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艺术与摄影家的艺术观察力
2018-05-14由迪
摘要:观察是审美对象作用于人体感官感知得出的结果,艺术观察是艺术家对事物、事件本质的知觉和从心里对事物的本质把握,是从整体上对审美对象进行的研究与把握。摄影家的艺术观察力是艺术创作的根本。
关键词:摄影艺术 艺术观察 审美
摄影艺术归属于视觉艺术,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审美评价活动,是对审美对象的主观印象。摄影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是心理感知的过程:一方面,审美对象向摄影家提供各式各样的具象信息,摄影家把各种画面印入脑中;另一方面,摄影家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性格以及气质等影响因素映射到观察对象上。也就是说,摄影家需要用自己的全部身心去观察对象,去融合对象,形成契合。正如拉尔夫?吉卜生所说:“我不理会照相机如何看事物,我要它看到我看世界的方式。”正是这种观察审美方式才能造就艺术作品。
一、摄影艺术观察的特性
摄影家用光来进行创作,用光来表达,用独到的视角演绎出优美动人的作品。在摄影的艺术王国里,光是其唯一的主宰。光可以使万物添彩生辉,可以使平凡常见的题材凸显、升华,能够幻化出色彩纷呈的绝美画卷。并且由于地域、民族文化传统的不同,对光影赋予了各不相同的情感体验、象征和意义,通过不同文化心理的融合和碰撞,造就了如今多姿多彩、风格各异的艺术奇观。
作为一个摄影家,首要的就是“学会鉴赏什么是最佳的光线,因为正是最佳的光线造就了一幅作品。懂得怎么看,是摄影家的真谛。”这正是摄影家毕生探索的课题,通过对不同的光影观察、创造,对不同的文化理解、包容,用独特的观察视角带来非凡的体验。
二、学会用镜头观察
镜头不同于人的眼睛,与人眼看到的景象还是有区别的,是人眼的“仿生眼”。但这只眼睛所见的事物是客观的,可以滴水不漏地将所见如实呈现。
摄影家必须学会通过镜头来观察客观世界。用镜头看世界,可以消除肉眼观察所产生的部分障碍和假象,不至于受思想、经验、习惯的干扰,去发现客体自然独特的美感。强调摄影家要先学会用镜头看世界,目的在于以艺术家的思维,通过直观的眼睛,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其深藏的“原生美”,平中遇奇,见人之所不见,才有可能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典型。
一个摄影家能否准确地感受到观察对象哪怕是在短时间内极其隐秘的某种暗示,进而激发自己的艺术灵感,以独特的角度捕捉光线的变化,按动快门,这是决定创作成败的关键。用镜头这只眼睛去观察事物,从中去发现客观事物多姿多彩的原生美,才能使艺术创作独具魅力。
三、要学会做出选择
运用镜头这只眼睛去看世界,我们不仅要学会怎样看,还要学会怎样想,因为人们的视觉感观往往与理智存在偏差。理智会提醒我们看到的是事物的本相,而不是当时所表现出的样子,从而避免光影的欺骗和迷惑,并通过这种定位去发现更深层细微的东西,做出更合理的选择。有人说,摄影镜头的透视感观是奇怪的、不真实的。那么,我们用肉眼靠近事物进行观察时,为什么没有古怪的感觉呢?那是因为观察者大脑会即时对肉眼看到的形象予以修正补偿。因此,我们必须了解两种视觉:肉眼视觉和理智视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只有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摄影家才能在多种可能性中作出最优选择,这种选择也是摄影家在自身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瞬间作出的。这样才能用摄影家具有独特性、创造性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重新组合出崭新的典型艺术形象。
四、摄影家艺术观察的个性特征
艺术观察既受客观现实的制约,又受主体主观的影响。所以面对同一审美对象,艺术家能够从自己独特的角度和感觉中获取艺术的灵感。正是这种独特性,彰显了不同艺术家及艺术作品的个性特征。摄影家把对客观的感知转储在自己心中形成一种特有的审美感积淀,当这种审美感一旦与外界信息碰撞时,就会把它隐蔽地映射到新的对象上去。比如面对同样的上弦新月,有人把它看作“小船”,有人把它认作“梭鱼”,还有人把它认作“姑娘们笑得甜甜的嘴”。这种感知结果上的不同,正是由于觀察者向客观观察对象投放了自己以往审美感的想象发挥和情感投入。由此可见,艺术观察不仅局限于观察者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或是被动地从客体接收印象,而且还是对观察对象的想象意向的给予和影响。比如客观存在的月亮,一旦作为观察者的创作对象,它就不再是客观事物,而是作为艺术家赋予主观特性的特殊对象。
摄影家在艺术观察中用全身心去感知对象,是作品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先决条件。在所有这些因素当中,摄影家对拍摄对象的艺术观察感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如果由于某些摄影家缺乏对事物的观察与想象,对拍摄角度的体验和审美感知理解不足,就会造成摄影作品程式化。对生活的体验、感知和思考能力,是摄影家的艺术观察力所体现出的创作根本。
参考文献:
[1]王翔宇.摄影艺术的美学视角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0.
(作者简介:由迪,男,本科,哈尔滨市香坊区文化馆,馆员,研究方向:美术摄影)(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