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世名卷 富春山居

2018-05-14

浙江林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富春江居图黄公望

中国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一幅绝世名卷《富春山居图》,写尽了富春江两岸秀丽山水的美丽景色。

《富春山居图》中的“山”属于龙门山脉,自西南往东北绵亘于建德、桐庐、浦江、富阳、诸暨之间,画中的“江”就是穿越崇山峻岭的富春江。黄公望隐居的草庐就隐匿于郁郁葱葱的山林中。富春江一头连着西湖,一头连着黄山,风光独特,如诗如画,是一条充满诗情画意的水上画廊,有“锦峰秀岭,山水之乡”之美誉。早在唐代,此处就是诗人“壮游吴越”的必经之地,他们或行吟于江上,或寻踪于奇峰秀谷之间,留下了很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和许多优美画作,被誉为“浙西唐诗之路”。

660多年前,在龙门山麓的富春江边,一位长髯飘飘的老者,踽踽行于高山流水之间,时而停船靠岸,时而顺流而下。迷人的山水空间,使他顿生创作灵感,一幅山水长卷在他脑海中渐渐清朗。他就是中国画坛“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那幅长卷就是闻名后世的《富春山居图》,它描绘了富阳至桐庐富春江两岸的美丽景色,被视为文人画中的极品。

黄公望,字子久,号大痴道人。少年聪慧却怀才不遇,仕途不顺,终使他迷恋上闲云野鹤般的隐居生活。他游历名山大川,却对浙西山水情有独钟,晚年结庐定居于富春江畔的筲箕头(今杭州富阳区东郊黄公望森林公园内)。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山水,是隐士心灵的安顿之乡,使他情有所寄、梦有所牵,激发出旺盛的创作欲望。在结庐而居的小院里,他低头可以看到流淌的江水,抬头可以望见远处青山,受此山水意境的长期浸润,一幅山水长卷便呼之欲出,而且他一改宋代旧画习的羁绊,开启山水画派新风,成就了历代画家心目中的“第一神品”。

《富春山居图》一经问世,便引来无数的追逐者。历史上,对此山水画卷最为痴迷者,当属明朝末年的收藏家吴洪裕。因为喜爱至极,以致他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用于殉葬。幸被其侄从火中抢出,但已被烧成大小两段,成为传世至今的一卷两轴《无用师卷》和《剩山图》,前者收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后者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2011年,在两岸有识之士的努力下,画卷在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终于首次得以合璧展出,成为两岸交流的一段佳话。

对于《富春山居圖》所描绘的景象,苏东坡也曾有诗云:“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桐庐境内是富春江山水中最美的一段,有被称为小三峡的“七里泷”峡谷。“七里泷”全长22千米,南起建德市乌石滩,北至桐庐县芦茨溪口,沿途有龙门峡、子陵峡、子胥峡,两岸岩石壁立,层峦叠嶂,山水相映,风光旖旎。舟行江上,摇一橹则换一景,撑一篙又变一境,清虚悠淡、寂寥旷远的山色,重重似画,曲曲如屏。时至今日,当人们从杭州逆钱塘江而入富阳至桐庐,依然满目清山秀水,景色如画。联想到《富春山居图》与两岸景致在形质气度上是如此的神合,人们不得不感叹黄公望炉火纯青的笔墨技法和对山水神髓的把握,感叹这幅万世名卷的神韵与精致。

然而,迷恋于富春山水的,又岂止是一位黄公望!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游历于富春山水的名仕雅客数不胜数。有东汉时期的严子陵,至今留有钓台景观;有明清时的文徵明、沈周、王时敏、李可染……可谓“人人一峰,个个大痴”。

如今,富春江两岸,群山起伏亘古如斯,草木青翠愈显生气,一幅充满活力的新“富春山居图”正在徐徐展开。

猜你喜欢

富春江居图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分隔两地?等
愿君读读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的旅行
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富春江的绿
沁人的绿,醉人的美
《富春山居图》旧事
答案就在《富春山居图》里
人生若觉无作为,愿君读读黄公望
磁过滤技术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