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高校意识形态屏障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2018-05-14李肖平
李肖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关键看教师能否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和思想引导的责任,能否真正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师德师风是教师之魂,只有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狠抓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从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入手,结合实际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方能筑牢意识形态的屏障,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有作为、有成效。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诸多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和话语权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巩固。但高校作为思潮和价值观念争夺的前沿,在打赢主动仗、抢占制高点上任重而道远。
一是外部环境的错综复杂。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多元价值观念交互影响,西方的流行生活方式和强势资本逻辑都不可避免地侵蚀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特别是一些别有用心的言论,经过巧妙的包装,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动摇凝聚共识的思想根基。
二是传播手段的变迁变革。网络的迅猛发展,带来了舆论生成方式和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大学校园充满开放性和包容性,许多光怪陆离且未经过滤的信息传到校园,其中难免掺杂暴力、色情、谣言。大学生缺乏理性判断,容易对这些信息盲信盲从,也挤占了主流意识形态的阵地。
三是自身建设的相对滞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面临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难题,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和感召力。不直接从事意识形态教育的个别任课教师在专业教学中排斥意识形态教育,甚至枉顾我国发展实际,盲目套用西方的观点进行分析批判,造成恶劣影响。
教师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以极大影响。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检验政治素质是否过硬的标准之一,就是看教师能不能深刻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在思想上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恪守政治原则,在行动实践上执行党的政治路线,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师必须明确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坚持把党的基本路线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实际行动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传播者,通过言传身教去感染和引导学生,切实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关键。师德师风是对教师职业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时代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的师德师风,必须体现鲜亮的马克思主义底色,还要具备实践性,通过具体措施确保取得实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的组织优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要不断完善机制建设,有的放矢,让奖惩有规可依,让管理落到实处;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师德教育深入人心,使教师做到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师德师风建设应该是每一所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既要有严格制度规定,也要有日常教育督导。高校师德师风战线工作者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决落实要求,从更高站位理解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培育一支让中央放心、人民满意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多方面保障师德师风建设,实现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的重要论述为依据,从政治上、机制上、教育上等多方面完善保障措施,加强创新,着眼长远,为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而不断努力。
政治上高校党委须切实担起政治领导的基本职责,不断夯实党的建设主业,更好地担负起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固本强基,将学校党的领导作用深入到基层,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北京理工大学重视基层党支部在推动师德师风建设的组织优势,通过规范化的教育实践活动,引导教师增强政治意识,提升师德师风建设水平。北京理工大學基层党支部还负责对教师在晋升晋级、评奖评优的申报材料就“思想政治表现”出具意见,使基层党支部除理论和思想政治学习外增加了评价考核的职能,将师德师风建设提到了政治的高度,突出党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
机制上要根据公平公正的原则,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体系,通过与教学质量、授课满意度等指标有机结合,在完成教学管理任务的同时,稳步提升整体师德师风水平。有条件的还应设立专职部门,牵头协调各个方面,让师德师风考评体现在全方位、全过程。北京理工大学专门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统筹教师的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负责制定落实全校教职工思政教育规划,牵头教师思政、品德、学风的综合考察,使师德师风建设指向性更明确,指导性更突出。党委教师工作部出台制定了师德一票否决制度,将师德师风考评环节融入到了人员聘用、晋职晋级、评奖评优等工作,结合各种奖惩手段,保证师德师风建设有抓手、有实效。
教育上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挖掘校园师德师风建设中的真人真事,贴近生活和实际,让榜样的力量带动全体教师队伍,形成学习追赶的氛围。要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广泛性、时效性的特点,学好用好新媒体,开辟师德师风建设新阵地。北京理工大学实施开展“名师领航”计划,为每一位新人职教师配备领航导师,以名师大家传承优秀师德师风,增强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同时,学校还举办各种类型的主题讲座和活动,加大新媒体推送,以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从校园实际入手,润物细无声地进行思想引领。
意识形态工作本质上是人的工作。教师处于教学一线,是高校学生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领航人,也是高校学生意识形态认知的守望者。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在学生眼里,老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极大影响。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虽然取得了成绩,但长期性、艰巨性依然突出,师德师风建设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牢记职责和使命,用踏踏实实的工作,循序渐进,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取得实效。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责任编辑/徐朝xuzhao@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