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情感

2018-05-14刘永琴张万礼

考试与评价 2018年7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初中语文

刘永琴 张万礼

【摘 要】本文从新课改的要求出发,通过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就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 情感教育 有效做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 等。这一系列的要求,突出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把课堂设计成充满磁性的“情感场”,让每位学生自始至终保持良好的心境,养成高尚的情操。我就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新颖独特的导入语可以起到一鸣惊人的效果,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导入新课作为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可以点燃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渴望知识的“火药”,能使学生焕发出极其强烈的学习愿望。它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关键性的一环。优美奇妙的导语,往往像磁铁一样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登堂入室,进入教学情境,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生命的意义》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有这样一段文字,它字字句句都闪耀着灿烂夺目的思想光辉,多少年来,曾经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人们为共产主义的事业奋斗终身!”接着我饱含激情地背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一段名言。这样的导语,既激发了学生激烈的求知欲和新鲜感,更使学生的情感为之振奋。讲授《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抒情诗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一提起敬爱的周总理,就会从心底激起我们对他深深的怀念和无限的崇敬。1976年1月8日,千山默哀,万水呜咽,敬爱的周总理操劳终身,离开了热爱他的人民。1977年1月,在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举国上下广泛开展各种悼念活动,中华大地响彻声声痛彻肺腑的呼唤,尽情倾诉对周总理的无限哀思和深情怀念。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诗就是诗人柯岩为纪念总理逝世一周年而写的。

二、发掘教材内涵,陶冶学生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作品都是情文并茂的精品,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都不同程度地或明或暗地蕴涵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充分挖掘并利用这些情感因素进行语文教学,能够使课堂“情绪激昂”“寂静无声”“兴高采烈”“悲凉凄苦”,以此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特定的刺激情境中产生自己的主观体验,进而陶冶学生的良好品质和高尚情操。可以说,这些作品都是作者自己的血和泪凝集而来的,是感情的海洋。在教学朱自清的叙事散文《背影》一课时,从课文的写作背景及对“父亲”的几次背影描写中不难营造一种“凄楚感伤”的气氛,并使这种气氛弥漫到整个课堂之中,深入到心灵之中,让教师与学生、作者与“父亲”的情感“熔”于一体,产生共鸣,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以背影开篇,一下子就点明全文的感情基调。车站相别的场景两次写到背影,淋漓尽致地抒写了父子間的深情、催人泪下的离愁别绪。文章结尾处,作者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思念之情洋溢其间,并与开头相呼应,真正做到以情开篇,以情收束。学生的情感也自然而然进入课文情境之中,心灵受到震动,理解了“天下父母心”的深刻含义,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三、以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心灵.

古人云:“情乎于辞。”语文作为语言文学课,它始于情终于情,因而语文教师在授课时,应饱含热情,力求以最简洁明了的语言,绘声绘色,绘情绘景,生动而形象地传达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从“语情”中感受到作品的美,激发他们对作品的情趣,这时,学生的学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就不会再把语文课只看作是教师满堂灌,而是一种享受。因此,教师应尽量用新颖、优美、恰当、富有感情色彩的词汇结合自己的语言,力求新鲜、丰富、生动、洗练,既有情有味,又有艺术性。这样,学生就爱学乐学,在教师优美的语言氛围中,自觉地溶入到语文教学情景之中,情感也就必然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情谱成,用鲜血书就的文章。全文冷竣如铁,热情如火,那悲壮、激昂的感情充满字里行间。在教这一篇课文时,我用深沉、悲愤、饱含感情朗读深深地感染了学生,一个大义凛然、义无反顾的巨人形象巍然屹立于学生心目中。可见,语文教师在使用教学语言时要进行周密的构思和精心的加工,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富于感染力,从而使学生在教师充满感情语言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接受知识,并得到美的熏陶。

四、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把相似的东西联系起来,是唤起学生情感的好办法。如教学《济南的冬天》可以让学生回忆故乡冬天的景色;教学《春》时可以让学生回忆过去与好友踏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这样,学生能触类旁通,深刻的体会课文的情感。

五、故留空白,意味深长

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常常留下空白,让欣赏者去驰骋想象,进行再创作活动。语文教学亦可借鉴这一手段,故留空白,让学生体验课文情感。如教学《我的老师》、《最后一课》时,教师可不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而让学生重读课文,结合课后练习,预习提示及有关资料、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归纳主题思想。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古尔曼也说:“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由此可见,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情感教育,注意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让学生在情的感召下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起来,轻松起来,从而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教学目的。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