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专题对稿本的要求

2018-05-14刘庆玲

参花(下) 2018年8期
关键词:新闻要求

摘要:同任何文章相比,新闻专题稿本从构思到形态到表述,都有自己的鲜明特征,即不同于任何文体。纸媒的新闻稿写好了就可以付印,新闻专题片乃至所有电视节目的文本不行,写好了不能直接播出,需要转换为另外一种与视听符号相结合的形态,通过电视的音频、视频通道传输出去。

关键词:新闻 专题 稿本 要求

声画结合的综合传播效果,是电视语言综合优势的核心。这个综合效果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是充分发挥电视语言中每一种手段的独特表现力,二是恰到好处地协调各手段之间创造性的合作关系。但是,电视语言的作用不是随心所欲地发挥的,它在形成和传播过程中要受到来自三个方面的制约:(1)受制于自身表现力。表现电视语言的各种手段,都不是万能的,比如画面形象直观、逼真,却很难表现抽象的理念性的东西。(2)受制于节目整体构思和综合效果。电视语言传递信息的每种手段,仅是电视语言诸多因素中的一种,其作用和在整体中所占比例,受到整体构思的制约。(3)受制于主导记者的个性。比如摄像员出身的主导记者,可能就偏好画面语言,而文字出身的主导记者,可能就偏好使用解说词。

一、对新闻专题稿本表现的认识误区

最大的误区,就是认为电视新闻专题的文字表述与纸媒文章的表述没什么差异。某广播电视学院新闻传播专业为缩短学生在校学习与职业需要之间的距离,聘请了很多纸媒的资深记者担任授课教师,讲述的当然全部是纸媒新闻、通讯、评论的业务,布置的作业也全是用文字符号完成的各种纸媒上见到的文体。结果,广电学院的学生不懂电视语言,纸媒传播所需的文字能力,又不如综合大学新闻系、中文系的学生,反而拉大了就业的差距。这就是不了解电视新闻专题稿件特征的表现。

电视是视觉艺术,人们看电视的感觉方式是看。因此,必須对解说词和同期声以及画面进行精心的搭配。只顾及文字表述,结果就会出现声画“两张皮”现象。

所谓声画“两张皮”,就是没有发挥电视节目“看”的优势。在电视节目中,解说词和相应的画面是同时出现的,即在同一个时空里,一个作用于观众的听觉,一个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其中视觉信号的作用应该大于听觉信号,这也就是人们批评一些节目时会说“不好看”,而不会说“不好听”的原因。之所以会出现声画“两张皮”现象,就在于没有电视思维方式,文字与画面之间缺乏有机配合,或根本就不善于用画面说话。

二、电视新闻及新闻专题对写作的要求

电视文稿在形式上依然是文字符号,其目的是为了将摄像机记录的音像素材转变成声画一体的节目成品,它既是音像素材转变成声画节目成品的媒介,又是成品形成的依据。从工序关系上看,先有稿本,后有新闻专题成片,但是从内在联系上看,它的形成却是视听集成品这个“目的”的需要,而这个目的又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既是新闻的,又是专题的,还是电视的。这个特殊性,时时作用于稿本本身的形成过程,即稿本必须符合电视新闻专题的要求。

(一)符合新闻的共性要求

电视新闻和电视新闻专题都属于广义新闻范畴,那么电视新闻专题的稿本就要符合新闻写作的共同要求,即新近、准确、客观、真实。

(二)符合电视新闻的共性要求

因为电视新闻专题属于广义的电视新闻范畴,是解说词、画面、同期声等手段综合表现的新闻形态,因此在文稿的写作上,也需要符合电视新闻文稿的共性要求。

(三)符合电视新闻专题的特殊要求

电视文稿的最终结果,不是以文稿的形态出现,而是转换成视听信号传播,并消失于转换过程当中。从这个意义上说,文稿的要求也就是成片制作的要求,即文稿要有利于实现从文字符号到视听信号的转换,“摇身一变”以新形态出现在观众眼前。

三、成稿步骤与表达

稿本是主持人主持、配音的依据,是编辑的依据,是字幕的依据,是包装的依据,一句话,是成片的依据。因此业内认为,稿本是成片之母。

成稿的步骤,通常有两个,一是记录同期声的内容,同时记下在哪盘带子的什么地方,谁说的,这是使同期声和解说词能有机组合、浑然一体的前提,还要顺便看一下都有哪些空画面。二是写稿。电视新闻专题稿本在形态上没有一致的规定,只有一个单位内部的约定俗成,包括对各种表现形态的称呼。前提是各环节岗位人员能明白,不至于引起歧义就行。比如有的单位将主持人的主持部分称之为“口播”,有的则直接以“主持人”表示,有的将解说词称为“解说”,有的则称为“旁白”,还有的写作“画外音”,这都是可以的。

四、结语

凡写作,从本质上说,都是一种创作。新闻专题片的稿本也是一样,是根据采集的事实进行再创作的过程。而创作,没有具体的模式,也没有什么秘诀,是一种无法直接传授的技能。

参考文献:

[1]王平山.新媒体时代地方广播电视的发展探讨[J].新媒体研究,2017(01).

[2]杨晓燕.新媒体时代传统广播电视和新媒体之间的融合发展[J].西部广播电视,2016(17).

(作者简介:刘庆玲,女,本科,双鸭山市饶河县广播电视服务中心,中级记者,研究方向:新闻采访写作)(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新闻要求
积极践行“四铁”要求,建设过硬党委机关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简议小区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使用的要求及其措施
试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黔东南日报》:地方报纸重大主题报道的选题与采写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