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与思考

2018-05-14张丰韬

知识文库 2018年8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张丰韬

信息网络让世界变了、时代变了,也让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和舞台变了,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知识的传播,文化的交流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如今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s须快速跟进,确保效能。

1 问题与现状

现在的高校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习惯于“指尖生活”“淘宝购物”“百度解惑”“微语沟通”。这种鲜明的时代特征使得学生对教育教学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强,对我们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现实挑战。

一是多元思想文化渗透,增大了教育引导的难度。动动手指即可接触到庞杂多样、良莠不齐的信息,对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追求、道德品行、性格心理等带来全面深入的影响。相对于找辅导员谈心,他们更愿意在论坛里“说真话”、朋友圈里“晒心情”,经常是“思想教育搞半天,经不住互联网上溜一圈”。

二是信息传递迅速广泛,对教育的即时性提出更高要求。社会发生重大事件往往第一时间在信息网络传播,一件事分分钟就会通过网络曝光人人皆知或发酵成全国焦点,高校大学生思想从未像今天这样受到如此严重的外界影响干扰,导致我们的教育总是“慢半拍”,有的教育更是未“发声”已过时。

三是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教育者的信息优势不再。网络时代各种信息呈爆炸式传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实现了信息对等,甚至信息逆转。一方面,导致高校大学生已不再愿意被动地、单方面接受辅导员的灌输,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辅导员的威信;另一方面,对辅导员的知识储备、教育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是信息网络改变了社交方式,引发教育模式的改进革新。网络时代交互性、平行性、自由性、开放性的沟通交流方式,深刻改变了青年高校大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行为特征,相比于一堂党课、“我讲你听”的传统教育模式,高校大学生更乐于参与互动式、交流式、自助式教育,对综合了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传媒手段的教育形式更感兴趣。

2 思考与对策

一是变“谈网色变”为“闻网则喜”,过好网络认知关。

时代的要求使我们必须认识到,高校大学生的兴趣在哪里,思想教育的阵地就在哪里。过去那种一味简单地理论灌输,只能拉大教育与高校大学生现实思想的距离。如果我们不结合青年特点,而是与他们在平行线上各说各話,就很难走进高校大学生的“朋友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注重唤醒学生的网络文化自觉性,用优秀的网络文化理念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体现为精神的激励和价值的遵从,使思政教育具有人文化和时代色彩,将教育理论与网络认知融为一体,坚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导向,对提高当今思政教育质量,弥补现行理论课程不足大有裨益。

二是变“新瓶旧酒”为“脱胎换骨”,过好网络思维关。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无论是教育方式还是教学内容、理念都越来越难适应网络时代的现实需求。高校大学生最熟悉网络、最具有网络思维。高校思政教育应该积极根据当今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充分调动学生在网络阵地学习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为他们搭建平台,尊重他们的原创,使他们成为教育的主角和参与者。为他们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方向,营造“推陈出新”的氛围,鼓励“敢想敢干”的勇气,传播“积极向上”的力量。不断推动网络新手段在教书育人过程当中合理运用,从传统的书本理论教育向网络平台发展转变,扩大思政教育的覆盖面,增强于社会的互动性从而调动高校大学生主动学习与参与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是变“文言文语”为“网言网语”,过好网络语言关。

习近平主席在元旦献词中用了“点赞”和“蛮拼的”两个网络流行语,一下子拉近了与网民的距离,网上好评如潮。互联网的开放性、交互性、隐蔽性催生出大量的新型网络语言。比如“涨姿势”“不明觉厉” “讲真”等等。这些雷人雷语契合90后“网络一代”阐明观点、表达立场的心理需求,看似不通文理却直通网民心理,看似难登大雅之堂却在虚拟空间大行其道。高校思政教育在实际的教学当中,要学会融入现实环境从而实现发展,要正确对待和处理网络语言在教学当中的积极作用,增强教育针对性,政治理论课程的感染力和时效性。

四是变“修堤筑坝”为“清淤疏渠”,把好网络纪律关。

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升综合素质是高校教师的责任和担当。信息迷雾严重冲击高校大学生价值取向,西方凭借网络优势,在全球进行文化渗透,大搞政治转基因、历史虚无主义,鼓吹“普世价值”。他们“潜伏”在青年高校大学生最爱去的地方,在看不见的战场上与我们较量争夺。因此,高校首先应该做到在思想教育上宣扬主旋律,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道德追求,立足于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困惑与负面情绪。必须抢占网络阵地,练就网络慧眼,对各种错误信息自觉做到不信、不传、不议。

网络在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依托网络平台,融入网络文化,从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内容和实践上不断更新优化课程体系已经成为高校提高思政教育质量的新方向。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高度重视网络教育对当今大学生产生的影响,致力于使网络文化更好的服务于思政教育建设与发展。

(作者单位:西安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