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现代企业制度模式构建新型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

2018-05-14刁健张以保��

科技风 2018年9期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刁健 张以保��

摘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经逐步进入“深水区”,改革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构建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体系势在必行,从根本上改革原来的运行机制,转换管理模式,实现法人治理结构,最终才能真正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预定目标。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高校后勤;社会化;保障体系

一、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面临困境

在充分肯定高校后勤社会化成绩的同时,更应看到改革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一是重经济效益,偏离后勤改革初确定的“三服务两育人”宗旨;二是面对社会智能化发展准备不足,“外卖”、“快递”、“共享经济”等对原来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造成巨大冲击;三是盲目引进社会企业进入校园服务市场,引进标准不高,存在“鱼目混珠”现象,校方监管环节薄弱,损害师生利益的事件常有发生;四是后勤党风廉政建设薄弱,后勤干部职工违规违法案件,时有发生。等等。从而严重影响高校后勤服务保障能力。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方向、路径受到质疑。特别是,自2014年以来,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中,涌现出“甲乙方”合并大潮,彻底撕破原来的管理模式。高校后勤“甲乙方”合并后,新服务保障模式对原来的较为完善、成熟后勤保障体系产生巨大冲击。出现后勤保障能力下降,服务质量下滑,后勤体系运行困难重重。例如:学校领导层面对后勤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没有进行科学顶层设计或实施“甲乙方”合并准备不充分。后勤干部职工对新的管理模式不适应。汇报请示和审批程序复杂,事项决策周期长,甚至有的事项多次议而不决。后勤集团由经营实体转变为管理部门,造成采购、财务、员工聘用、绩效考核等重重矛盾和困难。

出现保障能力下降,服务水平下滑,经济下降,学校投入增加,形成高校發展新的“瓶颈”。

二、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内涵

在市场经济化的今天,什么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一定是以市场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他是建立在现代化生产力基础上的,具有更加规范化的企业法人制度为主,其核心是有限责任的制度建设,确定了职责明确,企业的政治分开,建立产权清晰和科学管理的新型化企业的制度。在将企业的决策权和经营权以及监督权的完全化的分开,让企业能够按照市场化的运营模式发展,从而保证了企业的最大竞争力和先进性,这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和关键。

由于加强了和市场的关联度,从而企业如果想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就必须要调动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已经监督者的最大能量,如何能够按照市场的要求,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的竞争力,成为企业所有参与者的共同问题,包括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以及生产者,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确定更加符合市场经济所有的的供求关系和管理模式进行企业的管理。其次,在按照市场经济经营的基础上,要保证企业的活力和生机,能够极大限度的调动企业所有参与者的热情,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让企业的活力迸发,从而能够创造最大的企业价值和效益。

三、高校后勤建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势在必行

由于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存在事企不分,自主权经营不到位,运行机制上的成本核算意识淡薄,缺乏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缺乏等同虚设,核心竞争力弱,经营理念脱离市场经济。必然导致高校后勤员工观念滞后,经营思想保守,服务观念陈旧,经营理念满后。高校后勤实体经济效益较差,绩效分配上盛行平均主义,进一步约束了员工的积极性。高校后勤改革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困挠后勤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方面的深层次矛盾。当前高校后勤发展已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瓶颈”因素之一。

(1)高校后勤实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可行性。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校企、政企职责分离的局面。从目前高校后勤组织结构来看,已初步具备了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和框架。同时,随着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来说,高校后勤实体分离成现代企业已具备法律、现实条件了。

(2)能促使高校后勤职能部门转变成为自负盈亏的现代企业法人实体。近年来,有的高校发生发生安生生产事故、服务保障事故、劳动纠纷等,让高校承担了经济风险、舆论压力、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后勤实体独立注册,为其他高校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3)高校后勤实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高校后勤提升服务保障能力。现代企业制度打破“大锅饭”传统思维,促使高校实体建立起绩效机制分配机制,促使后勤员工转变服务态度,转变“等、靠、要”的思想。例如我校后勤某实体按企业制度实行目标管理后,员工主动服务、热情服务,主动挖掘内部潜力,增强了工作效率,减少材料浪费等等,今年比上个年度,服务满意率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加了,员工的收入提高。更主要的是更好服务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

四、探索建立适应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体系现代企业制度

按现代企业基本的制度要求,结合当今我国国情、高等教育改革所面临压力。建立起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主要和法人治理结构为主要形式,遵循高等教育规律,高校后勤服务宗旨,自主经营权限,自负盈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改革管理体制,进行规范剥离

(1)建立起“甲乙方”合同契约模式。学校以购买服务方式,学校作为甲方,与后勤实体签定目标管理合同。

(2)高校后勤实体管理模式转变为企业化管理模式。根据学校的后勤服务保障需求,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管理体制。按现代企业模式运作,从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各后勤实体(部门)实体之间、内部人员之间、实体与社会企业之间建立有序竞争机制局面。

(3)高校后勤实体组建模式。高校后勤实体可以采取有限责任公司的模式进行组建,设董事会、监事会,实行董事长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董事会向学校负责,总经理向董事会负责。

(二)深化改革人事制度,提升集团(实体)竞争力机制

根据高等教育“放管服”,高校后勤人员逐步脱离学校事业编制,脱离学校事业编制的框架,成为“社会人”,或者“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干部员工人事档案由地方交人才交流中心管理,学校不再管理后勤实体干部员工编制,由实体根据工作需求设定岗位职数。

(1)实行经济责任目标承包制。制定经济责任目标,能完成或超额完成的,要兑现奖励。对于完不成经济责任目标的,要依据考核或绩效办法,减发工资待遇;连续两个考核年度完不成经济责任目标的干部要免职或降职,甚至解聘。在经营实体中推行企业干部制度,按现代化企业制度“能者上,庸者下”,即普通员工可以受聘为管理干部(肯干)。

(2)全面实行员工岗位合同聘用制。高校后勤干部职工,全部由受聘各实体位聘用合同,从而解决富余人员的压力和负担,同時多渠道引进优秀人才。

(3)加强员工岗位培训制度。为提高管理水平、服务技能,转变服务理念,对全员进行轮训教育制度。牢固树立“三服务二育人”高校后勤工作根本宗旨,以高校师生服务为己任,客观分析师生需求现状,以满足师生不同层次需要为目标。

(三)改革分配制度,强化激励机制

高校后勤社会化分配制度的改革,必须打破传统“大锅饭”,破除“平均主义”,真正实行按岗、按劳、按技能、按知识价值分配制度,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公平原则。

(1)高校后勤实体建立起新型绩效分配机制。高校后勤实体作为经营服务主体,在政策制度下允许享有一定绩效考核分配的自主权。

(2)有的是服务的实体,有的是保障型的实体,工作特点性质各异。在收入分配制度上,调整比重和分配力度,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要有灵活性,也要有原则性。

(四)改革高校后勤财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

(1)后勤实体建立起企业财务制度。必须从学校财务中剥离开来,改革行政事业财务管理制度,以企业财务模式。

(2)建立起后勤服务收费制。例如不少高校存在教师住宅小区物业服务、家庭水电维修等由学校承担。公共楼宇存在“长明灯”、“长流水”现象。后勤实体通过优质服务方式,形成有偿服务的经营机制,实现学校花钱购买服务方式。增加后勤实体收入,降低学校财务支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高校后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对服务市场正确定位。在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争创“双一流”的背景下,探索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新路径,为高等教育新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红娟.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难点及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7,10.

猜你喜欢

现代企业制度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构建研究及实践
中外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比较
高校后勤财会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召开
现代企业制度下加强会计监督的对策
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与完善对国企党建提出的新要求
积极探索股份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新思路
浅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会计监督
基于采购绩效的供应链采购质量控制对策
后勤财务管理成本控制实施的必要性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转变的一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