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的雕塑与绘画互通性探讨

2018-05-14李雪辉

天工 2018年4期
关键词:雕刻线条雕塑

[摘 要] 中国古代雕塑的栩栩如生离不开绘画艺术的帮助,雕塑是通过石刻的方式完成的,但是图样、图形的前期描绘,却都是采用中国绘——白描的手段先描绘到石头上的,因此可以看出雕塑与绘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以研究雕塑与绘画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主,重点分析两者之间的互通性,希望以此可以让大众对于雕塑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关 键 词] 传统文化;雕塑;绘画;互通性

在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领域中,中国画的艺术地位要略高于雕塑,一方面是受传统佛、道、儒思想的传承影响,另一方面绘画艺术可以更好地传承文化及思想,也是影响人们最为深远的东西。但是这并不能说明雕塑是无人问津的,恰恰相反雕塑艺术在我国古代有着极大的影响力,更是记录古代文明的最佳历史见证。而雕塑与绘画之间随着文明的不断进步也越来越契合了,例如中国古代的很多佛像,整体雕刻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这是离不开绘画艺术的。雕塑采用抽象的刻刀形式来雕刻出人物的特点来,但是在雕刻之前都是需要通过绘画的手段来描绘出人物的大体形态,然后在细节的部分深入的刻画,最后刻画出非常真实的石头绘画稿,然后才会进行雕刻的。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曹衣出水”“吴带当风”这些绘画语言的缩写体同样适应于中国古代雕塑上,讲究的是线条的造型方式,强调的是线的疏密关系,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光影的效果。传统的雕塑都是通过绘画艺术中的线来完成整体图样的,先把需要刻画的人物及场景表现在石头上,然后通过反复提炼与修改,形成石头上的白描画,把绘画依附于石头上然后进行雕刻,通过事先绘好的图形来细致地刻画处理,这样就使得中国古代雕塑与绘画艺术之间产生了不可分离的关系。

传统观念认为绘画为“雅”,满足于“修身养性”,是士大夫与君王的情趣所在;而雕塑是“匠”,在古代雕塑始终由工匠从事,鲜有文人士大夫参与,它的存在是用来迎合那些文人雅士审美的需要。因而,雕塑中的绘画性是相当明显的,塑绘互相补充,紧密结合。许多中国传统雕塑造像犹如中国传统绘画的还原。中国传统工艺的塑绘便是最明显的体现,这一表现方式促使了雕塑与绘画风格与审美的一致性。由于绘画的表现不注重造型、体块及空间,而注重线条轮廓与身体衣纹线条的节奏和韵律感,线条具有独特的表现性,对线条的着重把握在于以之体现雕塑光影中的强弱、转折中的虚实关系,就犹如传统绘画中的“白描”。局部平面性很强,有时在平面上运用阴刻线条来表现肌肤和衣服的褶皱,这些线条都像绘画的线条一样,经过了高度的加工概括提炼而成,但是仍然缺乏逼真的立体感,只具有绘画的平面效果。在中国古代雕塑的动态表现中,也与绘画的平面性特点有关。在人物彩塑方面注重人物面部刻画,并对塑像加彩,“彩塑不分家”塑绘结合互相补充,雕塑上的线条如同绘画上的线条一样,就有大体积关系;局部大多采用平面性,有时在平面上利用线的阴柔来表现肌肤和衣服的褶皱关系,使得作品具有和绘画一样的美感和欣赏价值。

中国古代雕塑的精气神在很大程度上是离不开艺术创作的,说到艺术创作,绘画的艺术功底深厚与否便是衡量雕塑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许多古代雕塑都是先完成绘画稿后才开始根据其形态进行雕刻的。绘画性的艺术特色是中国古代雕塑有所区别的标准,绘画语言的多样化使得雕塑与绘画艺术传承着中国的文化,例如,儒家、道家、佛家等古代的思想精神,在另一方面也代表了中国古代的文化精神通过雕刻来进行传播,把绘画与雕刻紧密的结合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载体,这种传承文化的方式不但在古代有著特殊的意义,就是在今天也是人们常有的方式,这里面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气神。

中国古代雕塑在历史的渊溯上可以追溯到几千年之前,但是绘画艺术的历史可以说比之更为长远,雕塑的绘画性也一直伴随着古代雕塑繁衍发展。在中国古代的雕塑创作中,大量的艺术家都是先从雕刻入绘画,再从绘画回到雕刻,在绘画与石刻艺术之间来回穿梭,以此来领会雕塑艺术的真正魅力,通过绘画艺术找到雕塑艺术的核心内涵价值。雕塑艺术离不开绘画,绘画艺术可以说是雕塑内在含义的表现,也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最佳方式。通过千年不腐的石料进行雕刻,也是古人在记忆一段历史、一种技艺、一种文化的最佳传承方式,而雕刻与绘画两者之间也就成为难以分割的整体了。

参考文献:

韩静.中国古代雕塑与绘画的联系[J].美术界,2017(1).

[作者简介]

李雪辉,中山市大象无形环境艺术工程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

(编辑:刘莉琴)

猜你喜欢

雕刻线条雕塑
巨型雕塑
我的破烂雕塑
写实雕塑
精致线条
雕刻树叶
线条国趣事
雕刻时光
腰带勾勒最美线条
烧脑的线条
雕刻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