况有提前的认知,能给学生留有做充分准备的空间,从而能够大幅度地减少就业难问题带给学生的负面影响。此外,要培养学生志存高远、胸怀祖国的崇高理想信念,并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各大高校应加强学生的行为管理,平时应多注意教育的细节,要深入研究和优化管理学生的行为手段,制订及完善学生行为管理机制,增强学生行为管理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加强以健康人格培养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管理活动。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作为一种校园环境的群体意识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原则、精神的代表。换句话说,校园文化自身带有的社会教育、引导功能,对学生培养健康的人格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大量研究事实可以证明,大学生在健康人格的养成习惯上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因素协调作用的结果导向。值得一提的是,文化环境的熏陶对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一定要对这一点加以重视,不可忽略,做到有的放矢地完善大学生培养健康人格的保障。具体做法如下:首先,高校应根据具体的培养目标来完善校园文化体系建设,可以以学生宿舍、班集体或社团为载体,通过引导大学生参与各种寓教于乐、寓教于学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各类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彼此增进沟通,为构建健康的校园人际关系而努力。另一方面,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要跟上新时期科技发展的脚步,高校应充分发挥校园中人才与技术优势,致力于发展健康向上的校园網络文化,运用新媒体教育方式,突破旧方式,为人格培养增添趣味性与创新性。高校也要率先占领网络文化阵地,以抵制不良风气及各种庸俗文化的消极影响。此外,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应视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合理增加,并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人格教育环境,使高校大学生的人格在良好的文化氛围得到升华。

(三)构建综合德育教育管理体制,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在构建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工程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化工程。因此,学校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建立并完善综合的德育、教育相关体制。长期以来,各大高校学生的德育工作主要由相关的党委系统和团组织负责,使得学校其他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德育工作的效果。因此,高校应采取措施,建立并完善德育工作管理体制,一定要将培养健康的人格作为重点,贯穿于校园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好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等各个环节。学校各个部门要能够紧密配合,齐抓共管。高校全体教职员工要能真正地将教书育人的意识融入教学实践中,并做到把自己的本职工作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有机地结合起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阎世笙.当代中国人格教育刍论[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4).

[2]程鲜彩.人格塑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河南:郑州大学,2001.

[3]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4]杨俊丽.浅论新时期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09).

[5]曾天德.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苏娜,女,本科,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邵天缘,男,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责任编辑 赵肖涵)

猜你喜欢

健康人格培养对策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浅析独生子女健康人格问题及培养策略
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浅议
公安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对策初探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对我国文化经纪人的素质培养探讨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社会支持系统理论在留守中职生健康人格引导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