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玉雕与绘画的内在联系
2018-05-14杨晓飞
[摘 要] 玉雕与绘画是工艺美术界两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都属于古典艺术。玉雕与绘画从诞生伊始便于华夏文明一脉相承,源远流长,数千年传承至今。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又有差异。从二者的定义、起源、发展及其内在联系来探讨绘画如何更好地运用到玉雕中,创作出更加精美的玉雕艺术品。
[关 键 词] 玉雕;绘画;发展;内在联系
一、玉雕与绘画的定义
绘画的英语是“Paint”,是一个动词,意思是作画,指用笔、板刷、刀、墨、颜料等工具材料,在纸、纺织物、木板、墙壁等平面(二度空间)上塑造形象的艺术形式。现代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用鼠标手写板进行数码绘图。而“Painting”是一个名词,意思是指做出的画,指图像。从艺术用语的层面上讲,绘画的定义包含作画的艺术行为(Paint)以及利用此艺术行为产生的图形(Painting)。所以,我们要研究的绘画包含“Paint”和“Painting”两种含义。绘画,依据不同,分类不同。如根据工具材料、技法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主要画种。如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玉雕的英语是“jade sculpture”,就是指玉石雕刻。即艺术家根据不同玉料的天然颜色和自然形状,经过精心设计、反复琢磨,把玉石雕制成精美的工艺品。玉雕的品种很多,大到人物、器具、鸟兽等,小到别针、戒指、印章等。玉雕是我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我国的玉雕作品在世界上的声誉都是很高的。
二、玉雕与绘画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
不管是玉雕还是绘画,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们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玉雕和绘画的产生、发展都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它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宗教信仰以及哲學等社会意识形态。根据历史的演变过程,玉雕和绘画大致都可以分为萌发期、成长期、鼎盛期以及后来的不断变革创新期。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个时期:
从许多考古出土的文物资料中显示,到了新石器中期,氏族首领的墓葬中就出土了许多精制的玉器,这些玉器主要适用于祭祀、陪葬、辟邪,是权力、财富的象征。同时发现的一些陶器上有简单的绘画,那时候的绘画主要是彩陶纹饰和岩画。起初人们是在陶器、地面上作画,主要以动物、植物为绘画对象,表达先民的信仰、愿望。我们的先民在生产、生活中,用简单、写实的方法描绘和塑造了自己和周围环境的形象,从而诞生了玉器和绘画作品。
东汉时期,阴线刻纹复苏盛行,绘画的趣味性有所增加。河北定远出土玉屏上的阴线刻东王公、西王母,就是一幅白描线画。
我国唐代国力雄厚,与西域国家的频繁接触,大大促进了经济文化和文学艺术的交流,取得了空前辉煌的成就。唐代玉雕的图案纹饰完全抛弃了汉代的形式,出现了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的全新装饰图案,有卷草云纹、莲花纹、连珠纹等,人物形象有汉人、胡人、骑士等,动物形玉雕有鹿、牛、马、鹰、雁、孔雀、鹤等,植物雕刻图案有莲花、牡丹花、宝相花等。从整体风格来说,唐代玉雕图案大多从写实方向发展,纹饰粗犷,形式多样化,开启了新一代玉雕的风格,其中还有一些作品受到了西域文化的影响。同时,在雕刻手法上,它广泛吸取了绘画、雕塑之精华,十分重视金银器上的姜花,所以唐代玉雕艺术具有活泼、开朗、饱满、奔放的特点。
宋朝时期,宋与辽、金既互相讨伐又互通经济贸易,交往密切,促进了当时的玉器艺术共同繁荣。宋代的文人墨客大多爱好书画,他们的作品即兴抒情、题材丰富、构图严谨、意韵深远。绘画中表现的审美意趣与语调的设计和创作相吻合。宋徽宗赵佶既爱好书画,又惜玉如命,喜欢在收集的有名书画上和自己画的作品上加盖鉴藏印。最多见的有“大观”“颐和”“宣和”等联珠形式的小玺印和一枚圆形双龙印。印章押在画上,其实就是与绘画在形式上的统一,并且盖印时也要顾及对整幅画的构图、色调等方面的影响,应起到对比、呼应与配合的作用。在宋代画的影响下,宫廷玉器多重画理和三远法,比例适当,形神兼备。南宋的玉荷叶杯、北宋的花形镂雕玉佩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佳作。
明清时期是中国玉器的鼎盛时期,那时的工匠综合运用了绘画、雕刻、工艺的表现手法,充分糅合了传统的阳线、阴线、镂空、立体等多种琢玉工艺,使当时的作品达到了非凡的艺术境界。当时的玉质柔美,雕工精致,作品很多。明清皇室都爱玉成风,乾隆皇帝的“八徴耄念之宝”玉玺是乾隆晚年最爱的玉玺之一,现在价值连城。定陵出土的明代玉玺、清代的菊瓣形玉盘、桐荫仕女图玉雕都是皇室用玉。民间玉雕作坊也十分兴隆,苏州专诸巷是明代的琢玉中心。
三、玉雕与绘画的内在联系
玉雕是造型艺术,做玉雕必须具备扎实的绘画基础和深厚的理论知识。在创作玉雕时,整体形象的创作主要取决于构图。这个构图离不开“画功”的支持,要从事玉雕,这是非常重要的前提。如果没有这个前提,就会制约玉雕事业的发展和艺术水平的提高。你就只是个琢玉工,永远只是匠人,当不了大师,真正的大师是要集绘画与雕刻于一身。
有人说:“绘画的目的就是按照美的规律来表现审美创造。”艺术家在绘画时,对作品的创作,不是对形象客观地描摹,而是要在创作过程中体现作品的精神,重意境、重神韵。他们身临其境,把主观意识和情感融入作品中,通过审美认识进行升华和再创造,寓意于形。而玉雕的创作目的与绘画目的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件优秀的玉雕作品有虚实情趣,我们知道虚实结合是中国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二者之间,虚更为重要,实从虚出,给人以无限想象空间,空灵清澈,方有实在之美,这就是玉雕创作的意境美。
玉雕大师在进行玉雕创作时,因为借鉴和揉进了绘画的元素,所以会受到绘画深层含义的影响,合理布局、精心设计,加上玉雕量料取材、因材施艺的特点,就会全身心投入,去体验一种深入内心的精神享受,从而诞生一件具有和谐之美的作品,这就是玉德。好的作品是人格魅力的体现。绘画同样讲画风,正所谓画如其人。不论是绘画还是玉雕,艺术家都要与时俱进,自由创作,不拘一格来展现作品的时代精神,这才是艺术创作的本质和价值所在。一代玉器宗师潘秉衡的著名作品《六臂佛锁蛟龙》,为世界艺坛所瞩目,被誉为“东方瑰宝”。锁链由56个环组成,象征着中国56个民族团结一心;蛟龙即自然灾害——水患;六臂佛代表当时中国6亿人口。其作品完美诠释了水灾之下,人民团结一心,无所畏惧。展现给观者的是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艺术的价值表现在于它的实用性、审美性和对社会审美进步意识的推动性。玉雕大师和绘画大师要从更深层面去体会绘画与雕刻的内在本质联系,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从中互相学习借鉴,对提高艺术水平,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简介]
杨晓飞,男,1981年生,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人。一级/高级技师,中国玉石雕艺术大师,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家,中华玉雕艺术雕刻大师,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师,中国玉雕工匠,2017年雕刻职业技能竞赛二等奖获得者,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玉文化研究会会员,新密市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新华小记者河南省专家团顾问。
2001年毕业于河南省新密市雕塑艺术中等专业学校。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赵国安大师,并得到刘西面、高永根、赵建业、李文年等大师的淳淳教诲,悉心指导。 2009年成立杨晓飞玉雕工作室。
(编辑:刘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