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生态建设和农业发展巩固提升黑龙江绿色发展优势

2018-05-14王东旭王成军李英建任世军王炳春

奋斗 2018年23期
关键词:林区生态农业林业

王东旭 王成军 李英建 任世军 王炳春

大力推进林业草原现代化建设

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多次学习,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和考察我省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局上下搞好对标、对表细化分解任务,切实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导实际工作,不断推进全省林业建设发展和东北全面振兴。

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确保生态安全。进一步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国土绿化。一是制定出台了《今冬明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绿化行动方案》。二是创新造林机制,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国土绿化积极性。三是大力推进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工程、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森林抚育经营等重点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大力推进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等重点湿地保护,积极配合国家做好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设,持续抓好全省森林防火、林业病虫害防治等灾害的预防处置,为全省林业、农业可持续发展打牢坚实基础。

结合黑土地保护,大力强化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全省林草资源保护管理力度,加大全省破坏林地、草原、湿地和自然保护区等林业资源打击力度,严格把控征占用林地、草原、林木审批管理,加大环保督查“回头看”发现问题的整改督查和督办力度,及时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对反馈问题要按时限迅速整改到位。

大力深化林业改革,增强内生动力。深入推进全省国有林场改革,全面落实国有林场改革任务。积极做好国有林场改革验收评估工作,制定省级验收评估方案,搞好工作总结,严格按国家验收指标评分标准,开展实施省级评估验收,按规定时问提请国家验收。

强化林业产业建设,促进林业转型发展。大力推进林业产业建设。一是抓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省林业和草原局工作任务的落实。深入落实省政府中药材产业发展方案,充分挖掘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潜力,力争全年林业产业总产值实现1900亿元。二是大力谋划促进东北振兴林业举措,抓紧做好林业重大项目储备。重点谋划我省北方特色经济林、道地北药、山野菜、花卉和森林康养等林下经济项目建设,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和林业专业合作社,最终实现绿色增长。三是大力推进储备林建设,为国家培育后备森林资源奠定基础。

加快推动国有林区转型发展

大兴安岭作为国家重点国有林区,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依托林区现有的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区位条件,推动国有林区加快转型发展。

一是严管森林资源,夯实生态建设根基。实施好“天保工程”,重点管住林地、林木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守住生态红线,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屏障。组建专业化营林生产队伍,进一步提高森林质量、林地生产力和生态功能。树牢“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森林防火理念,重点强化宣传教育、火源管控、应急保障和火灾扑救等环节,保障森林资源安全。

二是发展生态产业,提供生态建设保障。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重点发展生态旅游、绿色食品、森林碳汇等生态主导型产业。依托林区丰富的野生药材、菌类等资源优势,全力打造寒地小浆果、北极蓝狐、灵芝和森林药材仓储四大基地。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营销平台建设,组建行业合作社和协会,以销售带动产业发展。积极与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对接,加快开发野生浆果、菌类等生态食品深加工项目,培植财源,增强林区反哺生态建设的能力水平。

三是创新体制机制,激活生态建设动力。按照国有林区改革总体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林区改革,履行好国有资源监管职能。组建生态旅游、建筑工程、绿色食品、林业生产等专业公司,重构林业局主营业务。创新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通过资源开发利用、项目股份合作等形式,增加林业局经营收益。

四是改善社会民生,释放生态建设红利。鼓励林业职工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保障基本收入的前提下,积极拓宽职工收入路径,增加经营性收入。重点发展管护区经济,以“管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林下产品采集、特色种植养殖等模式,突出管护区主营业务,实现企业增收、职工致富。加快推进棚改配套、三供一业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职工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落实产业脱贫、政策兜底、领导包保等脱贫措施,确保林业职工真脱贫、脱真贫。

奋力走出森工改革发展新路子

森工林区要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总局(集团)党委重大决策部署上来。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按照省委、总局(集团)党委的要求部署,迅速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采取中心组集中学、党员干部集体学、培训辅导研讨学等形式,深学细研掌握实质;充分利用有线电视、微信平台、新林区报等媒体,强化宣传掀起热潮;深入调研宣讲指导,组织开展解放思想推动森工林区高质量发展大讨论,引导干部群众统一思想,转变观念,鼓足干劲,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森工林区振兴发展实践中。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入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出的6个方面要求,把推动森工林区振兴发展提升到落实新时代东北振兴的重点工作的政治高度,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建设,坚定不移地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我们要把抓实“五个基地”,做优“八个项目”的产业发展思路深度融合到东北振兴之中,融合到森工总局(集团)“486”產业发展战略之中。以生态旅游、生态农业、森林食品、特色养殖优化产业布局,做大做强,做出成效。要牢牢把握加强党对东北振兴、对国有重点林区改革发展领导的重要要求,带头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坚决维护”。通过产业发展,确保总局(集团)“创新求发展,开放版森工”理念深入人心,确保“六场硬仗”取得全胜,确保职工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实现绥棱林区与全森工、与东北三省同步振兴。

提升现代高效绿色农业发展增强粮食生产安全保障能力

八五三农场拥有耕地102万亩,2018年种植水稻75万亩,玉米16万亩,大豆及其他作物11万亩,预计总产达到62.7万吨。一直以来我们秉承“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建设”的理念,重点应用保护性耕作与节能增效技术,严禁秸秆露天焚烧。实施节水增粮工程,推广节水灌溉、水资源综合利用等节能增效技术。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水稻旱直播节水灌溉等科研项目实施,推进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扩大绿色有机食品监测面积。

围绕“突出高产高效,优化品种结构,强化产品品质,生产绿色生态农产品”这一主线,不断加快优质高效绿色农业建设。以“提品质、突特色、上规模、强效益”为原则优化结构调整,增加高产高效绿色作物的种植面积,并严格按照生态区划合理布局,做到“一地一品”。建立了以植物保护为中心、航化作业为载体的防治病、虫、草害的服务体系和以气象站为核心的灾害预警体系,并通过建立以科技园区为核心、科技示范带为辐射、科技入户工程为带动的新技术推广体系,推广、辐射和带动了配套集成技术的应用。

把大力发展有机农作物种植,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突破口。为推进有机农作物产业做大做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到外地学习有机农作物的生产技术,引进新的品种和技术进行实验种植,制定出一整套的技术方案,确保有机农作物产业的健康发展。扩大亩效益超千元作物面积,通过优化种植结构、扩大绿色生态农业种植面积,增强科技支撑和推进农业现代化设施建设,走上发展优质、高效、绿色、精准和综合开发型农业之路。

改变收获方式,加大水稻割晒力度,推广农作物秸秆打捆二次利用、粉碎翻埋还田、碎混还田和覆盖还田等耕作技术,扩大秸秆直接还田比例。统筹调度机车,做到收一块、抛一块、翻一块一条龙作业。配备抛撒器收获机1812台,收获作业机车100%装备抛撒器,配备灭茬还田机260台,秸秆打包机45台,水田犁2413台(其中高脚犁1364台,新引进3+1重型灭茬高脚犁200台),水田动力耙58台。与华润集团合作开展生物质发电项目,种植青贮玉米8300亩,2万吨秸秆已全部回收。

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弘扬北大荒精神,用垦区大基地的优势,提升现代高效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增强粮食生产安全保障能力,端好中国饭碗,装满中国粮食,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我们的贡献。

以发展生态农业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

在绿色发展方面,我们要通过发展生态农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省和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为“中国饭碗”提供最坚实保障。

一是强化政府调控服务。加强对生态农业的统一部署,将发展生态农业纳入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制定规划时要着重将不同类型生态区的建设同商品粮基地、农田水利、林业建设、绿色食品开发、农村能源建设等项内容结合起来,突出重点,优化配置;建立相关利益共同体与市场关系相结合的调节机制,使生态农业综合效益目标与参与者的目标实现最佳结合,为生态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尽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农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涉农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投入机制;政府在建设基地、开拓市场、提供信息和农民培训等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证。

二是宣传普及生态农业知识。通过多种宣传媒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宣传生态农业建设的广阔发展前景和总体规划,宣传生态农业的多功能性,形成建设生态农业的广泛共识和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良好氛围,让广大农户切身意识到破坏植被、滥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将造成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后果的严重性。同时,增加对农村的智力投资和科技投入,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综合素质。

三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在发展生态农业的过程中,把传统的农业技术与现代的高新技术相结合,减少化肥、化学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量,减少对农田环境及农产品的污染。增加有机肥、生物农药等的投入,提高农产品品质。坚持用养结合、综合施策,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多种措施修复治理生态环境,确保总书记牵挂的黑土地保护好、利用好。以高远视野在产品质量方面运用更多的高新技术和清洁工艺,保证生产的农产品优质安全。

四是加强农业生态学研究。要针对生态农业科研和科技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各地生态农业建设中的实际需要,组织多学科、多专业的技术协作和攻关,重点开发生态农业工程所需的接口技术、关键技术和环境监测实用技术。建立生态农业协调管理机构,尽早开展生态农业规划,并对我省各地业已存在、并已取得较好生态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广泛推广。

五是立法保护生态农业。根据我省现有的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和农业生产力水平,在充分发挥良好生态环境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生产优势的基础上,合理地进行制度设计和安排,因地制宜、揚长避短,引导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调整,促进生态建设与粮食生产的有机结合,让绿色发展有可持续性。立法保护生态农业应侧重加快生态农业的建设力度,增加财政投入,建立大规模的示范区和实验基地,探究不同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在重视立法的规范和保障作用的同时,还要重视法规的导向作用和促进功能,通过制定“鼓励”“支持”“提倡”等内容,调动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林区生态农业林业
长沙市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浅谈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影响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提高林业技术创新促进林业快速发展步伐
land produces
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
浅谈大兴安岭林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京郊建成70家生态农业园
浅析造林整地与植树造林的方法
张学勤:我为林区建设“鼓与呼”