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起的悲剧,秦相负第一责任

2020-06-30孟宪实

领导文萃 2020年12期
关键词:范雎白起长平

孟宪实

在《千字文》里有这么一句话,专门用来形容战国四大名将——“起翦颇牧,用兵最精”,排在首位的就是白起。另三位分别是王翦、廉颇和李牧。列四将之首,可见白起的分量之重。

白起原本一介布衣,因巧于用兵,终登庙堂。在秦国统一六国的道路上,他先后赢得伊阙之战、攻陷楚国国都郢、拿下长平之战,贡献极大。可尽管如此,却没有一个善终的结局。《史记》记载,秦昭王認为白起托病不出战,“其意怏怏不服”,于是赐其死。如此功勋卓著的猛将,怎么就这么轻易被赐死了?其中定有猫儿腻。

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但秦相范雎(音同居)恰恰相反,正因为他在秦昭王和白起之间的挑拨离间,才导致了白起的死。

昭王四十七年,长平之战。在白起的铁蹄下,赵国40万被俘士兵遭活埋,成为战国时期最惨烈的事件。但此战并没有给白起带来荣誉,反而开始出现问题。自昭王二十九年被封为武安君之后,白起已有十多年没有升迁了,攻下赵国确是个千载难逢的升迁机遇。就在此时,范雎出现了。《史记》说,范雎劝昭王撤兵,允许韩国、赵国割地求和,使秦国士兵获得休养机会,昭王应允。于是赵国从鬼门关走了一趟,而白起则功亏一篑。

对此,《史记》引用《战国策》,推测范雎的撤兵建议来自韩国和赵国派来的特使苏代,他的一番言辞切中范雎心病。他说,秦灭赵,秦不会有好处,因为上党归赵的故事证明,各国民众不希望成为秦国人,赵亡后,土地会被燕、齐、韩、魏瓜分,唯独秦得不到好处。上党本来属于韩,被秦攻打独立难支,于是主动投靠赵,便引发了长平之战。苏代又说,不仅秦没好处,你范雎也没好处,反而还会有坏处。因为秦灭赵后势必称帝,这主要是白起的功劳,他的地位一定会超越你。

范雎希望落得这样一个结局吗?当然不希望。于是,范雎开始了他的挑拨之路,其中第一步就是劝昭王撤兵。

撤兵不多久,秦国再次发动对邯郸的进攻,白起因病未出战。转年,白起病愈,秦国前线战败。白起对此战的看法很明确,即秦国不会胜利。因为长平之战本已让秦国元气大伤,如今赵国又与诸侯联合,且赵国人也看到了战败被活埋之后果,士兵们定会誓死抵抗,因此更无胜算。但昭王不想证明自己的错误,就命令白起出征。白起不愿参加一场自己断定要失败的战争,就称病不应。昭王说服不了他,便让范雎来说服他。为什么连昭王自己都请不动白起,还会再派范雎来请呢?难道说范雎比国王的面子更大吗?当然不是。我推测,昭王早已知道白起对范雎有意见,派范雎来请他,是让范雎向他认错,给他一个台阶接受朝廷的委托。但结果是白起依然没有同意,范雎在执行昭王的任务时,很可能没有表现出道歉的态度,甚至态度还很差,让白起没有释怀。

不久,前线传来的消息证明了白起的论断:秦国损兵折将,邯郸固若金汤。这时白起有些幸灾乐祸地说:不听我的意见,现在怎么样?昭王闻言大怒,再令他出征,他则继续称病。于是昭王下令取消白起的一切爵位,贬为普通士兵,并迁到阴密居住,白起一生战斗拼来的功勋至此归零。三个月后,秦军连吃败仗,昭王继续拿白起出气,命他不许留在咸阳。白起只好出咸阳西门十里,到达杜邮。但很快噩耗又来了:昭王与范雎商议,认为白起说了对朝廷不利的话,于是派人给他送来一把宝剑,要他“自裁”。白起遂自刎。

白起之死,相关三方都有自己的责任。就白起而言,过于倚仗自己的功勋,尾大不掉是为臣大忌,稍有妥协,也不至于断送性命;秦昭王的暴怒可以理解,臣不为君着想、不从君命,即便是一将难求,为了维护威信,只能出此下策以儆效尤;而范雎在白起之死的问题上,角色最为隐蔽,他似乎什么都没做,所有的决定都来自昭王,他只是完成领导分配的工作而已。但如果考虑到他曾担忧白起位列三公超越自己的这个私心,那么他的问题显然最大。《史记》中明确写道:“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杀之。”

现在看来,第一责任人非范雎不可。白起的自负性格,昭王的君主脾气,都被范雎利用了。可范雎为什么处心积虑要杀白起呢?这得从穰侯魏冉说起。魏冉是昭王母亲宣太后的弟弟,即昭

王的舅舅,昭王初立时,很多危机都靠他解决,其中重用白起是他的一个重要举措。而魏冉遭遇危机也是因为范雎,他在昭王面前进谗言,说魏冉在外专权,比你还有威慑力,昭王一惊之下便免去了魏冉的相国职务,封地于陶。这也是魏冉的埋骨之地。白起既然与魏冉关系不错,范雎对白起的压制与防范也就再也不是无源之水。

再说范雎对白起下手,都是背后放冷箭,白起可能毫无察觉。苏代游说范雎,说白起未来会超越他,白起不知道;昭王发火,白起可能也毫不知情。在昭王与白起之间,担任沟通工作的是范雎,他的传话,对结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昭王最后对白起死亡已有惋惜之情,证明他并非一心要杀白起。白起最多是不从命,但罪不至死。比较起来,范雎收取敌国厚礼、听从敌国安排才是罪大恶极。他是个睚眦必报的人,所以也时刻担心别人“以己之道还施己身”,为了防范未来可能的危险,便提前动了杀机。个人利益超越国家利益,陷害忠良因为一己之私,范雎的得逞,暴露了历史阴暗的一面。此前,赵国发生了廉颇和蔺相如将相和的故事,至今家喻户晓,广为称赞,而范雎暗害白起的故事却鲜有人知。

历史如烟,典故最终都会淡化为茶余饭后的闲谈,但我们仍可以此为鉴,窥古探今,正德立言。穰侯识珠,让平民出身的白起有了机会施展宏图,这是白起的喜剧;而君主集权体制下的政治斗争,却是陷阱重重、防不胜防,这是白起的悲剧。太史公司马迁评价:“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然不能救患于应侯(范雎)。”这跟我们读者的遗憾心情是一致的。但这样的戏码在中国的历史上并不鲜见,后续无穷无尽。

(摘自《环球人物》)

猜你喜欢

范雎白起长平
白起抗命,英雄悲剧
长平选煤厂降低介耗的生产实践
莫做挑拨离间之人
艺术百家:张长平
长平之战
范雎报仇
谷口村 恨吃“白起”两千年
千古一役 长平之战 发生地
威震四邻亦震主的常胜将军白起
白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