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荣辱不惊 气定神闲

2018-05-14曹建

中国学校体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教练员过度乒乓球

曹建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兼业余乒乓球教练员,笔者非常喜欢阅读《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尤其是《训练竞赛》《教学研究》《一线话题》等栏目,总能在教师们的文章中找到共鸣之处。最近学习杂志上许多关于运动训练的文章,多数以技术为主。笔者觉得,在比赛中,尤其少儿比赛,除了关注技术外,运动员的心理变化也十分重要。笔者以乒乓球比赛为例,谈一谈运动员比赛心理变化及调适。

——题记

11分制的乒乓球比赛中,比赛进程短,运动员的心理水平及状态对于比赛的胜负往往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双方技战术水平相当的情况下,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往往会成为胜败的关键因素。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运动员技术动作的临场发挥以及战术的有效运用,这在少年儿童阶段的比赛中尤为明显。

少年儿童的心理水平发育还不成熟,情绪波动比较大,不能够有效地自我调节。因此,在少儿乒乓球比赛中教练员及时关注队员的心理变化,并根据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手段和措施是非常必要的。运动员心理变化很可能就是一场比赛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一、运动员赛前心理

比赛之前,运动员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教练员应注意观察运动员的语言、表情、动作或行为,以此来判断其心理变化是否有利于比赛。

“面色发白、手脚冰冷、表情僵硬、手心出汗、频繁地上厕所”等外部现象,通常都是由于“过度紧张”“畏惧”“消极”等心理变化引起的生理表现。教练员如发现后应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否则比赛开始后运动员肯定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一般可以采取以下3种应对措施。

1.谈话引导

教练员可以和运动员聊一些开心的或是与比赛无关的话题,以转移运动员对比赛的过度关注,通过分散注意力的方式来缓解过度紧张的情绪。对于畏惧、消极的运动员,教练员可以进行一些思想的教育和引导。让运动员明白,他目前还处于学习的阶段,比赛是为了检验平时训练的效果,并不一定是为了取得冠军。可以多进行一些鼓励,让运动员明白,只要他能发挥出平时训练的技能,教练就是满意的,即使输掉比赛,也没有关系。

2.肢体抚触

教练员可以对运动员进行一些肢体抚触,并配合适当的言语来进行心理安抚、调节。通过触摸运动员的身体可以感知其体表温度,以判断其是否过度紧张。一般手掌湿冷、肌肉僵直、表情生硬等都是过度紧张的表现。教练员和运动员谈话时,可以轻轻摸摸运动员的头或是拉住运动员的手,既能通过肢体的接触来缓解运动员的过度紧张情绪,又可以给运动员一种长辈式的关怀。教练员温暖的手掌会传递给运动员一种心理上的依靠和安全感,能够一定程度地缓解其畏惧、紧张的心理。

3.饮食缓解

适当地摄取一些食物对于缓解过度紧张也有一定的效果。如,喝点热水,吃点香蕉、奶糖、巧克力等都能有效地缓解紧张情绪,使心情得到放松。香蕉能帮助人脑产生5-羟色胺,促使人的心情变得安定、舒畅;香蕉中富含的钾能使神经肌肉兴奋性维持常态,使血压处于正常状态;香蕉中含有的镁具有消除疲劳、缓解紧张的功效。巧克力中特有的可可脂对神经系统有舒缓的作用;此外,巧克力中含有大量易于吸收和分解的糖分,神经系统在大量吸收这些养分后,能够充分松弛。

以上方法综合运用,效果会更好。当然,更重要的是教练员要深入运动员的内心,了解其真实的想法,查清楚畏惧和紧张的原因。从而才能针对病因,从根本上来进行疏导和教育,帮助运动员摆脱不利的心理状态,克服畏惧情绪,以良好、积极的心理状态来迎接比赛。

二、赛中心理

比赛开始后随着得分、失分,以及对手的技战术运用、竞技水平高低等情况,运动员的心理变化会更加复杂。运动员不断变化的心理会影响到比赛,同时比赛的节奏变化又不断地影响到运动员的心理。一些心理素质不稳定的运动员甚至会出现大起大落的心理变化,其变化直接影响到比赛的结果,大分2∶0领先的比赛最后往往会2∶3被对手翻盘而输掉比赛。这样的情况在乒乓球比赛,尤其是少儿乒乓球比赛中经常可以看到。因此,教练员在比赛过程中应密切关注运动员的技术发挥以及战术运用,通过观察运动员的一些外部特征,如,表情、动作等来判断其心理状态,并根据其心理状态来进行合理的场外指导。运动员赛中的心理变化主要有几种状况。

1.轻松领先,过度放松,轻敌型

这种心理变化往往出现在以较大的比分差距,轻松拿下第1局之后。获胜运动员往往会认为对手不过如此,从而产生轻敌心理,忽视了对手的真实水平。比赛第1局双方选手都不熟悉对方,因为不适应对手打法或是因情绪紧张而放不开等原因输掉一局也是比较正常的情况。等到第2局,适应了对手之后,紧张的情绪会有所缓解,自身水平发挥出来之后比赛往往才真正地开始。所以教练员在运动员出现轻敌、过度放松的情况下,应当及时地进行思想教育,让运动员认识到赛场上的比赛情况是瞬息万变的,使其明白骄兵必败的道理。

2.2∶0领先2局想赢怕输,保守型

在经过2局的厮杀后,2∶0大分领先的情况下,领先者第3局往往会出现想赢怕输的心理变化。不敢起板、怕失误,往往将主动进攻的机会让给对手,将比赛的主动权送给对方。相反,落后者因为已经输掉2局,第3局破釜沉舟的状态下反而没有了心理负担,敢打敢拼。此消彼长的情况下,如果教练员不及时地根据情况进行指导,往往会输掉比赛。教练员在遇到这种情况下,应当及时地进行暂停指导,告诉运动员,想赢怕输最后的结果肯定会输,只有敢打敢拼才能取胜,不要过多地考虑比赛的结果,而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打好每一个球上,以平常心来对待比赛。

3.2∶2之下的第5决战局

在大分2∶2的情况下,第5局决胜局对双方运动员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心理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心理稳定、能够顶住压力正常发挥的选手往往会取得最后的胜利。虽然是2∶2,双方得分在同一起跑线,但双方的心理是有着不一样的状态的。

2∶1领先的情况下被追平的运动员心理的压力要大一些,在领先的情况下被扳平,本身会有一定的挫败感。此时被扳平选手的心理状态相对于对手来说处于劣势,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好心态,可能第5局就会输掉比赛。

而扳平者之前在1∶2落后的情况下,顶住压力扳平比分,在心理上要占优势。毕竟是挟胜利之势而来,所谓气势汹汹。但有时优势也会转变成负担,看到了胜利希望的情况下往往会失掉敢打敢拼的劲头。此时,教练员所要说的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只有放开心胸,忘掉比分,专注于每一拍的技术和战术才有胜利的可能,尤其是关键球要敢于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教练员对于主动进攻失误的球绝对不能责怪,而要多加鼓励。

三、赛后心理

赛后心理,某种程度上也是下一场比赛的赛前心理。乒乓球比赛整个的赛程较长,运动员从小组赛开始会有多场次的比赛。因此,赛后心理的调节对于后续的比赛来讲十分重要。

比赛胜利的运动员心情肯定非常高兴,教练员要根据运动员的赛场表现及时地总结,对其之所以取得胜利的根源要给予肯定,鼓励其在后续的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也要提醒其不要骄傲,不要以为胜了几场就忘乎所以。

比赛失利的运动员往往心情沮丧,甚至丧失信心,这时教练员的鼓励就显得尤为重要。教练员要及时帮助其分析失利的原因、找出问题所在、提出解决的方案,并对其比赛中的一些精彩表现给予肯定。帮助运动员正確地面对失败,重塑比赛的信心。使其认识到失败并不可怕,作为一个运动员要有一颗永不言败的心。

少儿乒乓球运动员在11分制比赛中的心理状态是随着比赛的变化而变化的,同时也在时刻影响着比赛的进程。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相互制约,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教练员关注运动员赛前、赛中及赛后的心理变化,及时应对并调整好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是打好比赛、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方面。

猜你喜欢

教练员过度乒乓球
画与理
Do you share too much online? 你是 “分享控”吗?
重庆市击剑教练员从业满意度调查分析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当下流行“过度病”
合肥市击剑青少年后备人才教练员现状分析
河北省国家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教练员队伍状况研究
乒乓球与大铁球
迷你乒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