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王翦、蒙恬:“将星”的奇谋与荣耀
2018-05-14
君王再英明,也需要有英勇善战的统帅,才能最终实现战场上的胜利。对于大秦帝国幸运的是,在其崛起过程中,涌现出一系列优秀的军事统帅。在这些璀璨将星中,以战国四大名将“起翦颇牧”中的白起、王翦,以及北伐匈奴的蒙恬最为著名和具有代表性。
“战神”与“杀神”
白起,郡县(今陕西眉县)人。史书上也有一些记载称其为公孙起。白起的出生年月,已不得而知。他死于公元前257年,此时秦始皇才刚满3岁。《太平御览》中记载白起这个人,头长得有些小,却很精干,眼珠黑白分明,炯炯有神,叫人从远处一瞧便知这不是一般人。
白起很可能早年即加入秦军,屡经征战。他最先在公元前293年的伊阙之战中显露身手,之后参加了秦国当时一系列的重大战役。他戎马倥偬四十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秦国立下了辉煌的战功。他也从左庶长、左更、国尉一直升至大良造(秦国最高军事长官),并被封为武安君。
白起曾评价自己各次作战的胜利原因:“皆因计利形势。”也就是说,白起在作战前和作战时,极为重视掌握和分析敌方之虚实强弱,善于奇谋破敌。而最能体现白起奇谋能力的,则是让白起同时赢得了“战神”与“杀神”名号的那场著名的长平之战。
爆发于公元前262年的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在白起被作为撒手锏,投入战场之前,赵军虽然难以抵抗秦軍的猛攻,初战即丧失了几座壁垒和一些军力,但在战国四大名将中的老将廉颇筑垒固守、坚壁不出的防御战略下,遂渐稳住了阵脚。到公元前260年时,秦军面对廉颇的固守束手无策,只好与赵军对垒,双方在长平陷入了相持状态。当时秦垒壁和赵垒壁的建筑规模非常之大,都超过百里,合计约有270里长。
这时,赵孝成王听信秦相范睢派去赵国的细作散布的谣言,认为廉颇年龄过大,已无带兵作战能力,用赵奢之子赵括换下了廉颇。秦昭襄王即刻下令以白起为大将,马上奔赴前线,统率大军。另外,秦昭襄王还下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
可是当白起赶赴战场的时候,战场态势其实是颇不利于秦军的。因为当时秦军可谓劳师远征,后勤补给主要依靠河内道和河东道。可即使相对好走的河内道,全程也达450公里。而对面的赵军,基本上身后就是后勤补给基地。在当时的地理情况下,秦军的后勤压力要远远大于赵军。
因此白起运用奇谋,调动缺乏经验和年轻冲动的赵括主动出击,然后速战速决,彻底击败赵军是最迫在眉睫的战役目标。
战后,白起基于“秦卒死者过半”、担心“赵卒反复”,所以他面对赵军40万降卒,做出了恐怖的暴行,“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四十五万,赵人大震”。
对于白起的军事艺术,后世是非常推崇的。唐懿宗曾下诏书勉励提倡武官必须“学起、翦(白起、王翦)之兵书”。宋代《崇文总目·兵家类》录有《白起神妙行兵法三卷》。由此可见后世对白起“战神”地位的肯定。
不跟有可能击败自己的人正面作战
白起打赢了长平之战是奠定了秦国统一六国的基础,而秦国灭亡六国的一系列关键性战役,则是由与白起齐名的秦国统帅——王翦打赢的。
王翦是秦时频阳东乡人,他的家世出身与早年活动已经无法考证,只知道他“少而好兵”,“始皇师之”。秦王赢政在公元前246年即位。当时,赢政13岁,由其母和吕不韦掌握政权。公元前238年,22岁的秦王赢政在雍城(今陕西凤翔)举行加冕典礼,宣布亲政。在亲政之前,赢政很可能就已拜王翦为师了,学习军事方面的内容。
秦王政十一年,王翦率兵伐赵,夺取了阙舆等九城,拉开了秦统一六国战争的大幕。秦王政十八年,他再次大举率兵攻赵,并于次年灭亡了赵国。秦王政二十年,他率兵大败燕、代联军于易水之西,并夺取燕都,基本上灭亡了燕国。秦王政二十年至二十五年,王翦统帅60万大军灭楚,并乘胜平定百越部分地区。
在这一系列征服六国的战争中,赵军战斗力强悍、楚军实力雄厚,所以王翦同两者的作战,最能体现其指挥艺术。简单说来,相对于白起的奇谋,王翦的特色是后发制人。
比如,灭赵战争是秦国整个统一战争打开局面的关键。赵军不仅战斗力强,其统帅李牧同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曾大破匈奴和屡挫秦军,可谓与王翦棋逢对手。但是,王翦却没有和李牧正面对决。他没有想通过战场决胜来跟后者比个高低,而是不惜用重金收买赵王的宠臣郭开,散布李牧与秦军联合反赵的流言,致使赵王杀死李牧。在李牧死后,王翦才发起猛攻,不到三个月就消灭了赵军主力,灭亡了赵国。
可以说,王翦的后发制人,其实是一种特殊的战场哲学和艺术——不打败仗的关键是不跟有可能击败自己的人正面作战。
随着王翦、王贲父子的努力作战,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赢政终于统一了六国,建立起了大秦帝国。
如何捕捉敌人进行主力会战
此时,世代为将的蒙恬通过参与一系列六国征服战争,成长为大秦帝国最优秀的年轻统帅。同时,北方的匈奴人也成了帝国最危险的敌人。
在秦始皇统一中原的过程中,匈奴人的社会制度正处于由部落向奴隶制转化的阶段,并出现了自己的政治领袖人物——头曼单于。从头曼单于开始,匈奴在政治上趋于团结、统一和稳定,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也比以前大为增强。此时秦帝国北部边防的大多数地区都处于匈奴的直接威胁之下。尤其是关中地区,乃秦立国之根本,秦都咸阳之所在,但自匈奴人占领河南地以后,关中和咸阳所受到的威胁最为严重而直接。
因此,不断南下的匈奴,同空前统一而强大的大秦帝国之间的战争,便难以避免。反击匈奴的秦军统帅就是蒙恬。蒙恬所面对的匈奴骑兵人人习于骑射,勇于战斗,长于奔驰突袭,灵活机动。而秦军同匈奴相比,虽然组织严密,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车、步、骑配合协同,长于大规模集团作战,但灵活性和机动性差,受地形条件的限制较多。
因此,蒙恬与白起、王翦这样的前辈相比,需要考虑的不再是如何避开主力会战,而是要考虑如何捕捉到敌人进行主力会战。
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秦军针对匈奴的攻击作战开始了。
第一阶段。蒙恬率主力由上郡经今榆林北上,迅速攻占河套北部地区,几乎没有遭到什么重大抵抗;同时驻守北地、陇西两郡的秦军,也向河套的南部地区发起进攻。秦军这一东西并进、南北夹击的攻势,很快就将河套以内的匈奴军队击溃,一举收复了河南地,一直推进到北河南岸。
第二阶段。秦军夺取河南地后,稍事巩固和休整,接着于第二年发起新的攻势,战略目标是把匈奴全部驱逐到阴山山脉以北。此时,匈奴的头曼单于已经在集中兵力,正试图夺回河南地。不料秦军很快即发起攻势,头曼单于被迫应战,双方遂于高阙、阳山、北假一带展开激战。由于秦军具有数量、质量、多兵种协同作战和统一组织指挥的优势,连战皆捷,夺取了整个阴山地区和贺兰山高地。
公元前214年,大秦北征军已经踏破贺兰山缺!蒙恬面对新形势、新情况,以及新时代的敌人,依然表现出优良的指挥艺术与战场把握能力。
综合来看,相对于白起的奇谋、王翦的后发制人,蒙恬的特点则是灵活。
就这样,在如白起、王翦、蒙恬这样的“将星”照耀下,秦国一步步崛起为大一统的大秦帝国,并开始引领中华民族走向更为广阔的未来!
(《国家人文历史》201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