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惠安石雕在闽南传统民居中的应用

2018-05-14杨锦彬

天工 2018年4期
关键词:惠安石雕闽南

[摘 要] 石雕艺术是闽南地区传统民居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艺术形式。闽南地区建筑艺术与石雕艺术相生相伴协同发展,石雕作品的题材、形式、材质与百姓的日常生活和思想文化息息相关,不仅体现了民众在宗教文化、思想意识上的诉求,同时也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描述,展现了对生活的期盼。在传统民居石雕艺术中,门窗、柱础、地伏、门堵是艺术创作的重点。

[关 键 词] 石雕;产业;传统;应用

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在素有中国建筑之乡、世界石雕之都的福建惠安,石雕堪称为“三大工夫”之一,随着惠安石雕的发展,技艺远播海外,名扬四海。福建省惠安县受到闽南文化、中原文化以及海外文化的多重影响,惠安石雕已经成为多重文化的综合性体现。大量的传统民居建筑构件中都采用了惠安石雕工艺与题材,生动地体现了丰富的地域文化特点。现针对闽南传统民居中的惠安石雕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希望对相关产业的发展与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惠安石雕在民居建筑中的表现特点

(一)石雕作品与民居建筑的和谐统一

石雕作品虽然多数是作为民居建筑艺术中的装饰品存在的,但作为建筑整体的一部分,其在功能、材质与结构上都保持着与民居建筑的和谐统一。在传统民居中,大多数作为陈设性质的装饰品是可以随意移动的,但石雕作为门窗、外墙、柱础等部位的装饰,一旦成型,就不可随意移动,而且民居中的石雕作品在主题、形式、位置、尺寸等方面上既对建筑起到装饰作用,又自然地贴合百姓的日常生活。在选材与制作工艺上,惠安石雕选用青石或白石等留存年代长远的材料进行创作,既满足了传统民居建筑长久使用的功能性特点,也符合传统文化对传世与年代的偏好。但实际上,惠安石雕艺术与民居建筑艺术还是有所差别的。建筑艺术虽然也可以通过主题、形式、材质等形成固定的艺術作品,但其受制于建筑的功能性要求,如对结构稳定与寿命的考虑等,并不能完全自由地进行艺术创作,而石雕艺术的表现自由度则丰富得多。

(二)石雕对地方特色文化的展现

传统民居中的石雕艺术与闽南地区的特色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当地传统百姓日常生活与思想内容的展现。闽南地区传统百姓的日常生活与文化主要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由于沿海地区海运交通发达,当地能够较早地接触到各类文化形式,尤其是在宗教层面,不同宗教思想与理念的汇集,使得民居中的惠安石雕题材与形式中出现了许多宗教内容,这是传统百姓思想生活的重要体现。其次,由于沿海地区在古代长期处于较为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百姓对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美好生活出现了极为强烈的向往,并在石雕艺术题材中得到相应的体现,民居内大量的石雕作品都刻画了龙、松、竹、兰等美好的事物,而且当地特殊的花岗岩材质与地貌使得作品的雕刻风格也产生了差异,整体风格较为厚重。除此以外,在传统文化中发展起来的戏曲、手工艺品与随着自然条件而产生的海洋文化都在闽南传统民居中的石雕艺术中有所体现。

(三)石雕主题与民众生活的关联性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惠安石雕在民居建筑中起到了很重要的装饰作用,但最初将石雕应用于民居建筑中,更多的是取其功能上的需求,是与民众的生活需要密切相关的。例如,在民居建筑中,需要外围围护与支撑,因此引入了石雕门堵;而处于对门窗承重性能的要求,出现了石雕门窗。随着民居建筑石雕艺术的不断发展,才逐渐诞生了对装饰性的需求,出现了石雕地伏、柱础等精雕细琢的石雕工艺,但其仍然具有基本的功能性特点。如柱础可以将木柱与地基相隔离,起到防止湿气上窜、保护结构稳定、延长建筑寿命的作用。

二、惠安石雕在闽南传统民居中的应用

惠安石雕与闽南特殊民居的发展相辅相成,尤其是在明清以来的建筑中,由于应用越发广泛,出现了大量优秀的应用范例,其中惠安石雕在民居外墙、门装、地伏、柱础等部件上的应用更为典型。

(一)惠安石雕在门堵中的应用

门堵,即外墙上的石块。最初的门堵是为了加强墙体结构,对民居起到围护作用,渐渐地发展出了一套装饰体系。门堵可以按照布置部位分为正面门堵与侧面门堵,其主要差别一方面在于垛仁部位的雕刻内容,正面多为人物与故事题材,而侧面更多的是诗句对联形式;雕刻材料也有所不同,正门雕刻为了保证视觉的直观性,一般只使用石材进行雕刻,而侧面除了石材以外,还可以利用砖材。门堵石雕的题材大都以美好的事物为主题,例如山水花鸟、亭台楼阁,或者忠义孝道、耕作渔樵等故事题材,立意美好、形式生动。

(二)惠安石雕在门窗中的应用

在传统民居文化中,住宅的门窗象征着门户的形象,其制造与装饰都相对考究。对于闽南传统民居的正门,其门框上沿通常设置有线雕或影雕石匾,上雕有与门户身份相关的问题内容;门簪上雕刻的龙头可以起到辟邪的作用,且有着富贵的象征意义;门框两侧石雕的题材根据门框的尺寸而有所不同,长段可以雕刻瑞兽,短段用以雕刻装饰性质的植物等。石雕窗体也是民居建筑中重要的装饰部位,按照结构形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条枳窗、螭虎窗、竹节枳窗等,在棂条与形状方面各有特色,例如条枳窗棂条为竖向、断面为方形的直棂。部分地区的民居还通过在竹节上刻画祥瑞的动物以喻安康。

(三)惠安石雕在地伏中的应用

在闽南民居中,石雕地伏可以按照构型特色分为虎脚与地牛两类。虎脚的构图宽度较窄,在横向上分段处理,以与墙身图案遥相呼应;而地牛为了增强整体强度,往往分段较少,一般贯穿整个开间。这种长短有致、分工明确的方法十分符合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手法,是石雕艺术与建筑艺术融合的典例。石雕地伏的艺术性尤其体现在地伏的转角收尾处,通过对高度突变以及立面端头的处理,形成了漂亮的收尾。而同时,转角部位还兼顾了门廊地伏的形体连贯性,体现了惠安石雕艺术构思的精巧与成熟。

(四)惠安石雕在柱础中的应用

房屋的立柱是重要的承重结构,也是保证民居寿命的关键部位。而柱础作为隔绝潮气、加强基础的部件,是民居建筑中集功能性与装饰性于一体的结构。在明代以前,并不重视柱础的装饰作用,而随着石雕艺术的发展,柱础成为了民居建筑中的装饰重点。近代的柱础雕饰题材包括虎、龙、马等吉祥的动物造型,以及各种典型的人物花卉等。相对于大门与地伏相对单一的装饰体系,柱础的造型风格更加多样化,不仅有圆鼓、方形、八角形等,还有柱珠、磉石等附件构成更多的变化,上雕的题材也变化万千,琴棋书画、花鸟虫鱼无所不包,充分展现了石雕艺术的创作特点。同时,柱础还保留了基本的功能性作用,是惠安石雕艺术中艺术性与功能性的综合体现。

总之,惠安石雕艺术与闽南传统文化密不可分。惠安石雕历经千百年的文化积淀,已经从单纯的手工技艺上升为一种独具特色的石文化。当地传统民居中大量的石雕艺术作品是石雕文化与百姓日常生活融合的有力体现。在民居建筑的不同构件中,石雕作品在装饰性和功能性上都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慧铭.闽南传统民居建筑装饰及文化表达[D].中央美术学院,2016.

[2]郑慧铭.从福兴堂石雕装饰看闽南传统民居的装饰审美文化内涵[J].南方建筑,2017(1):21-25.

[作者简介]

杨锦彬,男,1975年出生,中国石雕之都惠安人,1994年毕业于惠安五中石雕工艺美术班,中级工艺美术师。从事石雕设计与制作20余年,现任台商投资区翰弘工艺厂艺术总监。

(编辑:刘莉琴)

猜你喜欢

惠安石雕闽南
奋进新时代 共筑强军梦
当代惠安石雕艺术造型研究
惠安石雕:千年技艺“点石成金”
闽南少年
曲阳石雕作品选
方兴未艾的曲阳石雕
石雕艺术品的生产亟待整顿
曲阳石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