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听听他们怎么说?

2018-05-14王海英顾晓滨郑瑛琨宋魁王志刚张子通王丽丽

奋斗 2018年23期
关键词:跨境建设

王海英 顾晓滨 郑瑛琨 宋魁 王志刚 张子通 王丽丽

就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出的“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要求,寻策专家,问计一线,在理论思考与实践对标的碰撞中瞄准方向,久久为功。

黑龙江省有2900多公里边境线、15个边境口岸,要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地缘优势,注重同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展战略对接,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

找准跨境产业合作路径

跨境产业合作路径

1.现代农业。黑龙江省在现代农业及其诱导出的优质高效农业、畜牧业、食品加工业、涉农金融业等方面有很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与俄罗斯契合度、互补性强,应进一步加强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畜牧养殖业和食品精深加工业产业合作,引导企业依托境外园区开展产品深加工,带动境内半成品出口,同时将俄方资源粗加工产品运回国内深加工。①扩大合作领域。在农业资源、农业科技、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强合作。一是加强与俄罗斯在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批发零售业等农业领域合作推进农业经济技术合作;二是开展土地资源、作物栽培技术、农林牧品种培育方面的合作。②培育合作载体。建设农产品联合生产基地、境外产业园区,鼓励企业积极入驻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形成产业集聚效应。③壮大合作主体。通过积极争取境外重大农业资源开发和农业技术合作项目,发挥大型企业在开发境外农业资源方面的示范和带动作用;通过农业、林业等产业海外布局,实现农机、食品、消费品等相关产能对外输出。

2.装备制造业。推动装备、技术、服务走出去,带动高附加值产品出口。①壮大规模。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发展,采取多种合作方式壮大装备制造业优势企业“走出去”规模。②提高能力。围绕“扬长补短”,积极对接和落实《中国制造2025》,坚持“智能化、精致化、绿色化、服务化、国际化”的基本路径,在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做强产业链条的龙头企业,从而巩固壮大传统优势产业。③有序推进。要依托我省在电力、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领域的产业基础,抢抓这些行业已被国家列入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支持的重点行业的有利契机,有针对性地指导和鼓励省内有条件的企业积极有序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④创新方式。在依靠工程总承包传统优势的同时,积极开展金融合作,采用“承包+资金融通”等新型合作模式,扩大合作范围和领域,拓展境外市场;强强联合与国内外有实力公司合作,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灵活采用多种形式与目标国政府和企业开展高端装备国际产能合作。

3.能源和矿产资源领域合作。发挥黑龙江省的资金、技术、人力优势与俄蒙推进在能源资源勘探开发、生产、运输、加工等全产业链方面的合作,加强上下游领域合作,扩大就地加工规模,建设一批与资源优势相结合、绿色环保的油气化工、煤化工境外生产基地,提升就地加工转化率和深加工能力。①打造油气全产业链。加强油气上游项目合作,开展储气库、天然气发电和天然气发动机燃料等合作,积极推进标准互认和合格评定等领域合作,同时,向包括炼化、管道、工程技术服务在内的全产业链合作转型。②打造能源交易市场。着力打造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黑龙江蒙俄区域性能源交易市场。③打造煤炭全产业链。根据《中俄煤炭领域合作路线图》,中国大公司可以参与俄罗斯的境内项目,以龙煤集团等企业为龙头积极参与俄罗斯境内项目,与俄煤炭企业实现开采和基建合作,集勘探、开采、炼化、装备制造多领域齐头并进的全价值链式、全产业链的合作格局,引导资源型城市脱离产能过剩,产业转型困境。

4.跨境电子商务。①打造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品牌,全面提升跨境电子商务跨境物流服务能力。②引进知名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在黑龙江省内注册,建立分公司。③设立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延伸跨境电子商务产业链,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5.跨境旅游。旅游是沿边地区的重要优势产业,是边境跨境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的重要领域。①通过展会、节庆活动、旅游项目专项推介等互动形式,向俄罗斯推介跨境旅游产品。②在传统观光购物游的基础上,开发针对俄罗斯游客的特色旅游产品。③旅游线路从口岸城市向黑龙江省内旅游资源富集的地区拓展,并进一步向国内其他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延伸。出境旅游方面,从赴俄毗邻地区的短线旅游,向其它地区的长线旅游延伸。

发展跨境产业合作的对策建议

1.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建设是综合的立体、多维的通道,对提升区域产业合作具有重要意义。①加快完善跨境基础设施,全力推进“三桥一岛一道一港”建设。②建设联通内外、安全畅通、多种通道的跨境运输网络。③加强边境口岸设施和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跨境铁路建设、口岸高速公路等互通互联项目建设。

2.加快边境口岸建设。①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全面实施单一窗口和一体化通关。建立黑龙江省口岸与沿海发达地区口岸、俄方口岸大通关合作机制,推动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不断提高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②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设立其“海外仓”,利用保税物流功能拓展展示、展销业务。③实现黑龙江省地方电子口岸与国家质检总局电子商务管理平台的数据对接。

3.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业。完善物流通道、仓储配送等跨境基础设施,推进边境口岸地区跨境物流园区建设;发挥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对跨境电子商务应用的支撑作用,提供多层次、全面化的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培育引进一批专项服务或综合服务的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企业。推动跨境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建立境外营销、物流仓储和快递配送网络,提供跨境电子商务相关服务;打造跨境电商物流枢纽中心,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商品销售渠道向全球化发展。

4.设立跨境旅游合作区。跨境旅游合作区是指相邻国家在边境地区共同划定一定国土范围开展旅游合作,在划定的范圍内,以发展旅游产业为主导,实施特殊旅游政策的区域,是促进沿边地区由旅游通道向旅游目的地转变的重要途径。俄罗斯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入境旅游市场,黑龙江省是我国最重要的对俄边境旅游区。依托黑河和绥芬河这两个国家批准的边境城市,建立跨境区域旅游联合体,通过“中俄跨境旅游合作区”试点,促进跨境区域内旅游交流合作,推动跨境旅游产业项目落地,将辐射带动中俄边境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沿边城市的产业转型,在黑龙江逐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产业布局。

5.打造多元化多层次跨境金融支持体系。金融是引导经济资源配置的重要动力机制,是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核心推动力。跨境产业合作,面临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融资成本高,融资渠道少,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开展存在障碍的问题,需要金融体系提供支撑,提高跨境投融资服务效率。①大力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进一步拓宽跨境市场主体投融资渠道。②优化外汇服务流程。不断提高投融资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和全球化服务能力,满足跨境资金需求的多元化。③充分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实现资金融通,充分利用跨境担保政策,加大融资担保力度,积极引入境外低成本资金,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推进“一窗四区”建设把握五大着力点

当前,面对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我们要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更好地推进我省“一窗四区”建设。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充分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涉及商务领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抓住与广东省对口合作的机遇期,积极复制自贸区试点经验,努力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发展新优势,推动我省对外贸易健康发展。我们商务部门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提高认识,做好外贸预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抵御外贸风险的能力。外贸企业要严格理顺自己的业务流程,加强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以及事后监管,积极构建全流程、多方位的风险管理体系。积极落实人才引进计划,鼓励高科技人才落户龙江创新创业,增强知识产权意识,防范发生知识产权贸易纠纷,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做到科技强省、科技兴省。

二是做好新外贸出口模式的培育,努力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提升企业创新意识,尤其要抓住数字贸易发展的机遇,推动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根据自身优势与目标国的市场需求,在国外寻求优质并购项目,带动优势产能、技术、管理理念的输出,加快出口产品从传统比较优势向以技术、品牌、质量为核心的新优势转变。

三是围绕我省“一窗四区”战略,推动贸易多元化。通过跨境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积极开展对外投资,绕过贸易壁垒。在海关监管范围内,通过加工贸易原产地规则及加工增值标准、第三方原材料接入标准来改变出口商品原产地。鼓励企业在推进我省“一窗四区”战略中,参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知名展会,拓展欧洲、拉美、南美等国家市场,通过转口贸易扩大出口。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农业科技大有潜力、大有可为”,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应用工作。积极加大与俄罗斯农业合作力度,鼓励更多我省企业到俄罗斯远东地区投资农业,培育对俄龙头企业,加强与俄罗斯农产品互补贸易及科技交流。

四是积极推进龙粤两省经贸对口合作力度,吸引更多广东省外向型企业投资龙江,促进南联北开。在广东、黑龙江两省对口合作中,积极宣传我省铁路、航空横跨俄罗斯、直达欧洲的大通道优势,吸引更多广东外向型企业投资我省,联合开拓俄罗斯、东北亚乃至欧洲市场,推动产业转移承接、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等重点领域合作,加强基础设施联通,进一步加深两地交流合作,积极开展资源对接活动,依据两地资源、资金、人才、技术、市场等互补优势,在优质农产品供应、投融资服务、人才技术服务和绿色食品深加工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抓住有利机遇,促进我省经济繁荣发展。

五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形成政府、企业及行业协会的三方协作机制,调动社会各界资源力量,及时反映企业的切实需求。做好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方面的政策保障,切实降低企业出口成本。鼓励企业积极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扩大进口。发挥好我省企业在相关国家设立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增进文化互信,促进相互投资。

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一、推进重点边境口岸建设。我省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推进全省口岸优化整合。对于已开放运行的边境重点口岸基础设施和查验设施,突出口岸监管设施资源和查验场地建设,改建、扩建、增建口岸基础设施,提高口岸基础设施有效利用率。对于拟开放在建、新建、拟建的同江铁路、黑瞎子岛公路、黑河公路大桥等边境重点口岸设施,要严格落实国家口岸基础设施和查验设施建设相应标准,科学进行新增口岸规划设计,严格管控工程建设质量,实现一次建设一步到位。此外,可以利用地缘优势,定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口岸城市论坛,邀请国内外口岸城市政府、企业、海关、智库等主体参会,以此推动从物流仓储、综合保税等传统路径向贸易数据、标准对接等软联通、高附加值方面精准发力。

二、推进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按照省委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上提出关于“打造一个窗口,建设四个区”的发展定位,把黑龙江对俄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成为我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开放合作高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俄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提出的“重点提升跨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促进各国市场、资本、技术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共同建设开放型区域经济,努力构建东北亚经济圈”的倡议,加快推进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公路大桥桥头经济区、同江——下列宁斯阔耶铁路大桥桥头经济区建设,积极推进我方一侧先行按照跨境经济合作区模式进行建设。拓宽思路,由“毗连式开放”向“飞地式”“需求导向式”开放转变,充分利用“一带一路”资源对接发达的欧洲经济体以及繁荣的东北亚经济体。善于借力,加强与广东等地区的合作共建,使南北互动起来。利用我省与广东省对口合作的契机,发挥广东省在资金、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和我省对俄“排头兵、桥头堡、枢纽站”的优势,加强跨境经济合作区在产业合作、飞地经济等方面的共建共享。

三、加强跨境物流通道建设。哈欧班列是我省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构建的主要国际物流途径之一,凭借“距离近、速度快、成本低”的優势,哈欧班列已引起国际关注。截至2017年底,从哈尔滨始发的哈欧班列已累计发运665班,总货值11.8亿美元。习近平总书记在给10月18日召开的“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议和国际能源变革论坛的贺信中强调: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通道建设和跨境物流是手段,促进产业聚集和经济发展才是目的,吸引产业向沿线地区聚集,着力形成跨境产业链条,我省需加强对俄能源领域合作,共同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维护能源安全。

四、加强对俄金融合作。健全双边金融合作机制,大力发展中俄本币结算、对俄投融资、对俄电商支付等业务。发展跨境人民币业务、支持企业“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支持外贸企业融资需求、提高涉外支付服务便利度以加快涉外金融业务的发展,支持我省企业直接使用本币结算和投融资,避免了汇兑风险,降低了资金成本。继续推动边境口岸卢布现钞业务,有效提升边境口岸旅游、务工和边贸服务的便利度。

以俄罗斯为重点全面开发开放

按照“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连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黑龙江省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毗邻的地缘优势,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哈尔滨为中心,以大(连)哈(尔滨)佳(木斯)同(江)、绥满、哈黑、沿边铁路四条干线和俄罗斯西伯利亚、贝阿铁路形成的“黑龙江通道”为依托,建设连接亚欧的国际货物运输大通道,吸引生产要素向通道沿线聚集,发展境内外对俄产业园区,打造跨境产业链,构建发达的外向型产业体系,构筑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为我国扩大与俄欧、东北亚合作提供重要平台,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要实现以俄罗斯为重点的全面开放,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坚持“进”“出”结合,互动发展,坚持发挥优势,错位发展,坚持制度创新,转型发展。同俄远东地区开展战略对接,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打造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建设黑龙江(中俄)自由贸易区,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跨境经济合作示范区和面向欧亚物流枢纽区,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

加强我省对俄全面合作有利于完善我国区域开放格局,协同推动沿海、内陆、沿邊开放,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巩固提升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互利共赢合作机制,带动东北亚合作深入发展。有利于促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形成沿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有利于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形成民族团结进步、边疆和谐繁荣的新局面,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同时,“一带一路”既是经济带,也是文化带,它既包含经济交流,也包含文化交流。任何文化的交流一定伴随着经济的交流,文化实力和经济实力如影随形。文化建设既是“一带一路”基础建设的一部分,也是“一带一路”彰显文化特征的重要手段。有了文化经济,“一带一路”才有人情味,才有真正的吸引力。

努力“向东”“向北”

绥芬河承担着服务全省“向东”合作、服务全国“向北”开放的历史责任,我们将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全面提升开发开放。

一是大格局定位,打造内联外开的物流枢纽。做强大口岸,做优大通道,做活大物流,把绥芬河真正建成龙江“出海口”、开放“枢纽站”。打造现代口岸。加快口岸改造步伐,按时序推进绥东机场建设,完善口岸经营资质,提升口岸承载能力。畅通国际通道。对接“滨海1号”,做强“哈绥俄亚”班列,融入“冰上丝绸之路”,构筑联结中俄、贯通欧美、海陆融合、多式联运的主通道。建设专业园区。加快建设国际集疏运平台,引入铁路宽标轨,建好物流信息港,打造标准化、专业化物流园区。发展临空经济,谋划建设临空经济区,赋予保税功能,瞄准高端物流,形成外联俄日韩、内接江浙沪的空中货运枢纽。

二是大项目支撑,筑牢高质高效的实体经济。坚持贸工并举、双轮驱动,通过做大贸易“供给”实体,通过做强实体“反哺”贸易,形成双向互补、良性互动。发展木材加工产业,利用年进口800万立方米俄材优势,以边境经济合作区为平台,招引行业龙头企业落地,向产业链终端和价值链高端要效益,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发展绿色食品产业,依托俄远东绿色农牧渔业资源,利用综保区政策开展回运加工,做大俄粮、牛乳、啤酒等加工业,叫响绿色食品品牌。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建设中俄清洁能源产业园,开展LPG、LNG进口储配业务,形成年1000万吨储配能力。发展中俄跨境农业,引导农业企业“走出去”,扩大大豆、玉米、小麦、生猪、奶牛等种养殖规模,为回运加工提供原料供给。

三是大视角布局,构建创新创业的合作高地。积极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为经济增长提供活力动力。抓全域旅游,运营好新国门景区,谋划推进历史文化街区等项目,提升旅游吸引力。建设系列红色主题博物馆,打造中俄边境线上的“博物馆之城”。开发研学旅游、康养旅游等产品,办好中俄边民大集,搅热旅游市场。抓创新创业,建设运营好俄罗斯人创业大街,筹建中俄创新创业大厦和外国人居住小区,打造特色鲜明的外国人集聚区。抓跨境电商,提升“中俄云仓”跨境配送能力,推动自建电商平台提档升级,力争电商贸易额突破10亿元大关。抓互市贸易,建设8000元边民免税超市和5000元游客免税超市,推动龙运公路互贸区和龙申铁路互贸点尽快运营。抓地方合作,积极推动中俄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打造两国地方合作的典范。

四是大力度改革,营造宽松有序的营商环境。以绥东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优化政策环境,积极对上争取特殊政策和权限,最大限度消除体制机制的壁垒。优化政务环境,复制自贸区经验,加快推行审批“一图制”,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最多跑一次”。优化通关环境,深化“三个一”通关改革,加快实行公路口岸7天16小时工作制度,实现货物大进大出、人员快进快出。优化引才环境,建设“拎包入住”人才公寓,完善人才成长机制,吸引更多的急需紧缺人才来绥芬河创业就业。优化金融环境,积极争取降低投融资成本,大力扶持有条件的企业上市直接融资,重拳整治非法集资、逃废债务等违法行为,保障金融市场稳健运行。

发挥抚远战略作用

为更好地发挥抚远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抚远市采取“三推进一结合”措施:

一是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超前谋划一批对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以铁路、机场、深水港、高速公路等重要交通设施为依托,以突出陆水空并进、提升运输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加快对外大通道建设,构建内接祖国腹地,外联俄罗斯远东各大城市,辐射蒙、日、韩、朝的重要国际交通枢纽。

二是推进黑瞎子岛保护和开放开发。全力推进黑瞎子岛保护与开放开发总体规划落实,对接中俄规划,尽早开通陆路口岸通道,促进通关便利化。着力建设中俄跨境经济合作区,在贸易投资、金融服务、海关监管等方面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开放水平更高、开发机制更活、经济社会自然更加协调的科学发展模式,构建中俄深度合作的平台,努力把黑瞎子岛打造成“国际旅游岛”,建设成为“一带一路”重要支撑点、对俄及东北亚开放新平台。

三是推进莽吉塔港园经济区(抚远中俄沿边开放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抚远的地缘、资源、交通优势,积极利用国内和俄罗斯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按照扩大合作、强化功能、集聚产业的原则,创新对外开放模式,提升莽吉塔港园经济区(抚远中俄沿边开放示范区)综合配套功能,统筹推进港区、对俄加工园区、物流园区、保税区一体化发展,打造外向型产业集散地,建成进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国际物流中心。

四是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市场优势,积极利用外资,推动优势企业到境外投资,在俄罗斯合作建设经济特区,支持有实力企业赴俄合作创办经济实体,重点面向俄罗斯市场,抓好农副产品、轻工产品、机电产品和新型建材等出口加工。采取政府指导、企业为主、协商一致、商业运作的模式,依托莽吉塔港园经济区(抚远中俄沿边开放示范区),积极引进俄罗斯林木资源发展木材加工,引进粮食資源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引进水产资源发展水产品加工,引进能源资源发展石油天然气加工,不断完善体制机制,逐步形成产业链,为抚远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奠定坚实基础。

创新对俄文化产业模式

黑龙江省处于东北亚核心区域,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总体建设,推动“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发展壮大中国北向丝绸之路的战略规划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和历史人文交往优势。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文化领域已成为各国角逐的新领域,特别是兼具经济与政治功能的文化产业,对提升国家整体实力意义重大。建议搭建“三个平台”,实施“六个模式”,二者相互依托,互为促进。

(一)政策平台。中央近年连续下发了《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等十余个深化改革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文件。各级政府要结合实际出台“优环境,强文化,促合作”的配套措施,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不断完善相应的管理运行机制。

(二)投融资平台。政府整合扩大文化产业发展资金,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并综合运用公共财政、银行信贷,以及民间投资等市场化方式,促使投资多元化,激活文化产业发展活力。

(三)人才流通平台。我省俄语人才“起步早,素质高,数量多”,要乘势而上积极探索与俄罗斯相关高校合作的模式,打造国内“重点俄语人才培养基地”和“高端俄语人才摇篮”。

在搭建上述平台的同时积极构建创新运行模式:

1.政府主导。利用中俄合作战略升级的契机,推动双方政府大力发展会展文化、艺术交流、体育赛事、青少年互访等活动,推动中俄文化产业合作上规模、上层次、扩影响。

2.政企协同。采取政府牵线、企业对接模式,将历经百年的“中东铁路”及众多哥特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的艺术建筑修缮维护,让民众不出国门就可欣赏到俄罗斯建筑艺术。

3.同产业联动。冰雪旅游是黑龙江特色旅游文化产业,也是俄罗斯的强项。可通过市场化运作,中俄联手,优势互补,在冰雕、雪雕、冬泳、冰球、滑雪、滑冰等方面打造具有国际水准和北方特色的体育赛事。还可按此模式把黑龙江打造成中国俄罗斯绿色食品集散地和俄罗斯餐饮文化体验区。

4.事业单位合作。目前中俄两国高校合作密切,可在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俄经济类大学联盟等合作基础上,在教学、科研、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更深入更广泛的合作。通过双方高校优势专业强强联合,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

5.民间互融。中医针灸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文化在俄罗斯被许多人接受,我省的中医针灸、按摩、正骨在俄罗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目前我省的儿童脑瘫康复治疗中心接待的俄罗斯儿童患者正逐年递增,同样,俄罗斯开展多种形式的崇尚英雄,瞻仰烈士的活动对我国青少年影响也越来越大。

6.政、企、民互动。由政府发动、企业协作、民众响应,深入挖掘两国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的共性资源和多种表现形态,打造龙江丝路国际品牌,带动相关企业、产品的品牌化建设,如黑龙江省的赫哲族和俄罗斯的那乃族本是同宗同源,每年举行盛会共叙同宗之情。绥芬河当年曾被称为共产国际地下交通线国境枢纽站的“红色通道”。“一五”期间由苏联援建的哈尔滨“三大动力”工业遗产文化等特色资源,都可以助力龙江的文化旅游业向纵深发展。

在对俄文化合作中还应相互尊重各自民族文化和习俗,加强交流,化解误读,实现共赢。

猜你喜欢

跨境建设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浙江:出台5个新获批跨境电商综试区实施方案
云南省谋划跨境电子商务新体系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