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奋力开创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新格局

2018-05-14樊泽民

中国学校体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质体育教师

樊泽民

奋力开创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新局面,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规律,完善政策制度体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向后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取得重要阶段性新进展

体育代表着青春、健康、活力,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学校体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建设教育强国、体育强国的基础支撑,是发展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公平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政策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这明确了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战略地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27号),明确了到2020年学校体育的发展目标。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推进教体结合,深化教学改革,发展校园足球,增强基础保障,加强监测评价。

条件保障更加坚实。截至2017年底,全国小学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比例为75%,体育器械达标学校比例为80.2%;中学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学校比例超过85%,体育器械达标学校比例接近90%。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2017年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58.5万人,与2012年相比新增7.5万人。

评价机制更加完善。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对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全面推行体育中考制度,有效调动了初中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2014年开展了每5年1次的全国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与调研,覆盖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监测样本总量超过25万人。

引领示范作用充分彰显。把校园足球作为发展素质教育、引领学校体育改革创新的突破口,形成“特色学校+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试点县(区)+改革试验区+‘满天星训练营”五位一体的立体推进格局。实现全国和省级校园足球夏令营最佳阵容与国家等级运动员认定制度挂钩,畅通优秀足球苗子成长通道。校园足球普及程度和竞技水平不断提高,育人功能充分彰显,正稳步推进从“有”到“强”的重要转变。

发展成效更加显著。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各地持续培育和发展“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体育教学特色。我国7~22岁城乡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水平持续提高,肺活量指标稳步上升,营养状况持续改善,小学生、初中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止跌回升,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滑趋势得到有效遏制。2017年,全国学生体质合格率达91.3%、优良率达29.9%。学校体育促进德育、智育、美育发展和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能、塑造健全人格等综合效益明显提升,为全民体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看当下:学校体育改革发展面临着现实矛盾和问题

当前,学校体育仍是建设教育强国相对薄弱的环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仍是发展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短板。

从外部环境和影响因素看。全社会应试教育观念依然浓厚,一些地方和学校对学校体育的战略地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地方政府发展学校体育的考核、激励、保障措施还不完善,学生体育运动风险保障机制还不健全。体质健康状况未与大学生升学、就业、评奖评优和高校办学质量评估等挂钩。部分家长存在“唯分数论”思想,支持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社区支持和促进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软硬件条件严重不足,相关部门、社会力量支持学校体育发展的力度不够。

从自身看,课业负担过重,不少学校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仍不能保证,体育教師和场地设施短缺等问题突出,发展学校体育的政策、措施落实还不到位。体育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虽有改观但依然突出,体育教师的地位依然偏低。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内生动力亟待提高。学校体育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还不能满足学生学习掌握运动技能的要求,课余训练和竞赛体系还较薄弱。

从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看,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总体不高,高中生、大学生尤其是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体质健康状况仍在下滑。青少年学生视力不良和超重肥胖检出率不断上升。

三、向前看:扎实推进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的努力方向

深化学校体育改革要坚持“面向全体、面向人人”的基本原则,以促进身心健康、提高运动技能、健全人格品质为目标,切实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抓好落实,推动学校体育立足新时代、展现新担当、取得新突破,进一步彰显体育育人功能,全面提升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建设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强化宣传推动观念转变。精心策划和组织媒体大力宣传学校体育的价值、作用与功能,推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坚决贯彻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推动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重视、关心、支持学校体育,转变固有观念和认知,进一步强化对学校体育综合育人功能特别是体育促进德育、智育和美育的科学认知。

二是强化督导推动政策措施落地生效。把学校体育纳入教育督导体系,开展学校体育政策与制度体系落实情况专项督导检查,推动学校体育相关政策制度落实落地。全面推进城乡、区域、校际之间学校体育平衡、充分发展。严格落实学校体育运动场地“硬标准”和体育教师待遇“硬要求”,加快配齐配强学校体育教师。构建符合国情、科学合理、操作简便的学校体育安全风险防范和意外伤害保险制度。

三是完善评价激励政策体系。把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掌握运动技能和体质状况等作为升学、评优、评奖、评先的重要依据并逐步加大权重,切实引导学校、学生、家长重视学生体育素质和体质健康水平。积极推动各地把学生体质健康纳入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以及学校负责人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推进各地落实高中体育学业水平考试试点改革,积极探索把体育纳入高考综合评价体系。探索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高校“双一流”建设和高校领导班子考核。

四是强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标准研制。以全国中小学和高校体育教学专家指导委员会、全国性学校体育教育联盟为依托,强化学理研究与支撑,把握规律,加快研制并发布学校体育基本运动技能和专项运动技能教学大纲、教学指南和等级评定标准。推动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运动技能,经常参与体育竞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需要掌握3~5项专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制订健康教育标准,组织健康教育专家研究义务教育阶段青少年学生应掌握的健康知识与技能。

五是推动体育系统场地场馆资源向学校和学生开放。在学校体育场地场馆积极向社会开放的基础上,强化协同,推动体育系统所属体育场地场馆资源向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育锻炼免费或低价开放。

六是切实落实和改善体育教师待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就切实落实体育教师相关待遇等出台意见或办法,切实保障体育教师的相关权益。在全国评选表彰一批潜心体育教学、取得突出成绩的学校体育教师典型,激发全国体育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幸福感。

七是着力开辟中国优秀体育人才成长新通道。根据学生年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规律,科学确定新时代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与方式,教会运动技能,教授健康知识与技能。建设科学的训练体系,勤加练习,课课练、天天练,促使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每个学生经常参与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全员参与,自成体系,班班有队,周周有赛,让绝大多数学生参与到校园体育竞赛中,把在体育竞赛中表现优异的学生选拔出来,对其进行更高水平的训练,畅通中国优秀体育人才成长通道。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质体育教师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兼加体质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体育教师压力大”折射了什么
小小“运动员”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