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玉雕的传承与创新

2018-05-14张立群

天工 2018年4期
关键词:玉雕匠人玉石

[摘 要] 玉雕的创新很重要,而传承同样也重要,创新可以是工艺上、题材上、形式上的创新,而传承最重要的就在玉石的认知上、工艺上、工具上、题材上。只有用心去继承传统,才能了解玉雕前辈的心路,才能知道什么该保留,什么该创新。

[关 键 词] 玉雕;工艺;创新;传承

近年来,玉雕市场的火爆,带领整个玉雕界进入了最繁荣的阶段,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原来没有出现过的问题,其中大家最难以解决和争论最多的大概就是玉雕怎么样去创新了。因为市场一扩大,加上购买人群的日益年轻化,玉雕界原先已有的传统题材很难满足大众的需求,因此有很多创新玉雕开始崛起,颇有独领风骚的意味。然而后续问题应运而生,创新之后玉雕如何传承,而且很多创新与原来的玉雕没有任何交集,所以这个问题很值得讨论。我个人认为如果没有很好地去继承传统,就去进行创新,是一种虚浮的状态;比如参天大树,它只要有生命力就可以无限的长高,但是它的根依然要牢牢的扎于地面才可以提供它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否则必然面临轰然倒塌的局面。

很多玉雕师没有经过传统玉雕人去教授如何使用工具,他们认为直接用卡头就很好,用紫胶粘太落后了,其实就是他们不了解为什么要用紫胶。我的师傅北京工艺美术大师张庆如先生是北京市玉器厂目前资历最老的一代人,他告诉过我,玉雕的电动横机就是由北玉设计的,当年有了电动的磨玉机之后就已经有卡头了,但是玉雕界依然坚持用紫胶,不是他们不知道创新,不知道卡头好用,而是紫胶粘的工具更安全,有很多复杂的玉雕件,工具头是要伸进很多地方去的,卡头上的棱角转动起来,一旦碰到雕刻好的部分就很容易把玉雕件打坏,而紫胶工具就不会,谁也不敢保证自己的手能百分百的不抖,不碰任何其他部分而只有工具头接触雕件,如果不能百分百不碰,那用紫胶就可以大大降低坏活概率,这些都是经验的积累,从而使传统玉雕匠人选择不放弃紫胶,所以说如果不了解传统,就不会知道这些。

再就是很多创新的玉雕,从工艺上没有问题,做工很好。思想上没有问题,很前卫,很有想法,但就是丢了灵魂的存在,那就是为什么要用玉石来雕刻。目前很多创新的玉雕就存在这个问题,传统玉雕在这方面一直做得很好,玉雕的目的就是通过匠人高超的技术、精巧的设计,使玉石散发出其特有的质地美,“玉,石之美者也”。玉石本身就是美的,而琢玉并非是为了体现匠人有多高的工艺技巧,或者有多好的艺术想法,他们琢玉的第一目的就是体现出所做的每一块玉石的本质美,而工艺只能排第二,所以传统玉雕才会大量出现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些吉祥寓意的题材,这些题材的设计点也是着重于突显玉石之美,他们不需要有多高的艺术思想,只要大家喜欢,同时展现出玉石之美就足够了。

而我们现代虽然进步了,但很多创新玉雕设计者、雕刻师忘却了这个中心思想,把玉石只当作了一种媒介,一种表现自我想法的媒介,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设计就是不成功的,因为这种设计完全可以不用玉石创作,可以用其他任何材料去做,可能效果更好。玉雕人对于玉石应该是一种尊重,甚至是一种崇拜。创新很好,但是创新同样要有个中心思想,那就是体现玉石的质地美,否则就不要用玉石雕刻,每一块玉石都是独一无二的,对于一个玉雕师来说,应该不浪费每一块原料。玉雕的创新只要抓住了这个中心思想,其实是可以自由发挥的,创作空间同样广阔无限。现代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让我们每个玉雕师的眼界和知识无限开阔,相信我们可以创作很多优秀的创新作品。

综上所述,对于传承和创新,我个人的理解就是传统要传承,创新也要继续;传承主要体现在充分汲取传统玉雕匠人给我们留下的经验,这些经验包括:工具的使用、题材的继承,最重要的就是玉雕是为了体现玉石之美这个初衷。而创新不仅是题材的创新,也可以是传统题材但是换个表现形式,只要表现出玉石之美,怎么创新都是不为过的。

我们活在当下是幸运的,有更多的玉石种类供我们创作,有更先进的工具供我们使用,更应该好好发展。当代玉雕应该以创新为骨血,以传承为灵魂,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有血有肉的、带有自我个性的玉雕人。

[作者简介]

张立群,出生于北京工艺美术世家,玉器“老艺人”张云(北京张派花鸟玉雕创始人)之孙,北京工艺美术大师(北京张派花鸟玉雕第二代传人)张庆如先生关门弟子。5岁开始学习国画等各种绘画技法并接受工艺美术熏陶,2004年毕业于北京城市学院工艺美术——视觉传达专业,之后从事一些艺术设计工作,2006年至今在北京鳥张玉雕工作室从事玉雕学习、制作和设计,现为国家工艺美术高级技师。多件作品获得国家级大奖。

(编辑:刘莉琴)

猜你喜欢

玉雕匠人玉石
一间微型机械工业展示厅,一种匠人精致生活
浅谈近代玉雕工艺
论玉雕山子工艺
浅谈近代玉雕山子工艺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玉,石之美
青年匠人
“神级”匠人
这个时代,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匠人?
二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