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对残疾学生的教育与管理研究

2018-05-14英倩

知识文库 2018年8期
关键词:残疾残疾人群体

英倩

近年来,在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各级领导的关怀下,特殊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一名特殊教育的高校辅导员,身知岗位的重要性,特殊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是发展好特殊教育的根本。特殊学生的学习、生活、性格、就业等需要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对残疾学生的人生规划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就业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特殊学生的管理中,更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改善残疾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残疾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根据学生的差异提出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对策,坚持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相结合,改进教育方法,更新教育观念,立足于残疾人的社会需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1 特殊教育的概述

特殊教育主要是特殊教育学校招收的学生大多是听力残疾、视力残疾和智力残疾学生(部分学生还患有自闭症或孤独症),还有一些属于多重残疾的学生等。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是特殊教育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同时挖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增长知识、掌握技能、养成良好习惯,适应社会,自食其力,上为国家解忧,下为家庭解愁,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

从本人从事的特殊教育工作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针對特殊教育学校服务对象大多是听力残疾、视力残疾和智力残疾学生特点,结合一线工作经验,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研究成果从实践中来,反过来再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研究,力求探索出特殊教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策略,挖掘潜力、补偿缺陷,创建为残疾学生终生负责的特教校园文化,培育以关爱为主旋律的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创建以博爱奉献为核心的精神文化。

2 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管理的现状

2.1对特殊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特殊学生群体在高职院校的比重很小,因此,从学校到辅导员均对特殊学生群体的管理重视均不够,没有出台相应的针对特殊学生群体管理的相关政策及管理办法。这导致辅导员在管理班级时,只着重对整体班级的管理而忽视了对特殊学生群体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

2.2指导思想不明,人本理念欠缺

目前普通高校学生管理提倡“以人为本”,但是并没有真正把残疾学生这一群体纳入正常的教育秩序中,使残疾学生的管理处于一种边缘化的状态。“全纳教育”理念提倡关注所有学生的需求、学习和参与,关注集体,关注合作,而残疾学生作为普通高校里的一名成员,应该受到关注,他们的需求应该得到重视。显然,当前普通高校的管理模式在这方面的理念是十分欠缺的。

2.3特殊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认识理念上不到位

目前尽管国家制定了残疾人保障法等很多法令性文件,但部分人还存在着歧视残疾人,无论升学就业上还是在公共服务中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不公正待遇。我们应该认识到残疾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残疾人的“残疾”并不是残疾人的身体缺陷造成的,而是整个社会为他们所提供的公共设施条件还不够。试想如果大部分人都存在视力障碍,那么盲道就会遍及大街小巷,各种设施上的残障设施完好无损,那么盲人出行必将畅通无阻。一个国家的残疾人受教育程度会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文明进步程度。所以为残疾人提供优质的受教育氛围非常重要,特教学校的一切设施、教师配备、课程设置、课外活动等都必须根据残疾人的特点,尽最大努力满足残疾学生的需求,营造良好的、适合残疾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为学生终身负责的受教育氛围。因此特殊教育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3 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管理的对策

3.1辅导员老师要关心到每一个“特殊的学生”

为特殊学生群体建立详细、动态的档案是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不仅应该是学生的管理者,更应该是学生的好朋友。因此辅导员应在日常工作中与学生多谈心。通过深入宿舍,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倾向,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是否面临困难。作为辅导员,首先,我们应该以朋友的身份和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并进入学生中。当我们进入学生心里的时候,学生们会敞开心扉,在任何困难中第一次找到辅导员帮助。特别是对于特殊的学生群体,建立定期的宿舍谈话和访问制度更为重要。随时跟踪特殊学生群体的发展趋势、心理变化和思想变化,关心特殊群体从点滴开始。

3.2注重以人为本,提升缺陷的幸福感

为了缓解残疾学生的学习压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残疾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校要经常组织娱乐活动,如唱歌、下棋、乒乓球、趣味运动会等多多种活动。

针对不同学生,学校应该聘请心理咨询专家对残疾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指导,帮助残疾学生调整心态,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学校的残疾女同学,应该邀请专家医师作健康知识方面的讲座,了解女生的发育与疾病预防和治疗等问题。每年要组织一次学生体检,要用心培育好“特殊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在教育中,辅导员老师更要以人为本的公平对待每一个“特殊学生”,因为辅导员老师每一句话都有可能是学生进步的动力,“让残疾学生能够忘记自己身体上的缺陷,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学生生活中,享受到与同龄孩子的幸福感。”是这个需要每一位特殊学校的辅导员老师去努力、去学习。

学校要为特殊学生设置专门的兼职岗位、爱心岗位等,让残疾学生选择他们所喜欢的岗位,这样更能激发残疾学生的工作热情,让残疾的学生去岗位上兼职工作,在工作中实现自我的价值、体验到工作中的快乐,从而激发残疾学生的自信心,对自己的生活才能更有梦想。

3.3特殊教育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虽然学生身有残疾,但残疾不是残疾人本身的过错,他们不应该是生活中的弱者,他们应该比我们更有权力来享受这个社会给他们带来的欢乐,特殊教育学校正是他们初步了解这个世界的窗口,也是架起一座让他们能够和我们沟通的桥梁。

特殊教育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关爱为核心,以服务为基点,充分体现其人文关怀的特点。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在生理上有着这样那样的缺陷,在学习、生活、活动等方面有着这样那样的困难,是需要特殊关爱的弱势群体。要在辅导员中大力进行“爱”的教育和实践,使辅导员具备大爱无疆的胸怀,拥有大爱无痕的细腻,形成时时处处想着学生、点点滴滴不忘学生的习惯,努力营造“特殊学生,特别关爱,特殊教育,特别奉献”的良好氛围。

要建立健全符合不同类型残疾学生身心特点的教育、教学、活动、生活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以制度建设来保证学生在学习上得到科学有效的指导,在生活上得到无微不至的关心,在活动中得到全面积极的参与,在心理上得到细致入微的疏导等这些都离不开辅导员老师的帮助。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一定要把关爱学生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努力体现“一切为了残疾孩子,为了残疾孩子的一切”的办学理念。

总之,高校学生管理的特殊群体越来越受到重视,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特殊学生管理的难度,作为辅导员,首先要了解特殊群体学生,其次,辅导员应该在管理特殊群体中安排合理的管理方法和有效的措施来协助,最终目的是更好的促进特殊群体的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残疾残疾人群体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调查
中间群体
只要消灭了特殊,平等自然会来
我骄傲
残疾预防 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