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kW单相非隔离逆变器的研制
2018-05-14刘玉芝刘治聪陈祖成赵绍策
刘玉芝 刘治聪 陈祖成 赵绍策
摘 要:针对采用传统PI和比例谐振PR控制的并网逆变器对电网干扰信号的抑制能力较弱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准PR控制策略的单相并网逆变器控制方案,并针对自行研制的一种可大规模用于家庭供电的体积小、成本低的单相非隔离5 kW逆变器进行了仿真研究和并网实验。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阐述了逆变器的设计原理;采用Matlab软件中的S-Function函数进行了仿真分析,控制策略为准PR控制,将其与传统的PI和PR控制器进行了对比,并在仿真基础上用实验样机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准PR控制策略在消除稳态误差、提高网侧电流品质和抗电网干扰等方面,相较于PI和PR控制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不仅可以更好地实现无静差控制,且具有可扩展性。凭借准PR控制器的无静差特性,单相非隔离5 kW逆变器在家用供电系统中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逆变器;并网;DSP;S-Function;准PR控制
中图分类号:TM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1542(2018)05-0438-09
随着电力电子半导体器件、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逆变器研制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目前广泛采用先进的脉宽调制技术(PWM)和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数字控制系统[1-2],使得并网逆变器可以近似实现单位功率因数的并网,并且能够输出含有电网基波频率的正弦电流,以及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笔者从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部分详细阐述了单相非隔离5 kW逆变器的设计与控制[3],阐述其工作原理与控制策略,并利用S-Function函数进行仿真,将调试完的实验样机并网,从仿真和实验两方面验证设计的可行性以及可靠性。
1 单相非隔离并网逆变器的系统构成与安全性分析
1.1 单相非隔离并网逆变器的系统构成
单相非隔离逆变器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5 kW单相非隔离并网逆变器构成示意圖如图1所示。硬件部分主要包括电源模块(PV Modules)、H桥电路及其对应的驱动电路(Driver)、信号监测模块。信号监测模块主要包括电网电压、并网电流[4]、直流侧电压与电流等的检测。软件部分主要是实现算法,并对逆变器进行控制。本设计采用C语言进行编写,A/D采样,电流环PR控制,PWM调制,除此之外,电路中还增加了保护电路,并用DSP编写了软件保护程序。由于逆变器主拓扑需要实现升降压的功能,所以采用两级控制[5-6],前级为DC/DC变换,后级为DC/AC变换,即直流输入经过1次整流,1次逆变,然后经过滤波电路滤去谐波[7],最终和电网电压、电流同频同相并入电网。
1.2 系统安全性分析
单相非隔离型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中没有工频变压器,所以当这种逆变器结构应用于光伏并网系统中时,大面积的太阳能电池组不可避免地会与地之间产生较大的分布电容,因此太阳能电池会对地产生共模漏电流,直接导致光伏组件与电网连接,当有人在无意中接触到光伏侧的正极或者负极时,电网电流可能经桥臂形成回路而对人体构成伤害。为抑制共模漏电流,文献[8]提出通过将滤波电感制成共模滤波器结构、调整电路中的谐振阻尼使得共模电流不超过所规定范围的解决方案。另外,采用双极性调制的方法,可使单相全桥的共模电压基本不变,而由其激励所产生的共模电流只是毫安级的,从而可有效抑制共模漏电流,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2 硬件设计以及关键器件的选取
2.1 控制电路设计
并网逆变器系统采用DSP进行双闭环控制[9],外环用电压环,内环用电流环。DSP芯片的工作指令的获取都是以时间为基础来进行控制的,所以DSP中包含很多时钟电路,
芯片选用的是TLV1117-33IDCY。本文主要设计了CPUCLK, SYSCLK, WDCLK等,工作电压为3.3 V,外围提供的开关电源为5 V,然后经过一个转换将5 V电压转换为3.3 V,5 V转3.3 V原理图如图2所示。
2.2 驱动电路的设计
由于DSP的工作电压很低(为3.3 V),对于MOS管来说这个驱动脉冲很弱,并且抗干扰能力很差,所以在驱动MOS管时采用5 V的电压输入,产生PWM波的芯片选IXDN604SI。驱动电路的原理图如图3所示。
由图3 a)和 b)可知, U40芯片的供电电压为5 V,通电后经芯片内部电路转换产生2个PWM波输入到IXDN604SI芯片中,经变压器变换,输出2个电压,然后输入到U11芯片中,最终产生2个介于0~15 V驱动MOS管的电压,分别驱动上下2个桥臂导通。其中U40芯片为UCC2808APW-2,U11芯片为1EDI60N12AF。
2.3 采样电路的设计
并网系统需实时检测电网电压、并网电流和直流侧电压,且需要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及孤岛检测(本设计不涉及孤岛检测算法),所以要对电网电压并网电流以及直流侧电压、电流进行采样。采样电路主要通过电压和电流传感器来实现,电压和电流传感器输出的是电流信号,需将其转化为电压信号。采样电压要送入DSP中,在电路中加入合适的电阻使其转化为0~3.3 V之内的电压,留出一定的裕量。交流电压采样电路如图4所示。
采样输出电压信号VGrid,芯片采用LMV324M。
直流电压采样电路如图5所示。
2.4 关键参数电感的选取
电感的设计分为交流电感和直流电感两种,应满足:
2.5 控制芯片的选取
控制芯片釆用的是TI公司生产的TMS320F28069(简称F28069)芯片,由于并网逆变器需要复杂的算法控制,所以选择高速的数字控制更为准确,F28069的优点在于它的运算速度很快,并且具有很多可编程的I/O接口,ADC采集模块,EPWM脉宽调制等特别适用于本系统的设计,采样后的电流电压最终都通过DSP中的ADC模块由模拟量转化为数字量进行锁相,准PR控制,以及驱动MOS管等操作。相对于传统的TMS320F28335或者TMS320F2812芯片,F28069多了控制律加速器(CLA)模块。CLA的存在可以缓解F28069主CPU的运算压力,有CLA的F28069处理器中,CLA可与CPU同时使用,自动控制外设的运作,达到更高的控制精度以及更好的实时性。
3 系统控制与程序设计
3.1 系统控制
单相非隔离逆变器的控制策略有很多种,近年来随着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各种控制策略更是层出不穷。每种算法都有它的优缺点,本文主要采用基于准比例谐振(准PR)调节器的双环控制[9]。相对于传统的基于PI,P调节器的双环控制策略[10],准PR控制[11-16]有很多优点,能实现电流环的无静差控制;在输出滤波器的电容较大时也不会发生系统震荡;通过直接控制网侧电流,网侧的电流品质不会降低。
本文将从传递函数、波特图、误差分析和抗干扰分析等角度,对比3个方法的优缺点。并网逆变器的系统模型如图6所示[16]。
在不考虑电网扰动的情况下,为了方便观察对比,将PI控制器、PR控制器和准PR控制器的传递函数用Matlab编程画在同一个波特图中,如图7所示。
1)误差分析 从图7 PI,PR及准PR控制器的波特图比较可以看出,在基波频率处,PR控制器的增益趋近于无穷大,准PR控制器也具有足够大的增益,PI控制器的增益远小于PR控制器和准PR控制器。因此,PR控制器和准PR控制器在基波频率处无差控制上优于PI控制;从波特图上还可以看出,在基波频率附近PR控制器的增益会出现大幅度的下降,而准PR控制器在基波频率附近仍然可以保持足够大的增益。因此,准PR控制器的控制性能比PR控制器性能更加优越[16]。
2)抗电网干扰分析 不考虑系统的输入,结合图6并网逆变器的系统模型可以得出系统扰动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将式(2)—式(4)代入到式(5)中,可得到3种控制器在系统扰动的情况下的闭环传递函数,将3个函数的波特图画在一个图后的效果如图8所示。
从图8系统闭环模型波特图可以看出,基于PI控制器的闭环系统在基波频率处扰动信号的衰减频率大约为40 dB,而基于PR和准PR控制器的闭环系统对该扰动信号的衰减频率均大于60 dB。所以PR和准PR控制器在抗电网电压干扰上比PI控制器优越。在基波频率附近,PR控制器对扰动的衰减作用远远不及准PR 控制器,因此从抗电网电压衰减方面可以看出,准PR控制器相较于PI和PR控制器而言,其对抗扰动衰减性能更优越。综上所述,PR控制器和准PR控制器在基波频率处的无差控制和抗电网干扰方面比PI控制器更优越。然而,在基波频率附近,PR控制器的控制性能会急剧下降,而准PR控制器仍然可以保持良好的控制性能[17]。实际上,电网电压的频率是实时变化的[18],因此,准PR控制器在并网电流控制中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3.2 程序设计
主控芯片采用TI公司的TMS320F28069芯片作为核心处理器,平台选择的是CCS5.5,编程语言为C语言。采用模块化的思想,系统的软件设计包括DC/DC和DC/AC两部分,其中DC/AC部分主要是完成波形矫正算法的设计。主程序的设计流程图如图9所示。系统运行前要对系统进行检测,并完成DSP内部的一些模块的初始化。这些初始化主要包括:中断初始化、初始化FLASH、初始化中断向量表、初始化EPWM、初始化GPIO、初始化CLA、初始化看门狗等。
初始化函数然后配置GPIO口,启动系统,DSP采集电压电流进行转换,然后等待ADC中断,当有中断后进入中断,进入中断后DSP进行采样,电流环程序模块开始执行,给CMPRx赋值,此时进行过压过流保护程序判断,保护程序启动则使能产生PWM波,驱动DC/DC的MOS管从而启动DC/DC,然后DSP采集直流母线电压,如果直流母线电压达到了400 V,则通过驱动DC/AC的MOS管开通或关断使得DC/AC电路启动,经过逆变还有LC滤波电路并入电网,由于DSP一直进行锁相,所以能保证并入电网的电压和电网电压是同频同相的。锁相直接采用DSP进行软锁相[19-20]。若未启动过压过流保护程序则失效使能产生PWM波,返回主程序并报故障。
4 實验及其仿真
仿真模型用S-Function模块搭建。S函数也称为Simulink中的系统函数,是用来描述模块的Simulink宏函数,支持M,C等多种语言。由于Simulink中默认提供的模块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故采用此函数进行仿真。其优点在于S-Function要完成的任务,用相应的代码去替代模板里各个子函数的代码即可。S-Function的仿真图如图10所示。
Simulink在每个仿真阶段都会对S-Function进行调用,工作原理为在调用时,Simulink会根据所处的仿真阶段给flag传入不同的数值,而且还会为sys这个返回参数指定不同的角色,尽管sys变量可能相同,但是在仿真的不同阶段它具有不同的意义,这种变化由Simulink自动完成。
硬件电路搭建如图11所示,图中所示电路用PLECS搭建,Vdc为直流电输入,Q1,Q2,Q3,Q4为MOS管,Vac为电网电压,其中PWM1~4是用来驱动Q1,Q2,Q3,Q4的导通,Scope1用来测量电网电压和并网电流的波形,Scope2用来测量PWM1~4的波形,电路仿真波形如图12所示。
图12仿真波形图中,上部是电网电压,下部是并网电流,电网电压的频率为50 Hz,国标规定在电力系统非正常状况下,供电频率允许偏差不应超过±1.0 Hz,经计算频率偏差为0.8 Hz,所以满足要求。
实验波形并网电流和电网电压如图13所示。图13并网电流和电网电压是实验样机并网后的示波器所显示的波形图,其中1通道为并网电流的实验波形,使用电流探头所测,2通道为电网电压实验波形,使用电压探头所测。从图13可以看出,并网电流和电网电压同相位,满足并网的要求,同时由实验波形也可以看出在准PR控制策略下,并网后的电流波形跟踪性能较好,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5 结 论
在分析逆变器重要性的基础上,从研制和控制两方面进行了说明。
1)硬件上详细阐述了单相非隔离5 kW逆变器的电路设计、器件选取,关键参数的计算以及构思方案。
2)控制策略方面采用了准PR控制,并从传递函数和抗电网干扰分析两方面通过Matlab编程分析比较了各个控制策略的优缺点。从仿真和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准PR控制可以更好地实现无静差控制[21],并且提高网侧电流的品质,具有可扩展性,在消除稳态误差和抗电网干扰方面相较于PI和PR控制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3)采用S-Function进行联合仿真,这种方法的优越性在于它和CCS平台具有相容性,即CCS的源程序代码可以在S-Function中添加,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出所需功能的模块并在Simulink中添加,特别适合仿真复杂的控制系统。
4)搭建了一台5 kW的实验样机,通过实验验证了准PR控制在单相非隔离并网逆变器控制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从并网波形可以看出准PR控制具有无静差跟踪特性。
5)对逆变器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比如锁相环瞬态响应如何变得更快、直流分量的抑制、谐波的抑制,今后将对此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吴振宇,耿兴华,冯林,等.基于DSP的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 2011, 45(5):16-18.
WU Zhenyu, GENG Xinghua,FENG Len,et al. Single photovoltaic grid-connected inverter based on DSP [J]. Power Electronics, 2011, 45(5):16-18.
[2] 刘星桥,田嘉,许洁.基于DSP的单相光伏并网逆变电源的设计[J].信息技术,2014(9):50-55.
LIU Xingqiao,TIAN Jia, XU Jie. Design of single-phase 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inverter based on DSP[J]. Information Technologe, 2014(9):50-55.
[3] 王丛, 惠晶.一种新型单相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J]. 电力电子技术,2013, 47(4):61-63.
WANG Cong,HUI Jing. A novel single-phase non-isolated photovoltaic grid-connected inverter[J]. Power Electronics, 2013, 47(4): 61-63.
[4] 张宁云.LCL型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电流控制与有源阻尼控制技术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5.
ZHANG Ningyun. Research on Current Control and Active Damping Control Technology of LCL Type Single-Phase Photovoltaic Grid-connected Inverter [D]. Shanghai: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2015.
[5] 馬桂鹏.5 kW两级式非隔离型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设计[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3.
MA Guipeng.5 kW Two-stage Non-isolated Single-phase Photovoltaic Grid-connected Inverter Design [D].Shanghai: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6] 刘迪,陈国联.单相两级式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制[J].电源学报,2011(2):29-33.
LIU Di, CHEN Guolian. Development of single-phase two-stage non-isolated photovoltaic grid-connected inverter[J].Journal of Power Supply,2011(2): 29-33.
[7] 王逸超,罗安,金国彬,等.单相LCL型并网逆变器新型谐波阻尼策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4,34(33):5803-5810.
WANG Yichao, LUO An,JIN Guobin,et al. New harmonic damping strategy of single-phase LCL grid-connected inverter[J]. China Journa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2014,34(33):5803-5810.
[8] 赵清林,郭小强,邬伟扬.单相逆变器并网控制技术研究[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16):60-64.
ZHAO Qinglin, GUO Xiaoqiang,WU Weiyang. Research on single-phase inverter grid-connected control technology[J]. Proceedings of the CSEE, 2007(16):60-64.
[9] 黄如海,谢少军.基于比例谐振调节器的逆变器双环控制策略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12,27(2):77-81.
HUANG Ruhai,XIE Shaojun.Study on double-loop control strategy of inverter based on proportional resonant regulator[J].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2012,27(2):77-81.
[10]余晓丹,徐宪东,陈硕翼,等.综合能源系统与能源互联网简述[J].电工技术学报,2016, 31(1):1-13.
YU Xiaodan, XU Xiandong, CHEN Shuoyi, et al. Brief introduction to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and energy internet [J]. Journa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2016, 31(1): 1-13.
[11]胡巨,赵兵,王俊,等.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准比例谐振控制器设计[J].可再生能源,2014,32(2):152-157.
HU Ju,ZHAO Bing,WANG Jun, et al.Design of quasi-proportional resonant controller for three-phase photovoltaic grid-connected inverter[J].Renewable Energy,2014,32(2):152-157.
[12]朱彬彬.高性能非隔离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D]. 苏州:苏州大学, 2015.
ZHU Binbin. Research on Control Strategy of High Performance Non-isolated Single-phase Photovoltaic Grid-connected Inverter [D]. Suzhou:Suzhou University, 2015.
[13]薛家祥,张文,侍威,等.一种单相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控制设计[J].低压电器,2013(8):25-30.
XUE Jiaxiang, ZHANG Wen, SHI Wei, et al. Control design of a single-phase non-isolated photovoltaic grid-connected inverter[J].Low Voltage Apparatus,2013(8):25-30.
[14]夏向阳,唐伟,冉成科,等.基于DSP控制的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设计[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1,26(3):52-56.
XIA Xiangyang, TANG Wei,RAN Chengke, et al.Design of single-phase photovoltaic grid-connected inverter based on DSP control[J].Journal of Electric Pow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1,26(3):52-56.
[15]祝龙记,张旭立.光伏并网逆变器LCL陷波校正滤波器[J].电工技术学报,2012,27(9):237-241.
ZHU Longji,ZHANG Xuli.LCL notch correction filter for photovoltaic grid-connected inverter[J].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2012,27(9):237-241.
[16]王飞, 吴健芳, 王红波. 基于准比例谐振控制单相并网逆变器的研究[J]. 电气开关, 2017, 55(3):55-58.
WANG Fei, WU Jianfang, WANG Hongbo. Research on single-phase grid-connected inverter based on quasi-proportional resonance control[J]. Electrical Switch, 2017, 55(3): 55-58.
[17]刘艳萍,赵腾,张进东. STM32的CPLD离线烧写系统设计[J]. 新器件新技术,2015, 44 (2):60-63.
LIU Yanping, ZHAO Teng,ZHANG Jindong. Design of CPLD offline programming system for STM32[J]. New Devices, New Technology, 2015, 44 (2): 60-63.
[18]张犁,孙凯,冯兰兰,等.一种低漏电流六开关非隔离全桥光伏并网逆变器[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2(15):1-7.
ZHANG Li, SUN Kai, FENG Lanlan,et al. A low leakage current six-switch non-isolated full-bridge photovoltaic grid-connected inverter[J]. Proceedings of the CSEE, 2012(15): 1-7.
[19]王国峰, 王国庆, 张洪涛,等.一种新型单相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J]. 电力电子技术, 2013, 47(3):45-47.
WANG Guofeng, WANG Guoqing, ZHANG Hongtao,et al. A novel single-phase non-isolated photovoltaic grid-connected inverter[J]. Power Electronics, 2013, 47(3): 45-47.
[20]宋偉. 基于DSP的单相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研究[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 2010.
SONG Wei. Research on Parallel Control Technology of Single-Phase Inverter Based on DSP[D]. Chengdu: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