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教育的历史经验

2018-05-14谷少杰

党政论坛 2018年9期
关键词:共产主义延安毛泽东

谷少杰

革命理想高于天,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党建思想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着重强调从思想上建党,通过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树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无产阶级共产主义道德培育等多种途径,在革命斗争与生产实践中,确立起了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为建成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思想保障,也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一、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树立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终奋斗目标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延安时期,毛泽东多次强调实现共产主义就是党的政治主张,他指出,“中国共产党有自己的政治经济纲领。其最高的纲领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并明确要求共产党员要为共产主义事业“永久奋斗”,所谓“永久奋斗,就是要奋斗到死。”陈云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一文中,则将“终身为共产主义奋斗”作为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首要标准,并提出,“不是每个积极参加抗日战争的人都可以成为党员的。要求加入共产党为党员,必须是承认党纲,并且愿意献身于解放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共产主义事业的分子”。

崇高理想与阶段目标相结合。共产主义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离开阶段目标的理想,再远大也容易沦为空想。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是我们的最终和远期目标,它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但是,一切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中国共产主义的同情者,必须为着现阶段的目标而奋斗”,现阶段的目标就体现在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夺取新民主义革命胜利而奋斗上,如果不为这个目标奋斗“而空谈什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那就是有意无意地、或多或少地背叛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就不是一个自觉的和忠诚的共产主义者”。

所以,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强调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同时,紧紧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相结合,与当时的革命斗争任务相联系,明确了中国实现共产主义必须走“经过民主主义到达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由之路,制定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使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时代主题有机结合了起来,与党当时的阶段纲领有机结合了起来。抗日战争时期,针对“速胜论”和“亡国论”思想,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提出经过持久抗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一科学论断,让民众对抗战的前途充满了信心,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又提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并在军民中开展“蒋必败、我必胜”的宣传教育,坚定了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的决心。可以说,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将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相结合,创造了一个新的极具凝聚性的革命话语系统。这样的话语阐释体系,使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军民看到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民族利益之间的依存关系,充分调动了他们的战斗积极性与革命热情。也正因如此,延安培养的干部,才成为抗日战争赶走日本侵略者的中流砥柱,成为解放战争打败蒋家王朝的主力军,成为建设新中国的核心骨干。美国学者费正清也认为:“毛泽东在延安成功的秘诀,是把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结合起来的灵活性。”

远大理想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共产党员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不仅体现在轰轰烈烈的壮举中,也体现在具体实际工作中。理想只有与实践结合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只有通过苦干实干才能变成现实。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宣传共产主义、坚信共产主义的同时,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党员干部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向往落实到当前实际工作中,落实到理解和执行党的现行政策上。1939年,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从加强党员党性修养这一目的出发,要求共产党人必须把对崇高理想的追求,落实到日常生活和工作实践中。他指出:“我们共产党员, 要有最伟大的理想、最伟大的奋斗目标,同时,又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最切实的实际的工作。这是我们共产党员的特点。如果只有伟大而高尚的理想,而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切实的实际工作,那就不是一个好共产党员,那只能是空想家、空谈家或学究。相反,如果只有实际工作,没有伟大而高尚的共产主义理想,那也不是好共产党员,而是庸庸碌碌的事务主义者。只有把伟大而高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切实的实际工作、实事求是的精神统一起来,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共产党员。”1941年,毛泽东在

《<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一文中明确要求,党员干部眼睛要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同年年底,彭真向毛泽东请示中央党校的校训应是什么时,毛泽东指出:“实事求是,不尚空谈”。1942年,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再次指出,“我们应该

是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世界上要办成几件事,没有老实态度是根本不行的”。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党员干部进行了有效的共产主义教育,使得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散发出了不可抗拒的正气与风骨,这块黄土高原因此展现出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民主人士梁漱溟访问延安后,这样写道:“在极苦的物质环境中,那里的气象确是活波,精神确是发扬”。当年美国《先锋论坛报》记者斯蒂尔,在延安采访了十天后就回去了,后来在回忆录中讲到,“延安真是个可怕的地方”,“我要是在延安住上十一天,那我一定也将变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

二、全党学习,上行下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武装

政治上信仰的坚定最终要靠理论上的清醒,理论上清醒,才能提高思想境界,增強党性,坚定信念,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延安时期我们党把学习作为党员干部增强政治素养、提升理论水平的重要举措。1938年至1942年,中共中央部署开展了一次旨在从整体上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学习运动。1939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时指出:“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学校的领导者,就是中央。各地方党部,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都是这个大学的分校。全党同志以及非党的战士们,都须进这个学校。”

中央领导率先垂范,以身作则。1938年9月,在毛泽东的倡导下,成立了延安新哲学会,艾思奇为会长,毛泽东、张闻天、徐特立、何思敬、张如心等为会员,该学会主要工作和目的就是组织研究、翻译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提高全党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毛泽东还组织了“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研究会”小组,每周讨论一次,每次都是晚上七八点开始,一直讨论到深夜十一二点。1941年9月,以中央委员为范围,毛泽东为组长的中央学习组成立。作为组长,毛泽东亲自拟定学习材料,制定学习计划,总结学习经验,为中央学习组真正发挥其组织学习功能提供了有力保障。学习运动期间,张闻天也组织成立了学习小组,成员有毛泽东、朱德、李维汉、徐特立等,学习方式是由艾思奇撰写提纲,指定参考书,定期讨论。在讨论会上,各成员就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畅所欲言,最后由艾思奇做总结。张闻天还组织了《资本论》学习小组,小组成员有研究《资本论》多年的王学文,中国第一部《资本论》译者王思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翻译学者吴亮平等。小组每次学习均由张闻天主持,隔周讨论一次,从不间断,整整一年多时间把《资本论》第一卷的二十五章全部学完。陈云领导的中央组织部也成立了一个学习小组,陈云和李富春分别担任正副组长,小组成员有邓浩、武竟天、王鹤寿、王德、陶铸等10余人。每天上午9 点之前为小组自学时间,每周集体讨论一次,学习内容主要是马列主义基本理论,他们读《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国家

与革命》《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政治经济学》《资本论》等原著,一本一本地读,原汁原味地学。

严密完善的学习制度。为了把学习运动引向深入,1939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成立干部教育部的通知》,特成立中央干部教育部,张闻天任部长,李维汉为副部长,负责领导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并要求各级机关、学校、部队均设干部教育领导机关与人员。随后制定《延安在职干部教育暂行计划》,规定了延安干部的编班、编组和学习的课程科目,明确要求每天学习2小时,并保持其持久性与经常性。从此,干部学习“有了组织,不像过去那样无政府状态了”。1940年,中共中央又先后发出《关于干部学习的指示》《关于办理党校的指示》《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等七个文件,对干部理论学习的目的、原则、内容、课程、学习方式与方法、学习时间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按照规定,全党干部理论学习的内容是“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具体应

用”,学习方式是在教导员指导下个人自习为主,授课原则为“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中国到外国、由具体到抽象”,并决定五月五日马克思诞辰日为 “干部学习节”。同时,为切实保证学习的成效,中央还制定了严格的学习检查监督制度,派出巡视团和巡视员,深入各单位检查督促学习情况。持久深入的学习运动,极大地提高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强化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极大地增强了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美国学者J.P.哈里森也认为,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上的坚强信念,为之提供了无限活力。

三、群众运动,典型示范:无产阶级共产主义道德的培育

理想信念的坚定,既需要马克思主义外在价值体系的确立,也需要个人价值观的认同和内化。道德是理想信念的基础,坚定理想信念离不开党员干部人生信仰和道德信仰的确立,离不开德性的培育和修养。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一直把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尤其关注共产党人道德修养的提升和党员领导干部高尚人格的养成,夯实理想信念培育的道德基础。

融入群众性运动,避免空洞说教。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道德如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样,要为广大党员干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仅靠理论灌输是无法达到的,还需要结合实际的生产生活,寓教于行,润物无声。

寓教于大生产运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略者对各抗日根据地实行了极其残酷的“三光”政策,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进行了军事和经济上的层层封锁,这使得边区处于极其困难的境地。面对

“是解散? 饿死? 还是自己动手”的严峻现实, 1939年,毛泽东提出了“自己动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号召,带领边区军民掀起了浩浩荡荡的大生产运动。最终通过大生产运动,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军民粉碎了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战胜了严重的经济困难,改善了边区的军民生活,减轻了人民负担。大生产运动在改善边区物质生活的同时更深深影响和改变着广大军民的精神世界,它冲击了千百年来遗留的旧思想、旧习惯、旧道德,培育出了新思想、新观念、新道德。首先,在生产劳动中,人们的热情和政治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劳动下贱”的旧观念被“劳动光荣”“致富光荣”的新思想所取代。其次,生产劳动的过程有效地增强了军民干部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对此,毛泽东曾预见性地指出:“处在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中的机关和部队,如果有了生产自给运动,他们的战斗、训练和工作,就更加有劲,更加活跃了;他们的纪律,他们的内部的团结和外部的团结,也就更好了”。毛泽东不仅看到了大生产运动经济方面的作用,更敏锐地发现了它的政治功用,即隐藏在大生产运动中的无产阶级共产主义道德因素和纪律观念。所以在大生产运动中,为了更广泛地动员和鼓励战时生产,提高广大军民的劳动热忱和纪律性,开展了生产竞赛和劳模运动,逐渐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无限忠诚、乐于奉献、埋头苦干、以身作则、大公无私的劳模精神。这是共产党人在艰难困苦的革命斗争中顽强拼搏、勇于探索的工作作风,也是共产党人在开创未来的过程中,奋发图强、乐于奉献的思想品格。

寓教于拥军爱民运动。国共合作初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和八路军、新四军的财政开支相当部分来源于国民政府划拨的经费,以及华侨、国际友人的捐赠,财政基本处于轻税状态。但1939年后国共关系恶化,国民党逐渐停止了经费划拨,再加上连年的自然灾害,致使边区财源枯竭,不得已加重农民税收,导致军民在生產生活中产生了一些矛盾。“在部队中,存在着与生长着忽视拥政爱民的观念,忘记了过去红军的优良传统,把军队与政府、人民有时对立起来。”与此同时,“在一部分人民和政府人员中间,存在着与滋长着忽视拥军的观念,忘记了一切服从革命战争的原则, 甚至把爱护人民利益与爱护军队对立起来”。这些问题的出现, 严重影响了军民团结。为了有效解决军政军民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想了很多办法,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最后决定广泛发动军民,开展大规模的拥军优属和拥政爱民运动。

1942年10月至1943年1月,中共中央西北局召开了由党政军民系统团以上干部参加的高级干部会议。会议不仅提出整党的任务,而且提出整政、整军、整民的任务。为了尽快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边区高干会议精神,党中央决定1943 年春节前后,在边区开展大规模的拥政爱民运动与拥军优抗群众运动。1943年1月15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关于拥护军队的决定》,检讨了过去拥军工作存在的缺点,要求地方政府积极改善和加强拥军工作,并决定从1月25日到2月25日为全边区拥军运动月。随后,又在《解放日报》上公布了《陕甘宁边区拥军公约》。同时还修订颁布了《优待抗日军人家属条例》《调整军政民关系维护革命秩序暂行办法》《抗日军人抚恤条例》

《抗属离婚处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文件。与此同时,1943年1月25日,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部、政治部也颁布《关于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决定》和《拥政爱民运动月的指示》,

《决定》要求全军必须提高爱护根据地,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认识,使党政军民更加团结一致。《指示》规定从2月5日至3月5日为全边区部队

“拥政爱民运动月”。1943年2月1日,留守兵团在《解放日报》上也公布了《拥政爱民公约》。在运动中,留守兵团全体动员,尤其是党员干部认真开展拥政爱民教育,检查军阀主义思想和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错误,认真纠正违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不良作风。轰轰烈烈的“拥政爱民”

“拥军优属”运动,改善了军民关系,增强了军民感情,使军民关系趋于和谐。同时“双拥”运动改进了边区领导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逐渐形成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良好政治生态,从而成为推动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动力。

典型示范,注重引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特别重视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毛泽东指出,“典

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朱德也非常注重榜样的力量,他说:“以

群众最熟悉和最钦佩的群众英雄及其业绩来教育群众,以群眾英雄的活榜样号召大家前进,这就打破了教条主义的空谈,使教育产生出力量”。抗战时期,无数英雄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事业英勇作战,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身上体现着的就是共产党人所应该具有的无产阶级共产主义道德。其中,当时最具代表性的是“共产主义战士”张思德和“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张思德以满腔热情对待每一项交给自己的平凡工作,在一次挖窑烧炭时,当危险来临之际,他把战友推出窑口,却牺牲了自己。为了纪念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张思德,毛泽东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在《为人民服务》中,毛泽东首次全面地阐述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也是延安时期革命者理想人格实践的总结。白求恩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救死扶伤,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了纪念白求恩,毛泽东撰写《纪念白求恩》一文。在《纪念白求恩》中,他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认为中国共产党人都要追求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无产阶级共产主义道德最高表现的科学概括。这一概括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起了一面理想人格的道德标杆。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等这样的光辉人格的宣传教育,为推动这种理想人格形成社会风尚,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中国延安干部学院)

(责任编辑 方 卿)

猜你喜欢

共产主义延安毛泽东
延安的故事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科学把握共产主义长期性与阶段性的有机统一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李海青:共产主义的历史现实性与逻辑必然性
共产主义就在你我的奋斗中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
《保卫延安》震撼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