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我省秸秆综合利用瓶颈制约的思考

2018-05-14梁謇

奋斗 2018年23期
关键词:生物质瓶颈秸秆

梁謇

当前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的形势依然严峻,秸秆利用缺口依然较大,制约秸秆综合利用的瓶颈依然凸显,亟待加以破解。作为农业大省,黑龙江省秸秆资源十分丰富,秸秆资源数量约为1.3亿吨,可回收秸秆数量约为1.1亿吨,秸秆总量约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占东北四省区的二分之一左右。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杜绝秸秆野外焚烧,对于减少我省大气污染、打赢蓝天保卫战、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省秸秆综合利用面临的瓶颈

肥料化利用的瓶颈。虽然肥料化利用在我省秸秆综合利用当中规模最大,占比最高,但其潜力和空间仍然巨大。2017年我省玉米、水稻、大豆、小麦等秸秆还田面积为10252.16万亩,只占四种作物播种面积的一半;造肥还田数量为3718.39万吨,不足秸秆总量的30%。制约我省秸秆肥料化利用的瓶颈约束主要有:一是农业生产者生态环保意识不强。一些农业生产者对焚烧秸秆的危害以及培肥地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习惯于传统的耕作方式,认为秸秆直接还田和造肥还田费时费工增加成本并且见效慢,积极性不高;二是购置还田农机费用较高。秸秆还田需要配备搂草机、秸秆粉碎还田机、液压翻转犁、免耕播种机等机械,虽然可以享受30%的农机购置补贴,但支出费用仍旧不菲,一些农业生产者表示难以承受;三是连片规模经营面积有限。农机还田作业比较适用于50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目前我省达到这一标准的耕种面积占比较低,以绥化为例只占28%,从而严重影响了还田机械的利用率与还田数量。譬如,2017年某市翻埋机械的作业能力为70万亩,但实际作业面积只有19.1万亩,仅占作业能力的27%;四是造肥还田处于成本劣势。据测算,目前场地化堆沤有机肥的平均成本为每吨223元左右,每亩施用成本为380元左右(其中:造肥成本340元,抛撒成本40元),而施用化肥的成本平均只有140元左右,再加上施用有机肥需要专门机械,导致造肥还田热情不高。

能源化利用的瓶颈。我省地处北方高寒地带,秸秆能源化利用的前景十分可观,而目前这一途径的转化利用规模还较为有限,利用率不足6%。瓶颈约束主要有:一是固化成型秸秆燃料的市场潜力没有得到释放。使用固化成型秸秆燃料一般需要配备生物质锅炉,其更新改造成本较高,户用生物质锅炉的市场价格在1200~4500元之间,集中供热和工业生产用锅炉最低也在20万元左右。目前我省只对哈尔滨市、绥化市和肇州县、肇源县的户用生物质锅炉给予1470元补贴,基于成本约束,绝大多数农户和企业对于购置使用生物质锅炉缺乏积极性;二是固化成型秸秆燃料生产企业发展较为缓慢。由于生产固化成型秸秆燃料的投入大、利润低、回本周期长,以致行业吸引力不强,截至2016年我省只有46家生产企业。从2017年起我省对固化成型秸秆燃料生产企业给予政策性扶持,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全省固化成型秸秆燃料生产企业不足200家,生产规模有限;三是秸秆作为生物质发电燃料缺乏比较优势。目前我省生物质发电企业的秸秆收购价格在240元/吨(含水量为25%~35%)~260元/吨(含水量在20%以下)之间,高于210元/吨~238元/吨(散料)的稻壳收购价格,加之秸秆发热量低、不易保管、机收秸秆含土量大(一般为15%左右)不利于燃烧等因素,使得生物质发电企业不愿意大量使用秸秆燃料。绥化市5家生物质发电企业生物质综合利用量为129.5万吨,其中秸秆利用量只有39.5万吨,仅占30.5%。

饲料化利用的瓶颈。目前我省秸秆饲料化利用规模较为有限,秸秆利用率不足7%。瓶颈约束主要有:一是草食畜牧业发展速度不快。受国际市场环境的影响,加之养殖周期长,经济效益不显著,近年来我省草食牲畜存栏量增长速度较慢,甚至一些年份出现负增长,如2017年较之2016年同期,草食牲畜存栏量减少约110万个羊单位,从而影响了秸秆饲料利用量的增长;二是秸秆黄(微)贮饲料生产成本较高。据测算,每吨秸秆黄(微)贮饲料的生产成本达到340元左右,远高于揉搓粉碎秸稈饲料加工成本,而且不像青贮饲料生产享受补贴支持政策,因而相关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2017年生产总量仅占秸秆饲料化利用总量的9.3%;三是秸秆青贮收获机械严重不足。为保证青贮饲料品质,青贮玉米收割期一般应在20天以内,且必须随割随贮。而国产青贮收割机械24小时最大作业面积不足150亩,作业效率较高的进口大型收获机械又价格昂贵(德国产青贮收割机日作业面积600亩,单价420万元),不享受农机补贴,企业无力购买。由于收割机械数量不足,我省实际青贮收获期长达40天左右,严重影响了秸秆青贮饲料的质量和竞争力。

原料化利用的瓶颈。我省秸秆原料化利用明显滞后,秸秆利用率不足1%。瓶颈约束主要有:一是技术进步短板。我省在现代先进秸秆工业化利用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方面起步较晚,至今推广应用的范围和规模仍然较小,严重影响了秸秆工业化利用水平;二是企业实力制约。受工业化整体水平的影响,我省多数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缺乏市场竞争力,秸秆原料化利用缺少龙头企业带动。

基料化利用的瓶颈。我省秸秆基料化利用的规模微小,利用率仅占0.1%左右。瓶颈约束主要有:一是重视不够。基层政府对秸秆基料化利用认识不足,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和引导支持;二是技术制约。对秸秆基料化栽培生产技术缺乏深入研究,导致利用范围较窄,多数地区仅局限于水稻育苗和食用菌培养基质,尚未涉及其他领域。

此外,秸秆收储运体系不健全也是制约我省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瓶颈。在秸秆收集方面,由于县(区、市)、乡(镇)和村缺少秸秆收集离地机械,加之一些地块零碎,无法进行大机械作业,致使在不足一个月的秸秆有效收获期内难以实现秸秆及时出地,无法充分满足秸秆加工生产需求;在秸秆储存方面,缺少分布合理的、规模化的、规范化的收储站点,难以满足秸秆包大规模储存的需要;在秸秆运输方面,存在运输半径过长,成本过高问题。同时收储运环节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尚未形成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破解我省秸秆综合利用瓶颈制约的对策措施

双向激励,强化农户秸秆禁烧意识。为调动农户主动参与秸秆综合利用的积极性,杜绝秸秆露天焚烧行为,一方面要加强正向激励,对于种植玉米和水稻的农户,给予每亩40元的秸秆综合利用补贴,农户可利用该项补贴自行或委托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秸秆收储企业等对秸秆转化利用。补贴可于秋后统一发放,无转化利用者无补贴,补贴成本由省级和市、县(市、区)按1:1的比例分担,该项补贴与秸秆还田补贴不重复计算;另一方面要实施负向激励,对于在秸秆禁烧区域,存在故意焚烧秸秆行为的农户,一经查实,取消其三年获得农业补贴的资格。上述措施,可在水稻和玉米种植的核心区域选择部分县(市、区)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广。

创新机制,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积极推广秸秆利用企业自营收储运、农民专业合作社兼营收储运、经纪人专营收储运三种模式,大力培育秸秆收储运经营主体,形成由企业、合作组织及经纪人牵头、农户参与、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的秸秆收储运服务体系。要合理布局秸秆原料收储中心,旱田区每个乡镇可设立l处,占地规模一般在1~2万平方米,投资主体为社会资本和专业合作组织。当地国土和农业管理部门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环境保护部《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通知》要求,主动为秸秆原料收储中心建设项目用地提供方便条件。秸秆原料收储中心建成验收后,可获得每年每万吨存储能力10万元的补贴,补贴成本由省级和市、县(市、区)按1:1比例分担。享受补贴的秸秆原料收储中心必须执行政府制定的秸秆收储最低限价和秸秆销售最高限价,否则取消以后的补贴资格,并追缴已发放的补贴。此外,每个行政村可设立1个标准化的秸秆临时堆放运转点,方便秸秆临时短期存储,可由村委会负责管理。

利益驱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认真落实现有秸秆综合利用扶持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奖补力度。一是在秸秆还田离田方面,对购置青贮玉米收割机、秸秆粉碎还田机、翻转犁、免耕播种机、搂草机、打包机、抓草机、有机肥抛撒机等秸秆还田离田专用机具实行敞口补贴,补贴标准为购机总额的60%;对10个东北黑土地保护试点县(市、区)的全秸秆工厂化造肥经营主体给予每吨200元补贴(含腐熟剂、碳氮比调节剂等费用),对半秸秆造肥经营主体给予100元补贴(含腐熟剂、碳氮比调节剂等费用),补贴成本由省级和有关县(市、区)按2:8比例分担;二是在秸秆能源化利用方面,将购置户用生物质锅炉补贴政策(每台补贴1470元,补贴成本由省级和市、县(市、区)按1:1比例分担)推广至全省;在哈尔滨市、绥化市、肇州县以及肇源县的范围内对县城及乡镇的商业企业、洗浴场所、重点工业企业更换生物质锅炉给予30%的补贴,对集中供热锅炉改造示范项目给予每蒸吨1万元补贴,补贴成本由省级和市、县(市、区)按4:6比例分担;对年产量在1万吨及以上的固化成型秸秆燃料生产企业,根据秸秆实际消耗量给予每吨50元的补贴,补贴成本由市、县(市、区)承担;三是在秸秆饲料化利用方面,参照我省正在实施的秸秆青贮饲料生产补贴政策,对秸秆黄(微)贮饲料给予每吨50元补贴,补贴成本由省级和市、县(市、区)按1:1比例分担;四是在秸秆原料化利用方面,对年加工利用秸秆3万吨以上的,根据秸秆使用数量,给予秸秆收购环节每吨50元補贴,补贴成本由省级和市、县(市、区)按4:6比例分担;五是在秸秆基料化利用方面,对以农作物秸秆做食用菌基料以及水稻育秧、花卉、苗木、草坪基质的生产经营主体,按照秸秆的利用量给予补贴,每吨秸秆补贴50元,补贴成本由省级和市、县(市、区)按1:1比例分担。

突出重点,强化技术支撑。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开展以秸秆能源化、原料化和基料化利用为重点的适用技术与专属设备研发工作,拓展秸秆利用领域、提高加工制造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加快建立秸秆利用的行业标准,实现设备、产品和工艺的标准化,提升秸秆利用行业的质量竞争力。加强科技集成创新与成果转化,在哈尔滨市和佳木斯市建设秸秆利用设备生产工业园和研发中心,形成经济实用的集成技术创新体系。组织开展秸秆压块技术、堆沤肥技术、青黄(微)贮技术等示范工作,稳妥推进城区集中供热、粮食烘干塔生物质锅炉改造试点,分类型、分地域建立一批秸秆综合利用科技示范基地。加强技术培训,围绕秸秆肥料化、燃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等利用途径,定期组织栽培、土肥、农机、能源、畜牧等方面专家,深入基层进行全程指导,同时选派专业技术人员驻村提供技术服务。

党的建设大事记(十八大一十九大)

本书收录了从党的十八大至十九大期间,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方面的重要指示、决定,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有关重要讲话、谈话,中央各部委召开的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会议、重要活动及颁布的文件等。全书以时间顺序编排,除记事以外,还对重要的党建思想理论观点作了简要记述。

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2018年10月第1版 定价:58元

猜你喜欢

生物质瓶颈秸秆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一款可以被“种”出来的纸包装
秸秆计划烧除 吉林打算这样干
在突破瓶颈中成长
便携式热解炉
生物质污泥活性炭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生物质污泥活性炭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点击图象问题突破图象瓶颈
九台区秸秆利用取得新成效
SONG OF SMOG AND F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