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解学生参加课余体育训练与文化课学习矛盾的策略

2018-05-14郭齐智兰曼曼

中国学校体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课余体育训练文化课

郭齐智 兰曼曼

一、找出矛盾,探明根源

要化解课余体育训练与文化课学习的矛盾,首先应找出矛盾缘由,有的放矢。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和话题研讨中参与教师的观点及经验,笔者总结了学训矛盾主要体现的方面:

(一)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的困难

1.对体育的认识有误区

安徽程同生认为,就现在而言,高、中考指挥棒决定了文化课教学成绩重于一切,通常均以文化课成绩轮成败,在这样的意识下,除了文化课外,一切体育活动或训练都是学校教育的附属品,都应以文化课学习为主。许多教师和家长误认为,学生参与课余体育训练就是在占用文化课学习时间,会拖学习的后腿。新疆杨旭琛认为,校长重视课余训练,学校的体育项目都能得到提升。山东姜建明认为,部分学校领导如果没有学生的德智体美应全面发展的意识,而是以智代表全面,那么,学校的比赛成绩只能用来“装点门面”,没有真正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全面看待。

2.对体育的不支持和不重视

有些班主任和文化课教师对体育训练生存在偏见。如辽宁于智鑫所说,体育组教师在选拔学生时,班主任私下告知学生“就说你身体不适,不要参加选拔”。也如安徽叶志强所说,大课间时间,本可以安排训练队训练,可有些文化课教师拖堂,或者利用大课间时间讲课。另外,部分家长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认为学生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除此之外,其他的都不重要。更如山东牟保真所说,有的家长认为体育训练意义不大还占用学习时间,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训练的具体情况,他们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就是训练造成的。

(二)训练队训练存在的障碍

1.时间上冲突

学校运动队训练时间是上午上课前,而班主任要求全班学生上早自习,并且早自习时间安排给不同学科的教师;有的训练队训练安排在下午放学后,学生参加训练耗费时间和精力,作业无法完成或完成质量不高(山东刘伟循、安徽刘书奇);课余训练大都是放学后或者双休日,而在训练中,有的学生父母报的奥数培训班,与训练时间沖突(安徽汪娇玲)。除以上教师提到的问题外,还有有关补课的问题,训练队的学生经常参加比赛,比赛期间耽误了文化课,虽然比赛后学校会组织给学生补课,但文化课学习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2.精力上分散

体育技能的获得,需要大量的时间用于身体练习。安徽王征认为,如果在早读前训练,学生在上课期间可能会没精神,影响学生一天的学习效果,如果下午训练,学生经过一天的学习,已经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同样也会影响训练的效果。吉林曹占良认为,课余体育训练会影响文化课学习,在时间、学习精力上都会受到影响,如何规划好训练的时间、强度,以及与多个方面协调是解决训练与学习矛盾的关键。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往往会使参训学生的身体感到疲劳,以致文化课成了缓解疲劳的休息课(睡觉)。

二、集思广益,表明观点

通过研讨发现,课余体育训练与文化课学习都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培养,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通过讨论,笔者对如何化解两者之间的矛盾进行如下总结。

(一)落实“立德树人”理念与学校教育紧密联系

在体育训练过程中要进行针对性的道德教育,使其明确训练的目的,端正训练态度。辽宁李萌萌认为,抓好学校课余体育运动队的思想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

(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调动各方面力量

学校应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合理安排训练作息时间,规定训练时间和要求,尽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学校要在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制订课余训练奖惩制度,对训练成绩和文化课成绩均好的参训学生适当地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适当地给予获得成绩的班级、班主任加分或奖励。安徽程涛认为,学校衡量1名学生是否优秀除了文化课成绩外,体育成绩也应考虑在内,将体育比赛成绩纳入到班级考核中,提高班主任让学生参与课余锻炼的热情,实现参与训练学生多,就能得到更多的奖励或荣誉。所以,建立健全学校课余训练的各种规章制度有利于训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协调各方关系,确保训练活动正常进行

体育教师要主动协调好各种人际关系,取得家长的信任和班主任、文化课教师的支持,督促运动员的学习和训练。辽宁李建军认为,特长生的课余训练特别要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还要了解运动员的饮食、睡眠、情绪、兴趣、习惯、在家表现,以及家庭作业完成等基本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再结合运动员在学校的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做到家庭、班级、训练队“三位一体”的管理和训练体系。安徽叶志强认为,运动队应建立微信或QQ群,使班主任和家长能了解训练动向,赢得他们的认可,即便是耽误学习,参加运动训练或比赛,他们也会积极配合。

(四)完善训练方法,均衡学训时间

课余训练的对象都是青少年、儿童,训练时间不宜过长,训练强度不宜过大,主要是抓好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系统训练,合理安排学习和训练计划。如,训练耽误学习时间就一定要采取措施弥补。特别是有体育天赋的苗子,由校领导亲自做家长的工作,并保证参加训练的学生在文化课上得到更多的待遇,班主任无偿给以辅导,解除家长后顾之忧。

(五)加强运动员管理,关注学业成绩

体育课余训练是培养部分体育能力较强的体育特长生,教练员要掌握参训学生的文化课学习状态,可规定固定的时间检查参训学生的作业,查询他们的考试成绩,并及时给予评价,对学习上需要帮助的参训学生要及时安排教学辅导或补课。安徽叶志强认为,在平时训练中,要经常对运动员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明白,体育训练是文化课完成之上另外的一项内容,不能因为训练而不写作业,更不能出现因提高体育成绩导致文化课成绩下滑的情况。如果出现文化课成绩下滑,就要停止其训练,并补充文化课学习。教练员要经常与班主任沟通,了解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和思想品德情况,如出现问题,需要及时教育和引导。

猜你喜欢

课余体育训练文化课
学校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训练的有效结合
体育训练中兴趣培养的路径探究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训练现状及对策分析
智能终端在体育训练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合理安排训练 树立学习榜样
艺考生如何“逆袭”
艺考生不能轻视文化课
快乐的课余生活
职业教育文化课教学阵地不容"失守"
课余,并非闲置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