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匠人“养气”到作品“养心”

2018-05-14苏积昌

天工 2018年4期
关键词:养气玉雕匠人

[摘 要] 玉雕匠人的综合素养对玉雕作品的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提高玉雕匠人的综合素养对弘扬玉雕文化、提高玉雕品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建议玉雕匠人以“养气”为提升自身素质的根本手段,以“养心”为制作玉雕作品的根本思路,以提升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中的地位。从“养气”与“养心”两个角度略谈玉雕匠人自我提升的方法。

[关 键 词] 玉雕;养气;养身;自我提升

人们总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之所以说艺术高于生活,是因为创作艺术的人总能以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对生活进行独到的理解与诠释。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拥有独特的视角和相当的精神高度。从生活中发现美,从学习中获得经验,结合发现的美与获得的经验提升自己的艺术造诣,这就是每个艺术创作者应当不懈追求的人生目的。

玉石是一种石,但是它又高于其他的石,因其独特的美感和长久以来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的角色,玉石拥有了别的石所不具有的文化内涵。采掘玉石,是对美的发现,对其进行设计与加工,是对美的塑造,两者都能做到,就可以上升到认识美与创造美的高度了。创作一件好的玉雕,不仅需要匠人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和创造美的双手,更重要的是需要有理解美、体悟美的头脑。思想引导行为,是行为的规范和准绳,因此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玉雕匠人,在技艺过关的同时,还必须学会提升自己的艺术造诣,在思想上提升自己的高度。

在成为玉雕大师的路上,每个玉雕匠人都应当养就一种“氣”,这是一种将美的思想与美的技艺结合在一起的品质。只有这样,在创作一件玉雕作品时,才能让作品拥有自身独特的文化艺术内涵。通过这种内涵,欣赏者便能通过玉雕的外在形象读到其蕴含的思想,并通过作品进入创作者的精神空间,与作者进行“心”的交流,达到“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境界。

一、匠人当养气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气是中国文化里的一种特有的概念,简单地可以理解为气质、精神面貌。在艺术创作方面,气指的是艺术创作者对其所进行的艺术创作行为的理解和体悟。具体到玉雕创作上,要求玉雕匠人对玉的品质、玉的文化内涵、玉雕工作的意义都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总的来说,玉雕创作是一项为玉石赋予人类文化内涵的工作。玉石生来就具有其独特的自然之美,正是因为发现了其自然之美,所以人们才将其收集起来,进行玩赏和加工,而加工的过程,是在其自然美的基础上进行人文美的赋予,将匠人在生活中提炼出来的“高于生活的美”——艺术,以玉石为载体表现出来。而人为赋予的人文内涵,通常是与玉石自身独特的品质相对应的。玉石晶莹剔透,人们便赋予其“洁”的内涵,将自己对纯洁的追求和赞美借玉石表达出来;玉石温润可人,人们便赋予其“柔”的内涵,把“千年磨砺,温润有方”之感给予玉石;玉石坚硬,人们便赋予其“刚”的内涵,让坚强的品质融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毅之中。

匠人所应养之“气”,正是在对玉石及玉雕工作拥有深刻的认识上建立起来的。匠人所做的工作,即将玉石所拥有的特质与和这种特质对应的文化内涵联系在一起。通过自己的双手,匠人将一个社会群体对文化和精神的追求借助玉石表达出来。

那么,玉雕匠人要如何养就这种“气”呢?

首先,要从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精髓做起。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因为中国人具有兼容并包的思想特质。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此期间无数的本土文化、外来文化相容并存,中国人将其融合、协调,形成了包罗万象却又和谐统一的中国文化。无论是佛的空寂了然,道的清净无为,儒的兼济天下,都成为中国文化独特魅力的由来。要想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读书是必不可少的,匠人不可不读书,匠人读书,求的既不是黄金屋,也不是颜如玉,而是心似海。海纳百川,唯有心胸如海一般宽广,才能对纷繁多彩的中国文化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其次,要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同仁们进行交流沟通。艺术本是一家,虽然种类纷繁多样,但本质是相同的。与其他艺术工作者进行交流的过程,就是对艺术的本质进行深刻体会的过程。和画家交流,能够学会构建层次感鲜明的画面;与作家交流,能够学会抓住和突出事物的特点;与书法家交流,能够体会到点画和勾勒力度的精髓;与音乐家交流,能够赋予静态的事物带有韵律的动感。不仅是艺术家们,就连生活中萍水相逢的普通人,有时也会为你的创作提供灵感。学习是无止境的,“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向不同的人进行学习,是成为大师的必经之路。

最后,还要时刻磨练自己的雕刻技艺。光有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设计理念,而没有能够将这些思路在玉石上实现的精湛技艺,那么一切都将是空谈。没有实践支持的理论永远站不住脚,缺乏工作经验的匠人自然也难成玉雕大师。说到实践磨炼,自然少不了“勤奋”和“坚持”这两个词。在这一方面,古代贤人志士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卞和泣玉”,卞和失去双脚依然不改自己坚定的信念。“临池学书”,王羲之练笔不辍以致池水尽黑。想要成为大师,坚持不懈的磨炼与勤奋好学的品质是不可或缺的。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归纳了人生的三种境界,在玉雕匠人成长的过程中,同样会经历三个阶段。初学玉雕之时,觉得所见的玉石并没有太大差别,也很难抓住玉石的特点进行设计,只能按照师傅手把手教给的技巧,对设计好的玉石进行雕刻。这是每个玉雕匠人都会经过的初级阶段,即玉雕技艺的“立”。随着见识的增加和经验的积累,渐渐地能将玉石进行分类,确定不同类别玉石的大致设计思路,也开始进行独立的设计和创作。这是玉雕匠人的技艺由初级向中级的进步,此时的匠人依然遵循着师傅传授的经验和知识,牢牢“守”在以往的经验之中。大多数的玉雕匠人到此便已走完了自己的晋升之路,成为有着一定雕刻经验的雕刻师。但是有一些人能在此之上更进一步,不拘于从上一辈得到的经验,而是自主创新,寻求发展之道,将新的思想融入设计之中,用新的技巧改良创作方式。在不断的摸索和经历了一定的失败之后,他们“得”出了属于自己的创作理念,并将其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形成属于自己的创作特色。这时的匠人就不再是模仿者与守旧者,而是拥有创新精神的创造者,也只有到达这一高度的匠人,才能被称为玉雕大师。

二、作品当养心

虽然每个玉雕匠人都是在为玉石赋予人文内涵,但是由于每个人对美的认识角度不同,对文化的喜好不同,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不同,因此,不同的人的作品,所表现出的具体文化内涵也不同。每件作品具体体现出的文化内涵,就是该作品让人心得到涵养的原因。设计一件作品,就是为其“塑心”,让观赏者面对作品时,能够得知作品所体现出的匠人的精神世界的一个角落。如果说匠人自身所养成的“气”是一本厚厚的小说,那么他的每一件作品便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的故事,每个故事既独立成篇,又是整本书的有机组成部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虽不能从一斑得知全豹之形貌,但也能够醉心于此一斑之美,而体验一定的文化精神。

“塑心”之时,要根据材料的具体特点,将自己精神世界中与其特点最符合的部分取出来安置其中,即“因材施雕”。只有与玉石本身特点相符合的设计思路,才能做出形态美观、内涵深邃的优质玉雕作品,也才能让观赏者面对作品有怡然舒畅之感。

玉有千般相,人有万种思。如何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寓于玉石雕刻之中,是每个玉雕匠人应当终身思考的问题。在此提出养气与养心之道,希望能与所有想要在玉雕艺术之路上共进的同仁共勉。

[作者简介]

苏积昌,男,汉族,1981年生,广西岑溪人,现为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广西赏石名家、广西玉林市工艺美术大师、玉林市工艺美术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玉石雕刻艺术家。从小酷爱绘画艺术,1998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校美术专业。进修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文创工艺高级研修班。作品曾多次参加专业展评并获奖。

(编辑:刘莉琴)

猜你喜欢

养气玉雕匠人
一间微型机械工业展示厅,一种匠人精致生活
浅谈近代玉雕工艺
论玉雕山子工艺
浅谈近代玉雕山子工艺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青年匠人
“神级”匠人
这个时代,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匠人?
健康上手指南!不要做弱鸡小公举!初秋补血养气So E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