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藤铁工艺的校园传承与创新
2018-05-14黄种杰
[摘 要] 为了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共同出台相关政策,利用校园教育的形式,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承,现从安溪藤铁工艺的校园传承与创新角度入手进行分析。
[关 键 词] 安溪;藤铁工艺;校园;传承;创新
安溪藤铁工艺属于现代竹藤编技艺,在1971年初步形成,到现在差不多经历了近50年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竹藤编工艺、藤铁工艺以及家居工艺。而当前工艺技术是以铁线钢筋为原材料,结合传统的竹编技艺形成的藤铁产业链,此产业是当今安溪县的第二支柱产业。此技艺已于2014年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查阅相关的统计资料,当前安溪县的藤铁工艺年产值高达六十多亿,藤铁企业数量巨大。但是由于缺乏人才与新工艺的研发,此工艺也面临着发展瓶颈,急需改善当前困境。
一、存在的问题
(一)藤铁工艺缺乏创新力
当前安溪县的藤铁工艺虽然规模较大,产业值较高,产品也销往众多国家,但是产品多按照国外公司的设计进行生产,企业只是照葫芦画瓢,这就导致企业缺乏相关的设计创新,产品的附加值较低,这也使得企业的利润空间较小,缺乏资金投入,缺乏创新。
(二)藤铁工艺缺乏继承
纵观当前安溪县的藤铁企业,相关的技术人员普遍年纪较大,而年轻人并不愿意进入企业工作,这就导致一些技艺缺少人员学习、传承。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藤铁工艺是建立在竹藤编织技艺之上,而要想良好的掌握竹藤编织技艺,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并积累相关经验。而企业以赚取利润为首要目标,缺乏耐心去培养相关人才,此情况导致竹编技艺难以传承发展,而建立在此技艺上的藤铁工艺会逐步丧失其文化底蕴。
二、相关解决对策
面对当前安溪县藤铁工艺的发展瓶颈,当地政府提出针对藤铁工艺的发展政策,将竹藤编技艺的传承发展摆在了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并结合校园传承进行解决。
学校方面对于藤铁工艺认识清晰,知道良好的藤铁精品是建立在熟练掌握竹藤编织的基础上才能完成,教师还得具备复杂的图案文化基础,才能更好地教导学生,实现藤铁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并提高其产品附加值。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筹集各方资金,学校特聘竹藤编技艺国家级传承人陈清河先生到校进行教学,学校采用传承教学结合项目研发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积极承担起竹藤编技艺的传承与创新等工作。
学校内竹藤编技艺的教学机构是一个独立的机构,但又与学校息息相关,此机构的作息与办公原则不同于学校,所以要做到不完全依靠学校,才能保证此机构灵活使用筹集资金,招聘相关专业人才,这种独立的性质保证了机构与学校之间相互补充,促进了藤铁工艺的传承,使其走进课堂。
此机构能够自行聘请编织能手,进行实践教学,辅之以学校的理论教学,这种模式能更好地将藤铁工艺传授给学校师生。此过程中学校教师需要做好的就是记录编织能手的操作过程,并将此汇编成藤铁工艺教学教材。学校还可以选取专业水平较高的学生辅助教师工作,并开展师生交流,更好地做好藤铁工艺的校园传承创新。
在2013年2月,该机构扩建升级为该地的创新工作基地,安溪县政府也为基地的相关设备材料以及人才的配置上提供极大的帮助。基地充分发挥其优势,学习建立企业式的研发部门,并建立相关的创新实训工作室。创新团队主要由竹藤编技艺大师,企业的中流砥柱以及优秀师生组成,并为每个工作室配备相关的工艺设计师与专职制作技师,切实保障藤铁工艺的创新工作。
基地还承担起加强学校与企业相互交流合作的任务,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技能交流学习,并召开相关的校企座谈会,让学生能了解企业发展模式,能在毕业之后顺利进入企业工作。并且还采取了知名高校的工艺平台合作模式,加强企業、学校、基地三者的联系,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促进藤铁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这些年来,安溪县藤铁工艺通过大师的指导、企业的合作、学校师生的支持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学校也收获了大量的教学成果,不仅培养了藤铁工艺的优秀教师,还形成了一套特有的教学教材,藤铁工艺已融入学校家居类专业,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并在全国性的技能比赛中荣获多项荣誉。学校积极与企业加强合作,共同研发新项目,为企业输送大量创新型人才,促进了安溪藤铁工艺的校园传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黄庆发. 浅谈藤铁工艺的设计与制作风格[J]. 神州,2017(17):50.
[2]李文天.传承藤铁工艺 谱写精品传奇[J]. 福建教育,2014(25):43-44.
[作者简介]
黄种杰,男,生于1995年12月,福建厦门人。现任福建省恒发家居饰品有限公司销售部业务员兼开发部设计助理,助理工艺美术师。代表作品《铁艺·情怀》荣获2018年“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金奖。
(编辑:刘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